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发展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3-12-26郑艳凤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郑艳凤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进行了阐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提供的历史经验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最高层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建设、改革都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的借鉴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最关键手段,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改进党的作风,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08-0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这段话,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正如科学理论既从实践中来也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来一样,正确的道路也是既从实践中来也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来。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宝贵资源呢?

(一)天人合一,互相协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重要内容。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主张天地万物和谐统一。张载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德。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西方又有所不同。就是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周易·系辞》明确指出:“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是:“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14。“西方的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东方的主导思想,由于其基础是综合的模式,主张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2]15。张岱年指出:“《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造自然,也耍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民为贵”的思想。《尚书》中阐述过“重我民”、“唯民之承”、“施实德于民”等记载。《左传》中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得乎丘民而为天下”。《荀子·王霸》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老子》中说:“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以和为贵,追求大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坚持和谐,看重中道。《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记·礼运》这样描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说明,“大同社会”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体现了这样的社会理想。

(四)致思路线,实事求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事求是有明确的阐述。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如果说,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还侧重于做学问的风气的话,那么儒家的内圣外王则有了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顾炎武首倡“经世致用”之风,龚自珍抨击“万马齐喑”的局面,魏源高呼“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等,都是在看到了社会发展的桎梏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改造社会的方法。我们抛却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彻底性,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前人实事求的思维方法,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含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体现了这样的致思路线。

(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这是人们应对困难的基本原则,也是积极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意志,此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礼记·儒行》亦提倡“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的不屈精神。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讲:“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正是自强不息的体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发展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重要条件。

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历史经验呢?

(一)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梦”的最高层次

中共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4]。

“中国梦”是一个总体概念,有多个层次。我认为,中国梦有如下层次:一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梦想;五是家庭梦、个人梦。在这五个层次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最高层次,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就是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顽强奋斗。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5]。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最高层次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中国梦”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索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但是,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却不能仅仅靠逻辑的推演、学理的论证,而必须是实践的探索、理论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到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将马克思主义从其他改造中国的方案中区别开来,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期间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1469,1470。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仅仅是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的一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更关键的一步。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如果不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是不能发挥指导作用;能不能自觉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如邓小平在1956年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7]258-259

(三)革命、建设、改革都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最重要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1]。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能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是革命、建设、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标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找到了一条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完全不同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保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拓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中国成功地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也力图找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8]10。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正确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借鉴呢?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几乎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出现过失误,中国也是如此。1958年后的20年,中国社会“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9]264。“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9]223。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归根结底,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认识不完全清醒有关。正如邓小平说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9]63。所以,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探索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教训。

(二)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最关键手段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知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个论断的产生和被人们接受,是经过了多么艰难的历程,这个论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将执政前行之有效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革命方法运用到建设中来不能成功;执政后确立的纲领、方针、政策不能适应发展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能成功。这是发展生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即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就是由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正由于此我们才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0]7。

(三)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改进党的作风

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1]。这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今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关键环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的行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四)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握国内大局,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也是我们比较一致的认识。同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局势的发展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将其和国内大局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党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6(1).

[2]季羡林.“天人合一”新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1).

[3]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4]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5]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