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2013-12-27祝遵凌

关键词:双江滨河景观设计

周 琦 ,汪 坤 ,祝遵凌 ,b

(南京林业大学a.风景园林学院;b.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周 琦a,汪 坤a,祝遵凌a,b

(南京林业大学a.风景园林学院;b.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地域性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城市滨河景观的亮点所在。本文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以从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设计要素三个方面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设计。并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其特殊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从城市滨河景观的建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等角度探讨彰显滨河景观地域性文化的设计方法。现代滨河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深度提炼与创造性的表达,可打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地域性文化;城市滨河;景观;南勐河;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冲击,中国各城市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受此影响,不少城市景观逐渐趋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和设计模式,使本土地域性文化遭到空前破坏。城市滨河区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历经长期的历史演变和积淀,凝聚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是滨河城市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城市的文脉[1]。城市滨河区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们认识城市、体验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国内外关于滨河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研究并不多,如何将地域性文化巧妙地融合于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创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是当代设计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地域性文化与城市滨河景观设计

(一)地域性文化

地域性是地理学的根本属性,包括物质和文化两方面。物质层面如本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建筑形式、动植物资源等;文化层面如民风民俗、节日、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2]。不同民族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如特定的语言、共同的风俗等。地域性文化则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文化资源、历史遗迹、建筑风格、行为方式及宗教信仰等[3]。

(二)地域性文化在滨河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滨河景观是滨水景观的一个分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带狭长、空间开放、利于展示城市文化三个特点,往往承载着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体现区域地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座城市不可以没有自己的灵魂,而它的灵魂就是历史文化赋予它的独特内涵[4]。因此,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地域性文化特点,把该地区能代表地方文化的典型元素进行适当地提炼创造,并融于景观设计之中。同时,考虑到滨河为一狭长地带,景观空间上应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富有节奏感,使人们在静观和动观的变换中,体验步移景异的魅力景观。从地域性角度设计的城市滨河景观传承了该地的地域文化,使城市景观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归属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城市发展历史的印记,成为城市独有的特征。

二、地域性文化在滨河景观中的表达方法

一种新景观形式的产生,来自于多个方面,包括社会的变革、思潮的转变、历史的延续、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等,地域特征是景观形式的主要来源之一[5]。城市滨河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人类社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各具特色,离开文化,滨河景观则形如枯木,毫无生机。在进行滨河景观的地域性文化表达时,可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和巧妙构思,将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来,让人们产生精神的共鸣和认同感。地域性文化在滨河景观中的表达方法可从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和环境要素三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思想上表达地域性文化特色

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对滨河景观的创造具有深厚影响。进行地域性文化的滨河景观创造时,应抓住两点,第一是对历史文脉的保护、继承与发展;第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整合。通过合理把握历史文化价值,同时采用一种新的思维角度,即在继承历史文明的前提下,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进行对比、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性文化形式,从而达到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上的共生、统一,使城市历史的记忆以新的形式延续和发展。

(二)设计手法上表达地域性文化特色

表达地域性文化景观手法通常有再现与抽象、对比与融合、隐喻与象征等。

对景观通过再现与抽象表达,把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浓缩成符号或是某种意境,结合所呈现的艺术表象,使景观与文化紧密相连。对比与融合要求既保留区别,又要在整体上相互和谐。本土建筑形式、材料与现代材料、技术相结合,在色彩、质感、造型等方面可取得对比效果[6],带来景观上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冲突中的和谐。隐喻与象征的表现手法则是通过空间、形体、细节等方面的处理,含蓄地将地域文化表达出来。做滨河景观设计时,应适当给人们留下一些可思考想象的空间,使景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三)环境要素上表达地域性文化特色

滨河景观设计应注重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体现地域性文化的环境要素通常有建筑、铺装、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

不同地区、民族,都具有不同建筑风格,运用建筑符号来体现城市地域性文化特色十分必要。提取建筑符号中的元素,经过巧妙设计手法处理之后,再重新注入现代滨河景观设计之中,可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铺装从形式上可提取当地的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通过直接雕刻或抽象化间接运用到铺地材料上;色彩上可选取地域性色彩,如民族服饰上的色彩,来体现地域文化;使用本土特有的铺装材料也可体现地域文化。景观小品如花坛、廊架、座椅、路灯、雕塑、指示牌等,分布广、功能性强,是体现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媒介。从本土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均可挖掘地域性文化,通过置换、改造及创新的手法,将文化符号融入景观小品中,可充分展示地域性文化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最重要的造景要素之一,最易形成地域特色。乡土植物是地域特征典型的代表之一 ,在长势和管理方面均具有优势,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能构成不同地区典型植物景观特色[7]。乡土树种的使用既能体现植物配置中的经济性原则,又体现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

