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P&E展当摄影遇上通信

2013-12-19李璐

通信世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展区智能手机终端

本刊记者 | 李璐

北京P&E展当摄影遇上通信

本刊记者 | 李璐

4月19日~2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简称P&E展)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与“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国际汽车展”并列为北京地区三大热门展览之一的P&E展,每年都会展出最新的数码电子产品,成为引领摄影技术发展、倡导时尚生活的展会,这与移动通信领域的高端消费者的生活标准高度吻合。

本次展会由中国通信摄影协会牵头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人民邮电出版社四家会员单位携手亮相,并以“通信让摄影更精彩”为主题,通过搭建通信与摄影沟通的平台,展示和探讨了通信与摄影两个领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之路。

中国通信业首次集体亮相

在本届展会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通信行业首次整体跨界进入摄影行业,成为展会一个耀眼亮点。原邮电部副部长、国家邮政局原局长、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通信摄影协会主席刘立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小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陈丽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朱立军,中国通信摄影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杜肤生,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季仲华等主办参展单位的领导,以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李娜,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冠军腾海滨等特邀嘉宾均出席了本次大会开幕式。

同天,刘立清、杨小伟、杜肤生、季仲华等还分别见证了中国电信“美丽中国 翼览无余”天翼客户俱乐部第四届手机摄影大赛,以及人民邮电出版社社庆6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

手机摄影引领潮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摄影摄像,手机成为了视觉延伸的新型工具。每天仅来自微博平台的手机拍摄照片就超过1亿张,手机摄影、即拍即传等已经成为通信的重要业务。

在通信与摄影两个行业的相互渗透中,面对摄影领域的新形势,三大电信运营商发力智能手机用户摄影和影像无线传输的新业务,在展会中面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展示了通信给摄影带来的新理念。

中国电信展示了“爱拍拍”、“爱冲印”、“一指传”等业务。“爱拍拍”是中国电信推出的一款3G智能机拍照软件应用,提供手机特效处理功能,融入社交、位置服务等时尚元素,并提供照片云存储和随手分享功能。“爱冲印”为基于宽带互联网的数码冲印及相关增值产品服务,使用户足不出户便可冲印照片。“一指传”为一款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跨屏分享工具,帮助用户与身边友人快捷分享照片、影音、电子名片、应用等信息。

中国移动围绕“我享”主题,通过“我摄”、“我拍”、“我分享”三个部分展示中国移动即摄即传、即拍即传、TD-LTE、通信智能终端等内容。“我摄”展区主要展示了TD-LTE即摄即传直播技术、即摄即传高清摄像机,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曾先后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重大活动。“我拍”展区为观众提供了终端手机拍摄体验,通过展位内提供的场景及道具,让观众体验智能终端拍照夜景、防抖、无关人擦除、高清自拍、大屏视频播放等功能。而“我分享”展区,则为现场观众搭建了分享照片的平台。

中国联通在展区展示了3G云监控、3G终端体验、3G视频回传等业务。随着3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云监控、视频回传等新视频业务开拓奠定了网络基础。而此次的新业务展示也吸引了众多的现场观众驻足体验。

数码相机拥抱Wi-Fi

对于传统摄影行业而言,其正遭遇传统光学技术与现代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瓶颈,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注入,将使这个行业再次焕发生机。摄影器材厂商也深知摄影爱好者对于影像传输的需求,已着手将数码相机打造成为配备安卓智能操作系统和具有Wi-Fi通信能力的新型摄影器材,引领数码相机步入智能化时代。

在展会上,专业摄影器材厂商尼康、佳能以及三星、索尼等日韩厂商纷纷展出了最新配备Wi-Fi功能的相机,并主打“互动”概念,即用户可以将智能相机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发送照片和视频,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可以充当智能相机的取景器,用移动终端来实现远景取景、放大或缩小、预览、调整相机设置、按下快门等操作。这样的功能对于喜欢自拍或有远程遥控拍摄需求的用户而言,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展区智能手机终端
智能手机是座矿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振东展区中博会亮出山西新名片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