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相“罗生门”——评电影《全民目击》

2013-12-18■魏

民主与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庭审全民法律

■魏 干

就在全国人民正在热烈关注近期的几起重大庭审案件时,律政题材电影《全民目击》的上映似乎有着某种未卜先知的市场触觉,不但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而且还以一个颇具神秘感的名字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全民到底目击了什么?又能真正目击到什么?这种“印象式”的片名玩味不禁让人想起陈凯歌去年的《搜索》。

事实上,影片与“全民”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而更像是一场关于命案的庭审。影片剧情很简单,富豪林泰的未婚妻被撞死在地下车库,而林泰的亲生女儿林萌萌又是最大的嫌疑人,林泰为此不惜重金聘请金牌律师周莉为其辩护,与天才检察官童涛展开对决。在这场生死一线的论辩中,各路人员基于身份的不同展开了种种推理和演绎,使得整场审判显得尤为精彩和引人注目,案情摄人心魄、故事悬念迭起、人物张力十足。

《全民目击》以庭审作为主体,以“真相”作为主线,然而,真相的探寻却是一波三折。剧情采用了分角色的叙述方式,从三个主人公的不同身份和视角纵观了整个事件。但每个人的视角又都有一定的私人性和壁垒性,而导演“罗生门式”的剧情表现,又不断打破观众自影片之始就开始自我构建的主观真相,让客观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最终,三个故事相互弥补,聚焦于一点,还原了整个故事。但其实这三者在讲述的过程中又都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个人感情色彩去揣测、去分析、去影响他们对整个事件的判断与分析。

当检察官童涛从开始便锁定林泰,发誓要将其投入监狱时,他的主观情感便控制了理性,他的第一反应和神经触动都是林泰,所以寻找证据时潜意识就倾向于林泰。周莉虽说是一位号称No.1的私人金牌律师,但当她看到新的证据时,却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了母亲,武断的做出决定——当一个需要冷静分析、理智解决的时候,她却是感情用事。这些以先决判断为主导的法律调查手段,终究造成一叶障目的结局。

而至于广大观众,首先会是对一个二十来岁花样少女的同情心理,其次会是对一个有手段成功人士的“仇富”心理。所以当人们看到自己力“挺”的小白兔转危为安,一直忌惮的大灰狼受到惩罚时,不禁拍手称快。然而,颇为滑稽的是,真相恰恰是相反的!单纯女孩其实就是凶手,而速来冷面狡猾的富豪却是一位好父亲。所以用心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整个剧情都是一个由主观世界操控法律程序的庭审(包括观众)。我们在感慨林泰伟大父爱的同时,也要看到他利用每一个人的先定心理促成自己的目的,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事实。

一直以来,国内与欧美律政题材电影就是不同类型:欧美更多是直接展现正义与邪恶的冲突,重点表现代表法律一方的律师或检察官如何将罪犯绳之以法,往往具有侦探性质,如《十二怒汉》、《东京审判》、《真相》等。而国内律政题材电影往往夹杂了复杂的元素,展现法律与道德、情感、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冲突,如《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马背上的法庭》等。《全民目击》无疑属于后者,它其实是以法律作为故事外在压力,展现在悲剧面前的爱,其着眼点并不在于法律,而在于情感,这也是很多法律人吐槽该电影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情感层面来看,它无疑彰显了伟大的父爱,堪比“龙背墙”的传说。但在法律面前,真相才是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允许被欺骗的,影片并没有就此深入到人性层面挖掘,更没有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探讨,这也使其在法治主题上难有升华。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所有的事件似乎都被过度曝光。然而如果法律人完全被舆论所影响,被自己的惯常伦理道德所支配,那么,有些事情便会丧失真正的评价,有些真相将永远被埋没。而我们所谓的“公开”与“透明”,也会因一叶障目而始终无法见到“泰山”的真面貌。一如剧中富翁林泰所言,“什么是真相?所有人相信的,就是真相”。在一位非法律人看来,真相无所谓真,无所谓假,大众承认的,就是真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但是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固然不能把“法律真相”等同于“自然真相”,但也绝不能因此而丧失追求“法律真相”与“自然事实”最大限度吻合的勇气与决心。

在电影结尾,童涛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申请重审。在理智上,真相就是真相,无论残酷与否,都应曝光于天下。但在情感上,目前的状态又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如果推翻了这个结果,又会有多少人受伤?如果将真相赤裸裸的公布,又会有几个人能够接受?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观众留下了关于真相的无限思考空间:主观和客观如何权衡?情感和理智如何区别?人情和法理如何博弈?

猜你喜欢

庭审全民法律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我国庭审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让人死亡的法律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