APP下载

基于信息设计的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方法理论研究

2014-01-08游克思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3期
关键词:交通标志方案设计标志

张 毅,游克思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概述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交通运输对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较好的道路“硬件”条件相比,路网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等“软件”方面相对不足。交通标志设置是影响“软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带来的出行效率不高、交通安全水平等问题较为普遍,从而影响交通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研究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具有重要意义[1]。

当前在交通标志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从驾驶人的知觉感知、视觉特性、反应能力、出行心理等人机工程学角度研究交通标志的版面视认效果、设置位置、角度设置等,以及交通标志的信息度量及其评价等方面[2-3]。其中关于交通标志设计研究更多是侧重针对单个的标志,探讨其具体设置位置以及版面、材料、结构等方面设计[4-5],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交通标志的设计及其标准化的设计流程。

在实际交通标志工程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都是借助于不同规范和各自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经验进行规划、设计。由于目前相关规范都侧重对单个交通标志的具体规定,从单个标志出发,分别给出每个标志功能介绍及其使用要求[6-9],缺乏对交通标志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流程的规定,导致设计时缺乏对整体的规划布置和综合考虑;缺乏对实际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分析,导致交通标志布置的教条性及随意性较大,造成标志设置存在过多或遗漏等不合理之处。

本文针对上述不足,系统地研究交通标志设计方法,提出了交通标志的信息设计概念,论证交通标志设计实质是信息设计的过程。以不熟悉路网环境的驾驶人为设计对象,通过对驾驶人的行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线与组织等方面分析,梳理不同阶段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并将信息进行分类分级,进而作为标志设计的基本依据,提出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交通标志设计的3个阶段。通过研究旨在提出一套基于信息设计的交通标志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方法流程,有助于提高交通标志设计的理论水平及标准化程度,减少设计的主观随意性。

2 交通标志的信息设计研究

从信息论角度看,驾驶人对交通标志的识别是一个交通标志信息的通信过程,交通标志中的各种图形、文字、符号及颜色,通过编码变成信号与道路中其他信源共同向驾驶人传递信息,驾驶人在道路行驶的过程中需不断接受从交通标志所传递的信息,以保证能够安全、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1]。交通标志可以理解为道路及环境、道路管理者与驾驶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桥梁,道路及环境所蕴含的与道路行车安全及导向等相关信息需要交通标志来传达,道路交通管理者对道路交通的管理也需要交通标志来传达。因此本文认为,本质上讲,交通标志的设计核心是信息设计,通过标志设计来传达安全、指引、交通状况等一系列信息。

交通标志的信息设计是由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分类、信息分层、信息重要度分级及标志版面内容设计等步骤构成。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分析是指交通标志设计时,信息的传达应以驾驶人自身的信息需求及其接受感知能力为基本依据,针对所处的道路不同位置阶段,从驾驶人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不同阶段所需求的信息不同。以下将重点介绍本文提出的交通标志信息设计中的信息分类、信息分层、信息重要度分级等几块新概念及其内容。

2.1 信息分类

当前,在我国相关标准规范中将交通标志主要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及其它标志等几种类型。警告标志用于警告车辆驾驶人、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道路使用者需谨慎行动,如交叉口警告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设在平面交叉路口驶入路段的适当位置。指示标志用于指示车辆、行人行进,道路使用者应遵循。禁令标志用于表示严格约束禁止驾驶人相关行为。指路标志表示道路信息的指引,为驾驶者提供去往目的地所经过的道路、沿途相关城镇、重要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地点、距离和行车方向等信息。

上述不同的标志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向驾驶人传递了不同类型的信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是相对应的,因此根据交通标志的上述功能类型,本文将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分为导向信息、安全类信息、交通管理类信息及交通服务类信息等4类,具体信息分类如表1所示。

2.2 信息分层

在交通标志的信息设计中信息分层主要针对导向类信息。驾驶人由远及近的行程过程中,其出行重点也逐步由过境到集散,对指路信息的要求也逐步从关心区域面信息向关心道路信息转化,最终落到集散的点信息上,因此在进行指路标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点、线信息的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满足驾驶人的出行需求。按照层级进行导向引导,符合人的正常认知习惯,同时也有利于交通标志的版面设置更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提高指引效率,避免信息的混乱。

导向类信息中的道路信息可以分为道路名称和道路编号,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不同的道路信息,根据道路在相应的路网中的地位和功能,可以将道路信息分为3层。根据地点路网密度、路网通达程度、知名程度等因素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可将地点信息也分为3层。地点信息可分为4类:行政区域、交通枢纽、旅游景区、重要地物。

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路网层面来看,导向信息的3个层次如表2所示。实际上指路信息分层应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从更小的区域来看,也可以在本区域内进行一定的信息分层,得到相对于本区域范围内的信息分层,但导向信息层级不宜过多,层级增加必然会增加对导向信息设计的复杂度,容易造成导向版面信息设计中对信息指引的失衡,因此同一交通指引标志的版面不宜布置层级相差较大的信息。

2.3 信息重要度分级

在道路某一位置可能存在多个交通标志同时传递若干不同类型信息,或者只有一个交通标志,但传递多条同类型信息。由于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视认时间很短,需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读标志及采取行动,同时还受路侧等环境信息干扰,如果交通标志所传递的信息量过多,将无法被驾驶人注意并处理,从而造成信息遗漏或忽略,这样交通标志设置时,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标志的版面信息数量,同时另一方面应该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优先能够被驾驶员所识别处理,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信息之间的重要程度比较。

