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应用及其误区探析

2013-12-19张维淑张克松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群组协作学习者

张维淑,张克松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网络沟通手段的丰富与普及,网络教学已发展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微博是 Web2.0 的最新技术应用形式,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充分地显示出良好的沟通理念和技术特征。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是多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协作学习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与合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培养创新型、合作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何在微博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已成为研究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相关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2]。

综合以上两者的定义,可以将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定义为: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传播平台,借助微博功能,在教育组织者(教师)的引导下,由多个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针对共同学习目标进行彼此交互和协作,以完成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

2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优势

从协作学习的特点与微博的发展现状来看,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微博具备协作学习的全部要素

协作学习的要素包括协作学习小组、学习者、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四大部分[3]。首先,微博可以建立群组,即“微群”,以协作学习为目的的“微群”就是协作学习小组。其次,学习者与教师的身份在加入微群的同时即宣告确立。再次,微博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完全兼容。微博可以在手机、PAD、电脑等多种硬件环境中运行,同时也支持多种媒介形式的关联,拥有巨大的网络传播平台。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微博都适用于协作学习。

2.2 微博功能与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高度契合

微博主要有发布、关注、群组、话题、评论、转发、点名等七大功能。协作学习有竞争、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协同、伙伴、设计、小组评价和问题解决等9种基本模式。两者比较可以发现,协作学习的所有模式都可以利用微博功能来完成,不需要借助其他软件或渠道,即可实现无障碍操作。例如,微博发布、转发与话题功能可用于协作学习中的辩论、讨论与竞争模式,群组、点名和关注功能可用于协同、伙伴与小组评价模式。两者的契合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近乎“先天”的深度契合,大大有利于微博在协作学习中的运用。

2.3 微博极大地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得益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已不是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必需品,甚至也不需要高速宽带。目前使用广泛的智能手机便可作为微博终端,已经实现全覆盖的3G网络可作为实现微博全部操作的通途,这就为学习任务的即时发布、协作动态的及时更新提供了可能。只要学习者愿意,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发布状态、更新微博,实现与其他协作参与者的交流互动,随时随地分享协作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减少等待回复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小组成员间的资源共享效率。

2.4 开放性学习模式更具有公益性

由于微博是开放的,只要操作者愿意,非群组成员也可以看到协作交流的内容。这样,就使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更具有社会化特征。这种开放性协作学习可有效地承担普法、科普、文明创建等社会功能,也可用于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等公益项目[3]。

2.5 “背对脸”的交互形式可提高发言率

协作学习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发言,以期获得每一个成员能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的良好效果。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规避了回答者直接面对提问者的心理压力,可以克服某些学生因为害羞或性格内向而不愿发言的现象,让他们敢于、乐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促进集体和谐,在协作中完成知识建构。

2.6 碎片化、微型化使协作学习更便捷

微博支持“碎片化”的语言,学生没有表达上的障碍,更易于便捷交流互动,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分割学习时间与精力。这种“随感式”的互动方式,还可以捕捉参与者瞬间的想法与灵感,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2.7 最大程度地调动与整合网络资源

微博根植于网络,如同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能从网络的土壤中获取充分的水分与营养。教师与学习者可以通过超链接、转载等简单操作调动音频、视频、文库、图片等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媒体信息,再通过交互协作,将这些信息加工整合成自己需要的优质学习资源,形成知识建构的材料,用于群组共享。

2.8 集博客、QQ等协作工具之大成

博客(BLOG)、QQ等网络工具也可用于协作学习,但相比较而言,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功能更加全面,更适于协作学习。与博客相比,微博的消息通知功能更易于交流互动,可实现即时对话讨论,而且讨论过程可在同一页面作整体呈现。QQ等类似工具也具有群组功能,可以用于即时对话讨论,但讨论条理性不强,对参与者的发言很难作出有针对性评价。微博有效地弥补了此类协作工具的不足,集以往之大成,堪称目前最适于协作学习的网络工具[4]。

3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操作要点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操作难度不大,对教师或教育组织者的网络技术要求不高。笔者与安徽省无为县泉塘初中九年级两个班的历史老师合作,创建了该校九年级历史协作学习群,共有36名有条件的九年级学生参与,以“试通过比较,评价拿破仑与希特勒,并发表个人感想”为任务,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协作学习。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3.1 创建易识别、可持续使用的协作学习微博群组

从前文对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概述与优势分析来看,要创建用于协作学习的微博群组(下文简称微群),对硬件和网络的要求不高。虽然目前相关网站对微群创建还是设定了一定的门槛,但这门槛也并不太高。以腾讯微博为例,一个微博账号需要达到300分的经验值就可建立微群,而经验值可以通过上传头像、发表微博等操作轻易获得。教师或学习组织者在获得资格后,即可按照自己意愿创建微群。微群名称一定要易识别、不易混淆,必要时还要加注标签,以方便学习者加入。建立的微群应当是长效的、可持续使用的,不必因为协作任务的改变重新创建(图1)。