(一)项目背景

1.区域背景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主要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自治民族组成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平面图形似桑叶[8]。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 m,最低海拔670 m,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绿色明珠”[9]。南勐河属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水系,整个流域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形似双江县的“主叶脉”。本次南勐河滨河休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范围为里程K0-178 m至里程K13+010 m段,全长约13 km。

2.文化背景

双江各民族在千百年相依相随中凝结成了独特而又和谐多彩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全县各民族文化交融,创造了如拉祜族72路打歌、佤族鸡棕陀螺、布朗族纺织和蜂桶鼓舞、傣族手工制陶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均为世界独有,被誉为民族文化和谐的“活化石”和“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中国古茶文化之乡”,双江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植被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滇濮茶人千年的制茶工艺与茶文化积淀。

(二)设计定位

南勐河由东北至西南贯穿整个双江县城区,其中河流和滨河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景观价值,作为双江县一条重要的城市水系,它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载体。由于新城的不断开发,南勐河即将成为双江文化和风貌的重要展示场所,合理的表现双江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营造富有本土特色的水街景观,成为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通过规划,使南勐河成为“构筑双江的防洪长堤,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南勐河风光带将为开辟现代生态城市做出贡献,是供人们休闲的佳地,整个滨河地区将被打造成为多功能的城市滨河休闲空间。

(三)人文与景观元素的提炼、融合

双江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自治县,浓厚的民族文化背景赋予南勐河别样的魅力。在景观设计中,充分提取双江地域性文化特色,并将其融于各个景点之中,让人流连忘返(如图1)。

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北回归线广场 双江因北回归线横穿县境,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卓越,民族文化深厚,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修建北回归线广场将更生动地向人们展示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

图1 滨河景观文化轴线

勐库大叶种茶的故乡——广场、茶园、茶社 双江县素有“勐库大叶种茶的故乡”之称,各民族都有浓郁的茶礼茶俗。其中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设计中将滨河沿岸农业区到城市区的过渡地段,设置为茶文化展示区,在此设计茶叶种植区,茶文化博物馆以及品茶区。老公园区的茶壶雕塑,在原有造型上进行适当修复,成为景观节点。从而使双江的茶文化在滨河广场、茶园及茶社中充分向人们展示出来。

少数民族文化、图腾——景观长廊、景观柱、雕塑 双江蕴含着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又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流传千古的民族传说。因此,在设计中利用景观柱和景观长廊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双江县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如:民族广场的设计则以图腾柱为主要景观元素,融合四个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示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双江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滨水河岸建设文化展廊,以民族传统节日壁画、图腾等装饰展廊,展示民族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休闲活动广场 双江融合多个民族,有火把节、泼水节等多个传统节日和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展示等多姿多彩的风情习俗。如傣族每年的泼水节,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欢歌跳舞,场面壮观。故在滨河休闲区设置泼水广场,广场中的景观小品以傣族象雕、孔雀、傣剧等文化元素来装点,人们可在此可举行泼水节,欢歌跳舞等。“拉木鼓”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故在河岸宽阔地带设置休闲广场,以佤族传统祭祀工具和乐器——木鼓为主要装饰,人们可在此打鼓传乐,其乐融融。

(四)地域性文化元素在滨河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景观设计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设计师可对规划区的地域性元素进行提取并利用,通过景观来传递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本次南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设计巧妙的将现代景观的技术与地域性文化有机结合,从建筑、水体、铺装、绿植、景观小品等方面,均体现了地域性文化这一重要元素。

1.地域性文化在景观建筑中的表现

建筑能够体现滨河景观的空间感觉,是突出地域性文化的元素之一,能够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风土人情。双江县拉佤布傣四个民族的建筑风格都是古老的干栏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古老建筑已经越来越少作为居住。在本次设计中,将四个民族的图腾图案、象征色彩等元素运用于建筑风格、立面造型的建筑设计理念中,在每个建筑上,均采用干栏式的外形加上各自民族的图腾,形成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图2)。移动售货亭(报亭)、电话亭、公交站牌等配套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民族图腾、服饰、习俗等元素,从细节处体现地域性景观特色。