表1 驾驶人的需求信息分类

表2 导向类信息分层

信息重要度分级是交通标志设计在信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也有相关文献提出了类似信息重要度的概念,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 5768.2—2009)中规定:为保证视认性,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上,但最多不应超过4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规定:标志的设置应优先考虑交通法规和安全要求。从现有的规范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类型交通标志中,安全类的标志重要级别最高。

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A、B、C、D 4类信息,建议与行车安全相关的B类信息以及反应交通法规及安全管理的部分C类信息应具有较高的级别,其次是A类导向信息及部分C类交通管理信息,最后是D类交通服务类信息。

同一类型的信息之间也有重要程度差异,主要是针对A类导向信息,包括道路信息、地点信息、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等。上述在信息分层中也指出,道路信息及地点信息可以分为3个层次,这3个层次对于驾驶人来说在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不同。信息重要程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功能、实际道路交通状况以及驾驶员的需求程度综合判断。

重要信息梳理出来以后,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设置时,应优先将反应重要信息的交通标志设置在最先且最容易被驾驶人识别的位置,如对于单柱式类型,不同标志可根据重要度情况,按先上后下的顺序布置。对于某一具体交通标志版面中,当传达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时,应优先考虑重要性较高的信息,可通过改变尺寸、颜色等手段将重要信息突出。

3 交通标志的设计方法流程研究

当前在编的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将交通标志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10],本文结合目前交通标志设计及其他工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将交通标志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由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相对应,如表3所示。

3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其中方案设计是前提基础,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根据方案设计中所确定的标志点位、标志内容,针对每个标志进行深入设计,即是针对单个标志的设计深化和完善。由于在目前相关规范中针对每种单个类型交通标志的版面(文字、色彩、符号、尺寸)、标志材料及结构本体等都有严格、明确的要求,每种标志具体的设计已相对成熟,已有标准规范能够解决,因此本文不再对该部分详细阐述,侧重对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论述。

表3 交通标志设置的3个阶段及其对应内容

方案设计主要解决交通标志设计的前期方案设计中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分析及其系统化的交通标志点位规划布置问题。它是整个交通标志设计的核心,是交通标志设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保证交通标志布置系统、合理,传递信息连续、一致的重要环节。方案设计的具体工作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标志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交通标志设计首先应开展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对于新建道路,一般收集的资料应包括:道路功能和等级、红线宽度、沿线交叉口及出入口等;道路有关的设计成果及资料;预测交通量和交通组成;公交线路及设站方案;沿途所经过的主、次干路名,地点名和主要设施;交通管制措施方案;周边道路设施状况等[10]。对于改建道路,还应调研道路现有交通设施状况,道路及沿线交通事故情况。

设计对象选择应以不熟悉路网的驾驶人为对象,以驾驶人的行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线与组织分析为设置依据。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应分别从A、B、C、D 4类信息开展,从驾驶人驶入道路,道路的基本路段、交叉口等不同道路环境中,直至驶出道路到达目的地这个全过程中进行分析,结合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线,不同路段的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要求,分析驾驶人的信息需求。

在交通标志点位布置时,一般来说对于警告、禁令等几类典型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相对固定,相关规范中已有规定,因此对这些类型交通标志点位的布置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布置,但对于其他交通标志的布置需要结合驾驶员的信息需求、道路空间环境特点等综合确定。

点位布置时应按照不同信息的类型分别考虑,布置到相应位置,但为了保证交通标志设置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合理,避免信息的过多或遗漏,需要在上述不同类型的标志分散考虑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统筹优化,对其不同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信息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标志信息系统。对于交通标志具体的横向、高度设置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 5768.2—2009)的规定。

初步确定交通标志在道路空间的位置分布后,需要对每个点位交通标志所需反应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梳理,即对信息进行分层及重要度排序。考虑到驾驶人的信息接受程度,应优先反应重要信息,剔出不重要信息,最终确定点位上交通标志的信息,为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提供基础。

在方案设计阶段的版面设计主要是初步解决标志信息内容问题。同样方案设计阶段的标志本体设计主要确定交通标志的设置方式,即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同时在材料上也要提出基本要求。具体深化设计应在后期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逐步深入解决。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基于信息设计的交通标志设计方法理论,提出了交通标志信息设计的概念,认为交通标志设计的核心实质是信息设计,交通标志设计应以驾驶人的行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线与组织分析为依据,梳理不同阶段驾驶人的信息需求,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分层及重要度分级。最后提出了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3个阶段。道路交通标志需要综合考虑,一体化布置,实质上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也需要与交通标线,甚至其它交通工程设施一体化考虑,相关交通问题需要标志标线及交通设施的配合使用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建议后期进一步研究交通标志设置方法,增加相关步骤,协调与其它交通工程设施关系,一体化布置。另外,本文侧重提出了系统方法理论框架,实际上每块内容的研究仍需完善,建议进一步针对每块内容开展研究,从整体上充实完善基于交通标志的信息设计理论。

[1]王建军,钟厚冰.道路交通标志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孙兴堂.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3]吴海刚.路网环境下道路交通标志优化设计方法[D].西安:长安大学,2008.

[4]陈国龙.公路交通指路标志信息可用性研究与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07.

[5]王建军,刘乙橙,吴宜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统工程与信息,2007,7(4):66-70.

[6]DB 33/T818—2010,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S].

[7]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S].

[8]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标线[S].

[9]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se[M].Washington D.C.:AASHTO,2009.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S],2012.

猜你喜欢

交通标志方案设计标志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方案设计我做主
交通标志小课堂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