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问题与建设方案

2014-01-01赵小鹏张福玲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科学专业信息

赵小鹏,张福玲

(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史沿革和培养目标

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1],将原来的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统计与概率、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数学教育八个专业合并为两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原来的统计与概率专业升级为与数学学科同级别的统计学一级学科,该学科包括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同时又在一级学科经济学下设经济统计本科专业.

可以看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原计算数学、信息科学、运筹学和控制科学四个专业整合而来的.

2012年,最新版的“专业介绍”指出,整合后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坚持“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是指强化数学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2],重实际是指注重实际应用,应在高年级开设一些与应用密切相关的诸如专题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数据挖掘、信息处理以及数学教育等选修课或实训实践课程,以便毕业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科技、教育、工商业、金融以及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问题分析

文献[3-4]对本专业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和就业等作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揭示了全国范围内这个新专业开设十多年来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适应社会需要,教育部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做即时调整[5],每年都增设了很多新兴的战略型专业,同时由于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等原因,也撤消了部分专业.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每年都有高校增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同时,后几年每年也有高校撤销该专业.新专业的建设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才能有成效,频繁地增加和撤销对人才培养不利.

表1 近年高校新增、撤销本科专业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新增、撤销数量统计表

渭南师范学院于2002年首次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前几年招生火爆,学生入学成绩比其他专业高出很多,并且每年招生100人左右.近几年,学校新申请了近20个专业,为了限制专业数,一些专业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实行隔年招生,每年招生不足50人.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现状应该是我国部分本科专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存在一些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具体

我校该专业是在过去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只是效仿教育部数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体现不出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据有关“调查报告”[4],有些工科院校开设的该专业,甚至以高等数学替换数学分析课程,偏离了该专业是注重数学基础的理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教育部制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2],这种“宽口径”导致了目标不够明确,不够具体.

2.2 课程体系不合理

由于培养目标不够具体,因而造成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只是把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外带几门信息类和运筹学课程强行嫁接进行教学,没有形成完整地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结果导致毕业生数学水平赶不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的软硬件水平也赶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也影响到了在校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缺乏学习动力.

2.3 实践教学不成熟

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去中学做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却是五花八门,没有权威统一的模式.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习多数是去外包软件培训基地做软件开发集训,也有少数去事业单位做一些日常事务整理工作,也有参加教育实习的.实践性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2.4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人才培养应该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应该充分接地气.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只强调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看重申硕升大,提高办学层次,而忽视了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高校缺乏与社会的接触与互动,不了解社会需求,闭门造车,只根据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照猫画虎地制定培养方案,这就导致该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泛,没有符合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再加上高校的高入学率,造成了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讨

3.1 专业定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同质化严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办学要为社会经济服务,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虽然都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要有不同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高层次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可以定位在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方面培养高级人才,而低层次的学校应将目标定位在为地方政府经济金融等部门以及中小微企业培养管理和专业技术专门人才.所以高等学校要鼓励管理干部以及普通教师走出学校,对社会需求作充分的调查研究,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源、地理位置、教学科研等综合情况,决定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基本合格的入职者,并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3.2 课程设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学的应用是各行业科学技术含量高低的标志.为了适应社会对具有良好数学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教学上应按2+2模式分阶段进行,即在一二年级,按照数学类理科专业的要求主要开设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在三四年级,主要开设能体现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并且便于学生就业的课程.按照不同方向构建几个课程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在此阶段,鼓励学生跨方向、跨专业选课,以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背景,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配置以下几个专业方向[4]:(1)以科学计算为主的计算数学方向;(2)以运筹管理为主的运筹科学方向;(3)以应用开发为主的应用软件方向;(4)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科学方向;(5)以金融数学分析为主的金融与精算方向.

3.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性教学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属于理科专业,偏重于数学理论和计算理论的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偏重于通过数学方法和计算揭示隐藏在现象内部的深层次的本质东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很难快速地深刻理解实际问题,这为实践性教学增加了难度.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逐步构建由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专业竞赛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跨越多学科交叉而成的新专业,所以其课程设计要突出“以数学为基础,以解决信息技术领域问题为目标”这一主要专业特征.为此,在课程设计中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为平台,加强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现代数学方法直接应用到信息理论课程.

(2)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课后进行的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多联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的机会,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专业竞赛.专业竞赛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业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数学建模竞赛的问题,能拓宽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及创新能力.

3.4 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做到:一方面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起教学重任,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1]国家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9(1):1-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胡焱,张庆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数学,2011,27(3):7-10.

[5]李凌,沈大雷,周仕敏,等.2013年普通高校备案新增本科专业“新”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14-04-05(1).

猜你喜欢

科学专业信息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订阅信息
科学拔牙
展会信息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