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江南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分析

2014-01-06赵酉辰李超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化旅游业

赵酉辰 李超君

摘要:文章以苏州木渎古镇为代表的江南古镇作为研究重点,结合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基于供求关系的经济理论,分析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因素;并且考察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旅游目的地代表,率先进行经济转型后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旅游业市场推广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江南古镇;旅游业;优势区位;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11-02

古镇旅游凭借着丰厚的人文景观和闲适的生活节奏,一直以来在现代旅游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古镇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也未落下脚步。大部分江南古镇凭借着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和较好的区位优势,较快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同时,城市化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古镇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古镇作为传承性文化资源,显得格外珍贵,其发展优势亦愈加突出。下面就针对木渎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区位、产业区位、交通区位的重点作出分析。

1 市场区位——游客的高需求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景点就是旅游消费的商品。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步打开、扩大,现代旅游业的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趋于成熟。仅国庆节长假,全国旅游业的需求量就可见一斑。

1.1 结构丰富

古镇的基础资源决定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平台低,对于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层次的对象不具备硬性障碍,可以理解为日常生活的延伸部分。所以古镇接待的游客具备年龄跨度大、地域差异大、社会阶层杂等特征。

1.2 形式多样

基于古镇游客结构的复杂多样,相对应的游客的参与形式和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以距离为例,短途的游客以自驾、自助的方式居多;而中远途的游客以选择旅行社等接待机构为主。如以规模和目的为例,有公司、组织、学校等单位进行开会、联谊等形式的集体活动;也有家庭、驴友、背包客等小规模的体验和度假。

1.3 需求广泛

古镇原有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可以满足原住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是无法满足当前游客日益膨胀的量大质优的要求。由于游客的结构丰富、形式多样、差异性较大,所以“吃、住、行、游、购、娱”的各项的数量质量要求均有大幅增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甚至镇区都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也促进了镇区整体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2 产业区位——资源的高价值

目前古镇旅游,早已不限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览,更多的是游客主观的活动参与和生活体验。这也使得原本靠单一门票收入的景区得以延长产业链,发展周边产品,进一步完善消费市场。

2.1 发展立体化景区

古镇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初步形成了“多点穿线、多线交面”的规模和格局。

木渎古镇的总体空间格局遵循了江南古镇“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镇”的空间组织原则。两条主要河流胥江与香溪构成人字形骨架,街道、建筑沿河流展开,构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古镇区内河街平行,河路相间,自然巧妙地把水、路、桥、房连成一体。

木渎古镇不仅充分保护开发原有的私家园林、名人故居、历史街区、名山宗教等人文景点和物质文化遗产,还结合当代城市人群的生活,开发了以健康、生态为主的湿地公园、农家乐、乡村游等项目。同时,古镇依托太湖风景名胜区和苏州城区,积极开拓周边短途旅游线路,例如金庭、光福、甪直等。

木渎镇在近期规划中对自身功能定位是以特色旅游业为先导、创意科技产业与现代工业发展联动的都市化小城镇,同时打造成为苏州西南角湖山景观与历史人文旅游胜地、休闲购物宜居天堂。

2.2 发掘嵌入式文化

江南古镇文化即以水乡文化为先锋,结合历代儒道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一种内隐精神的价值体系。“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理念使得占据山光水色、地利人和的木渎古镇成为历代文人儒商的理想家园。

木渎源于春秋时期吴王筑造馆娃宫而得名,因山聚气,由水聚财,自古工商业就十分发达。明清时期更是苏州城西经济文化中心,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停留,或游玩,或长驻。由此,民间保留了大量的苏式园林建筑和诗词文章等资源,同时也营造并传承了尊学重教的良好民风。此外,水乡特色文化也得以依附发扬,大量的手工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至今,也为古镇旅游提供了文化软件方面支持。