图2 现代结构主义手法演绎“干栏式”民族建筑风情

2.地域性文化在铺装上的表现

广场铺装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也是人们最能直接感触到的地方。在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利用不同材质、色彩和肌理的铺装,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效果。起航广场、北回归线广场等景点,在大面积采用芝麻灰花岗岩的基础上,在细节处巧妙设计,将具有文化气息的民族服饰或图腾符号,以地雕的形式反映其中,从而打破了广场铺装的单一性,既能增加与游客互动性,同时宣传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知识。

3.地域性文化在水体的表现

水景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是将动静空间结合在一起的纽带。南勐河河道作为双江县的一条重要水系,除了具有泄洪排水、农田灌溉等功能,更是双江文化和风貌的重要展示场所。设计中根据沿河地形,把低洼地改造成富有野趣的湿地景观。从傣族泼水节获取灵感,设置泼水广场,结合喷泉的动态效果,为广场增加了活跃的气氛,也为市民提供了动态景观观赏场所,吸引游人去游玩并与水景互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如图3)。

图3 泼水广场效果图

4.地域性文化在景观小品中的表现

雕塑是环境小品的重要构成元素,能生动形象地向人们传达思想感情,引起共鸣。起航广场中心的起航雕塑,既为景观环境增添了色彩,也将双江精神反映其中,预示双江人民扬帆起航,建设美好明天的愿望。原老公园区的茶壶雕塑,设计中将其进行美化修复,成为茶文化的标志。城市段上部的拉祜民族风情展廊,以拉祜族的葫芦图腾、传统节日壁画等元素来装饰展廊,向人们展示拉祜族的文化。以牛头木柱打造图腾柱阵,来展示佤族文化特色(如图4)。

图4 具有佤族文化特色的滨水开放绿地立面图

5.地域性文化在植物中的表现

植物在景观中起到了重要的造景作用,不同的植物组合搭配将形成不同的效果,植物品种的选用上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土的气候与人文环境选用适合当地的树种,从而保证成活率达到优质的景观效果。南勐河滨河景观设计在植物配置种植采用了生态设计的手法,保留原有的植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整和改造,在需要进行填补时,以乡土植物作为首选,如假槟榔、加拿利海枣、美丽异木棉、黄花槐、扶桑、三角梅、 蔓花生、芦苇等,充分体现出双江的地域风貌。

四、结语

南勐河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根据云南双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强调了滨河景观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从美学、生态学、功能性方面进行了系统合理性的设计,为双江人们带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每个城市都形成了极富地域性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城市滨河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文化的窗口,在进行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时,合理地融入地域性文化,是沿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同时也是设计新思路[10]。要充分尊重具地域性文化特色,以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使人们重拾对城市滨河的记忆。

[1] 黄建军,许稻香.塑造传统文化魅力的城市滨河景观——以抚河滨水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2008,(8): 8-12.

[2] 崔营营.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应用[J].现代园艺,2012,(14): 117.

[3] 谢敬颖,王葆华.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科学导刊,2010,(中):173-174.

[4] 田 勇.从传统园林看中国景观的未来[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97.

[5] 王向荣,林 等.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6] 滕 群.基于地域性文化的行政中心景观设计研究——以中方县行政中心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7] 陈 娟.浅谈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J].广东园林,2008,(6):21-23.

[8] 俸国兴.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概况[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1994,(3):2-4.

[9] 赵成龙.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志[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8.

[10] 颜 颖,欧阳高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8-101.

Expression of Urban Riversid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A case study of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Nanmeng River in Yunnan Shuangjiang

ZHOU Qia, WANG Kuna, ZHU Zun-linga,b
(a.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 College of Arts &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gsu, China)

Regional culture is the valuable asset for the city, which is the highlight of urban riverside landscape. The paper took a research of urban riverside landscape desig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made up the points that we could design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from design ideas, design practices and design elements. By taking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Nanmeng River in Yunnan Shuangjiang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expressing reg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was conducted with i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vement, water, landscape sketches and plants. The depth extraction and creativity express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 in modern riverside can help to create the city landscape with rich local natur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culture; urban riverside; landscape; Nanmeng River; planning and design

F590.1

A

1673-9272(2013)04-0040-04

2013-05-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公路沿线湿地植物景观动态变化机理研究——以苏北里下河地区为例”(编号:31270741)。

周 琦(1988-),女,江苏常州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

祝遵凌(1968-),男,河南固始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等。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双江滨河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