图1 创建微群

3.2 学习者以明确身份参与群内协作

学习者接收教师或组织者的通知,经过明确的身份认证后成为群成员。若成员使用的是昵称,教师应当对成员名添加备注,以便随时检查协作参与程度和学习进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浪、腾讯等几大微博网站的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中尚不包含直接的微群功能,群成员如果使用手机参与群内协作,可以将微群网址直接加为浏览器书签,这样便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进行微群操作,不必另外下载客户端(以安卓系统为例,如图2)。

图2 手机操作示例

3.3 发布与微博环境相匹配的学习任务

协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自然也不是万能的学习手段。教师或组织者在发布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习任务与学习手段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学习任务较大,还可以分解成具体的阶段性任务,通过这些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来驱动协作学习,逐步完成知识建构(图3)。

图3 发布任务

3.4 营造热烈的协作氛围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不同于教室内的课堂协作学习,讨论氛围的营造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样适用于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教师或教育组织者一定要鼓励参与者关注其他人的发言,既要敢于质疑,也要相互肯定,提高每一个成员的存在感,形成人人参与快乐协作的学习氛围[5]。

图4 鼓励讨论

3.5 建立有效评价、全程跟进的学习过程机制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协作学习,教师绝不能成为“坐收”协作结果的旁观者,而应通过具体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协作进行适时引领或矫正。微博的关注、点名、私信与评价功能恰好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必要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私信功能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微博发言中的闪光点,运用个性化、建设性的评价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发言较少或不发言的同学,教师更需要多加关注,细心、耐心地给予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以弥补集体授课中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可以适当幽默,也可以适量地运用一些萌态十足的微表情,营造轻松和谐的协作学习氛围(图5)。

图5 有效评价

3.6 形成共识性协作学习成果

协作学习的过程很重要,结果也同样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协作,师生要能就学习结果达成共识。这里的“共识”并非固定的强求的答案,而是根据协作过程总结出来的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协作成果。学习成果既要注意简洁,又应尽可能多地吸纳参与者意见。另外,对学习成果的表述不必局限于140字以内,也可以分条、分点表述。

4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的操作误区及避免方法

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在利用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不但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优势,还会误入歧途,阻碍学习者的知识构建,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将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上升为主要学习手段

微博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网络平台之一,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又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自然很容易就被上升为主要学习手段。但因网络环境复杂、可控程度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故而,它只能作为课堂语言教学、文本学习等主要手段的有效补充和辅助,切不可占据主要地位、本末倒置[6]。

4.2 将微博“自由风”“娱乐风”带入协作学习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发布与传播方式,带有很大的自由性和娱乐性。在微博世界里,一个话题可能会出现无数种衍伸,慢慢变得不着边际。如果成员带着这种“娱乐精神”进入协作学习,无疑是有害的。所以,一个微群,一旦作为协作学习的平台,就必须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参与者发布信息必须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杜绝“自由风”“娱乐风”。

4.3 学习群组的无限扩张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具有社会开放性,但绝不意味着协作学习微博群组可以面向社会无限扩张。教师或组织者必须严格控制群组成员,明确身份,排除干扰,确保群组的学习性和纯洁性。学生家长或其他对这一微群感兴趣的人,可以以游客身份浏览整个协作过程,但不必加入群组,也不必参与讨论。否则,费力建立起来的协作学习群组将成一盘散沙,教师对协作学习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将无法主导,前功尽弃。

4.4 异化成网络信息的堆砌

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是网络协作学习的一种,需要充分调动网络资源,可能会经常用到搜索、复制、粘贴、链接等网络操作,这就很容易异化成网络信息的罗列、堆砌,而非知识的协作构建。故而,学习者发布出来的微博一定要有属于自己原创的东西,即便是利用网络资源,也一定要在充分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进行。

4.5 “碎片化”等同于“杂乱化”

微博具有“碎片化”特征,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微博、参与协作,稍不注意,协作学习平台就会成为一些杂乱的语言碎片的“堆放场地”。因为这些语言碎片杂乱无章,失去了逻辑关联,即便它们没有“跑题”,也无益于协作学习进程。所以,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教师或组织者就要做好有力的引导和矫正,提醒学习者注意各个片段的前后联系,集腋成裘,终而完成一个有机的、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建构。

5 结 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7]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模式,目前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还不太多,但它完全符合国家教育现代化精神,已经有不少教育技术研究者注意到它的运用优势与前景,对它的研究与探讨也已开始,如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合理操作,避免误区,基于微博的协作学习必定能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纪珊珊.传播学视野下的微博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1:6

[2]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8

[3]胡小强.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45-149

[4]曾小红.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101-104

[5]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5-157

[6]黄晓华.基于微博的虚拟家庭作业协作平台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6):75-77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3-05-12].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猜你喜欢

群组协作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团结协作成功易
RSMSobol法的参数群组敏感性快速定量评估分析
协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协作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