目前木渎古镇旅游不仅局限于传统园林的参观项目,更投入大量的资本,还原古镇街巷、建筑的原貌,如南街、西街、山塘街等。

鉴于当前各地古镇旅游的趋同性,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木渎旅游业考虑到大多数城市居民的要求,着力打造新型的体验式旅游道路,即摆脱原本单一纯粹的参观性活动,以游客主观参与、暂时性融入当地的形式体验古镇。目前主要以商业经营、教育交流、文化传承等内容为主,例如古镇写真、“我到木渎考状元”模拟修学、“我和乾隆过大年”节庆文化、“藏书羊肉节”美食展示等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极具地方特色。

3 交通区位——出行的高便捷

虽然木渎古镇较于其他江南古镇,工业发展较早、旅游业开发较晚,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发达的工商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产业结构也相对合理。交通要素是在城市化进程下发展最快、联系最紧密、构建作用最大的因素。

3.1 外围交通

苏州市木渎镇于长三角经济圈中心位置,依靠江浙沪皖四省道路,周边机场有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等国际机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投入大大提高了长三角对外、对内的客运承载量。距离G055沪蓉高速、G2京沪高速、S201沿海高速等高速国道、省道均在30分钟车程内。

此外,作为长江流域、太湖水系的重要运输主干,苏州是联系南北、输送东西的枢纽,也是古运河的重要驿站,因此水路交通网同样发达。

3.2 市域交通

木渎作为城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担着中环线西段缓冲的重任。在缓解市区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借助于中环快速路的便利性,木渎与苏州市区、外围的地面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地下、地面、地上全方位立体式的“无缝”连接,最终有望重现《盛世滋生图》的盛景。

基础现有路网密集,诸多城市主干道与古城区、高新区及太湖区域相连,未来随着中心城市的外扩,道路将大幅升级,高架道路、快速路等都将于2~3年内建成通车,进一步增强对外交通的便捷性。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西起吴中区木渎镇木渎站,东至工业园区钟南街站,全长25.739公里,全程43分钟,横跨市区东西六个区。整个一号线途经苏州乐园、市政府、苏州大学、园区中心,连接了全市重要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广大的居民区,途经木渎镇竹园路,并在金山路与竹园路的交界处设置了轻轨站点,且将轻轨一号线的车辆段设置在木渎镇。轻轨的建设改变了木渎镇的区域交通环境,为木渎镇融入苏州市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木渎镇能够作为1号线西起的重要支点,足见其战略地位的显要,是城区外围拓展的重要战略点。

3.3 镇域交通

随着苏州中心城区的延伸,目前镇区正在打造“一横一纵”、“三横两纵”的新格局。“一横一纵”,即苏福路和金枫路,在金枫路和苏福路交叉口设置全互通立交;“三横两纵”的主干路骨架,三横即竹园路、枫江路、新宝带西路,三纵即金山路、长江路,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藏书片区和胥口镇的交通联系。

公共交通方面,吴中区公交公司从2005年起,为木渎镇区建设镇内公交线路,至今已有六条线路,涵盖了镇区行政、经济、教育、文化、旅游、交通、娱乐等重要中心和地标建筑,将镇区各版块充分有序地连接起来。镇域内的市区便民自行车、人力三轮,同样大大方便了镇内居民的出行,也极大地帮助外来游客在短期内感受古镇、了解古镇、享受古镇,找到归属感。

总之,木渎古镇在长三角进行产业转移的大形势下,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紧跟市场步伐,打造以访古、美食、名俗、艺术、生态为特色的自主旅游品牌,并且通过内部的规划发展与资源整合,逐渐形成木渎的“大旅游”格局。

参考文献

[1] 吴宜进.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张立生.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0.

[3] 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何萍.浅析江南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苏州

市吴江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2,(12):

78-79.

[5] 朱松节,刘龙娣.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与对策—以周庄古镇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

2011,(2).

[6] 冒宇晨.滨水城镇旅游发展问题初探—以江南六大

古镇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2).

猜你喜欢

城市化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