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人菜园”在德国火了百余年

2014-01-07

环球时报 2014-01-07
关键词:园主小屋德国人

本报特约记者 赵风英 谁家的花园如此漂亮?花花草草之外,典雅的小屋、清洁的小路以及各式各样的装饰,让整个花园处处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事实上,这只是柏林市郊的一处“工人菜园”。德国人严谨而崇尚自然的名声远扬在外,而通过工人菜园,《环球时报》记者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城中菜园让人圆梦 在德国,很多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工人菜园”,虽然名字叫菜园,可是它比花园还让人向往。不少德国人希望能够暂时逃离紧张的生活,躲入属于自己的一座后花园,舒缓身心。工人菜园就帮助很多德国人圆了他们的“园丁梦”。每逢节假日,甚至在工作之余,都能看到人们拿着工具来到工人菜园辛勤劳作:除草、浇水、剪草坪、修树篱、栽种花苗,忙得不亦乐乎。人们的滴滴汗水换来的是令人嫉妒的幸福,看着他们坐在菜园小屋前的阳光下端起一大杯巴伐利亚冰镇啤酒,每个过路人的心头都会一阵羡慕。工人菜园历史非同寻常 别看工人菜园如今风光无比,当初它也经历过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教育家兼医生的史莱伯先生提出将市镇的闲置土地以小块形式分配给工人的构想。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时令蔬菜,并将收获带回自家享用,这就是工人菜园的前身。其创立目的一是为了补贴低收入工人家庭的膳食开销,改善伙食;其次是为了让工人更加效忠企业,因为菜园通常由工厂免费提供;三来为了让工人在田间的劳作里得到放松,自我减压,一举三得。工人菜园的大范围推广要得益于史莱伯先生的女婿,为了纪念岳父,他把工人菜园命名为“史莱伯的花园”。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人菜园更是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它实用、经济及绿色的生活理念迅速得以传播。时至今日,除德国之外,比利时、法国、荷兰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菜园,越来越多的人借工人菜园圆了他们的“园丁梦”。 二战后,工人菜园继续发展,后来也逐渐被人们称作“集体菜园”。如今的人除了继续在这里种植蔬菜之外,也开始种植很多果树和花卉,也有人投入大把精力装饰菜园小屋,铺设菜园小路,开凿菜园池塘,于是简陋的工人菜园摇身变成了一个既能休闲也可招待亲友的“度假乐园”。如此一来,除了新鲜的自种果蔬,满眼看不尽的应季繁花、可爱敦实的人偶以及雅致的菜园小屋也让工人菜园充满了勃勃生机。获得菜园不容易 德国各地的工人菜园目前往往由市政当局或者菜园俱乐部统一管理。虽然这已经不再是低收入工人的专利,能够获得一个工人菜园却异常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僧多粥少,城市里可以利用和开发为工人菜园的闲置土地越来越少,但申请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某些城市的申请名单之长,有时需要等待四五年申请才有望获得批准。不过除了可以享有众多优惠(比如政府负责道路、照明、安全建设,提供灌溉水源及菜园小屋,发送种植技术材料等)之外,不同城市的工人菜园园主也必须严格执行一些老规矩,比如:园主必须定期打理菜园,维护并清理公共设施;在种植定量蔬菜水果的前提下方可种植花卉;所有菜园收获只能自家享用,禁止出售或者用以开发其他商业活动等。一旦园主未能遵守某项规定,就有面临被吊销资格的危险。所以我们看到的菜园总是一片迷人而井然有序的样子,工人菜园的传统得以保持并传承,园主不可以因为有了菜园就可以“为所欲为”。 德国人在菜园辛勤劳作的同时,也总想着为这片土地增加些新的内容。于是各地还出现了不少工人菜园俱乐部,成员们会在一起聚会交流劳动经验,或聚餐分享劳动成果。他们也会在播种或者收获季节举办菜园开放日,迎接各方宾客,向大家普及农业知识,传授种植技巧并分享心得。有的俱乐部还会评出年度菜园“最大红皮萝卜”或者“最美工人菜园”并予以表彰。▲

猜你喜欢

园主小屋德国人
波比建小屋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山中小屋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
康熙御笔点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