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2013-12-28杨朝磅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苗数新源成穗率

杨朝磅

(福建省大田县上京镇农业服务中心 366100)

为了鉴定评价选育和引进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性,为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为当地筛选适宜作中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大田县于2012 年承担福建省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现将B 组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新品种10 个:赣优810、Y 两优676、赣优671、泉9 优039、红两优192、广优8005、内5优306、Y 两优5899、新源8 优7 号和恒优178,以Ⅱ优明86 为对照。参试品种由福建省种子总站统一编号后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安排在大田县中稻品种试验基地,地处上京镇黄城村赐福亭洋面,东经117°37'、北纬25°43'、海拔640 m,属黄底灰泥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条件一致,肥力中等均匀,通风透光,交通便捷,为冬闲田。

1.3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3 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 m2,小区长方形,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插植对应小区品种,统一插植规格为23.0 cm×23.2 cm,每小区插植250 穴,每穴插2 粒谷秧,按照当地生产习惯统一田间操作和管理。

1.4 栽培管理

1.4.1 秧田 育秧方式采用浸种催芽、湿润育秧,4 月24 日同期播种,前期用薄膜覆盖,用12%钙镁磷肥作基肥,期间用45%进口复合肥追肥2 次(断奶肥、送嫁肥)、喷药防虫2 次,做到带肥带药移栽,手工除草。

1.4.2 本田 试验田于5 月10 日和5 月22 日用拖拉机深耕翻犁2 次,5 月23 日结合施基肥耙烂整平,每667 m2施碳酸氢铵25 kg、钙镁磷肥15 kg 作基肥,5 月24 日同期移栽。5 月31 日每667 m2施氯化钾5 kg,并拌撒35%苄丁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6 月15 日中耕追肥,每667 m2施25%水稻专用肥40 kg、碳酸氢铵38 kg 和氯化钾10 kg。科学水管,综合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危害。

1.5 田间记载和室内考种

严格按照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技术规范[1]的要求,定点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 纵行第3 穴起连续调查10 穴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株高,取2 个重复20 穴的平均值,折算成每667 m2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非边行中每个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 穴作为室内考种样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参试品种每667 m2(下同)产量在530.03 ~648.65 kg 之间。参照文献[2]进行方差分析,F测验结果(表1)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区组间产量差异显著。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2)表明:泉9 优039 和Y 两优676 比对照(Ⅱ优明86,下同)增产极显著,增产率分别为10.58%、9.30%;赣优671 比对照增产显著,增产率6.40%;赣优810、恒优178 和新源8 优7 号比对照增产不显著,增产率分别为3.33%、1.62% 和0.43%;广优8005 和内5 优306 比对照减产不显著,减产率分别为3.50%、3.84%;Y 两优5899和红两优192 比对照减产极显著,减产率分别为8.88%、9.64%。

表1 参试品种产量方差分析

表2 参试品种产量比较

2.2 生育期

从表3 可知,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36 ~148 d,其中新源8 优7 号和恒优178 生育期最长,比对照长6 d;红两优192 生育期最短,比对照短6 d;广优8005 和内5 优306 均为137 d,比对照短5 d;其余参试新品种生育期与对照相差3 d 以内。

2.3 主要经济性状

参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数据列于表4。

分蘖与成穗:11 个参试品种每667 m2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分别为13.75 万~24.28 万苗和12.01万~19.82 万穗。其中,恒优178、赣优810 和Y两优676 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较多;广优8005 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最少。11 个参试品种的成穗率为77.9% ~90.7%。其中,泉9 优039 最多,新源8优7 号最少。

表3 参试品种生育期比较

表4 参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株高:11 个参试品种的株高为106.9 ~130.9 cm。其中,赣优671、Y 两优676、泉9 优039 和赣优810 的植株都比对照高,分别为130.9、128.8、127.1、126.9 cm;其他品种均比对照矮,其中恒优178 最矮。

穗长:稻穗最长的是广优8005,为29.2 cm;次长为Y 两优676,为28.4 cm;最短的是赣优810,为24.6 cm;其余品种穗长为25.2 ~27.7 cm。

每穗粒数: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最多的是广优8005,分别为321.1 粒和251.5 粒;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最少的是内5 优306,分别为165.3 粒和138.8 粒;其余参试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分别为201.7 ~264.9 粒和173.1 ~226.1 粒。

结实率:泉9 优039 最高(92.4%),次高为对照品种 (92.1%);其余品种都比对照低,为78.3% ~91.3%。

千粒重:最重的前3 名为赣优671、新源8 优7号和红两优192,分别为34.5、33.4 和32.3 g;其余品种为26.3 ~31.7 g。

2.4 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除内5 优306、新源8 优7 号和恒优178 株型紧束,其余品种均表现适中;除了红两优192 和新源8 优7 号整齐度一般外,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整齐;所有参试品种均无杂株、熟期转色好、直立抗倒。

2.5 病虫鼠鸟害对试验的影响

部分参试品种除纹枯病轻度发生外,其他病虫害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进行2 次诱杀田鼠,试验未受到鼠害影响。除了红两优192 和广优8005 因生育期短,受鸟害影响较大外,其余品种未受到影响。

3 结论

3.1 泉9 优039 植株高大,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位居参试品种首位;Y 两优676 植株高大,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成穗率高,穗较长,产量排名第2。以上2 个参试新品种熟期适中,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各种性状总体表现较为突出,建议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3.2 赣优671 熟期适中,植株高大,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大,产量排第3 名,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赣优810 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比对照增产不显著。以上2 个参试新品种综合表现好,建议继续参试。

3.3 恒优178 分蘖力强,有效穗多;新源8 优7 号分蘖力强,成穗率较低,结实率高。以上2 个参试新品种在当地熟期较长,比对照产量增幅较小,建议进一步试验观察后再决定取舍。

3.4 广优8005 分蘖率低,有效穗少,穗长粒多,结实率较低;内5 优306 穗短粒少。以上2 个参试新品种在当地生育期短,易受鸟害影响,均比对照减产,建议在当地终止试验。

3.5 红两优192 生育期最短,分蘖率低,穗较长,千粒重大;Y 两优5899 成穗率高,穗粒多,但千粒重低。以上2 个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当地终止试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300 -200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水稻[S].

[2] 周以飞,黄华康. 作物品种试验与统计分析[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苗数新源成穗率
纬度最高电站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 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傲农集团与广西柯新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机插秧每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An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Anti-radiation Wea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