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给你,为了雪山的守望

2013-12-18张磊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4期
关键词:多吉龙灯乡长

□本刊实习记者 张磊

写给你,为了雪山的守望

□本刊实习记者 张磊

你的名字,是疼爱你的外公所起,“菊美”是远离苦难之意,“多吉”是金刚法器之名;在父亲巴登的眼里,你这个独生子是个不顾家的“当家人”,家里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你美丽的妻子和四岁的儿子,他们一个月都盼不见你回趟家;在工作中,你却像那高原上的牦牛般不知疲倦。2012年5月18日,你奔波坚持工作超过16个小时,你对表弟说:“夜深了就别麻烦县里党校的同志开门了,就在汽车上歇歇吧。”19日凌晨,你那33岁年轻的生命,因高血压引发的脑溢血,被永远定格在了汽车后座上……

▌你和乡亲们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一个长头发的小伙子,自己开着拖拉机,带着个编织口袋,还到我的小卖部里赊饮料给大伙喝……”说起菊美多吉,72岁的来米老大妈依然记忆清晰。2001年,从四川省藏文学校毕业的你,成为了道孚县扎拖乡的一名乡镇干部。中等身材,又黑又胖,这是你当时给全乡干部留下的印象。

扎拖乡共辖23个自然村,群众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基层干部,你对工作虽然充满热情,却面临工作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有力使不出的困难。有一次,在参与群众协调工作时,你拿起材料照着念,却被乡亲们当场把书扔到了脑门上。你意识到做好藏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光靠死记硬背宣讲政策行不通。

为了与乡亲们更好地沟通,你找到副乡长邓孜罗布讨教工作方法。“一要相互尊重,二要说话实在,三要打成一片,四要不厌其烦……”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老同志的指导下,随着与牧民乡亲的逐步交流与了解,你与大家越走越近,话也越说越亲,真正打成了一片。

“2003年,我刚去扎拖乡当乡长,有一天菊美多吉找到我,说他已经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几个月后,当我把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的消息告诉他时,菊美多吉像个孩子似的,在乡政府院坝里又唱又跳。”罗晓玲仍然记得你当时入党的样子。

在“普九”以前,扎拖乡教育程度十分低下,全乡的小学入学率不及40%。很多牧民更希望孩子去放牛、捡虫草,为家里增加一些微薄的收入,并不支持孩子去读书。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当过教师的你又重操“老本行”,坚持到学生家中做工作,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两次不行就跑三次,还主动提出申请去村校支教。

“我也是农村里出来的,要把农民的事情做好,才对得起他们。”你曾说道。作为国家级义务教育地区项目学校,扎拖乡中心校一直依靠的是国家与省级的财政资金扶持。校外的山路在雨季时经常会被泥石流损坏。乡长马文富回忆说,关心孩子们的你,总会在他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牵着他们的手通过那里。

在一些贫困的孩子入学后,你还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对孩子们进行资助。村民拉珍谈起你,总会不由自主留下眼泪,“娃娃入学后,他还经常送衣服,送文具,对家中的困难也是尽心帮助,他是我们的大恩人。”通过菊美多吉坚持不懈的努力,扎拖乡目前的“普九”率已超过了90%。

▌“唤醒我的不是菩萨,是菊美”

2008年底,你来到地处川藏S303线的纯牧业乡——龙灯乡。

在高原上修公路,要克服气候恶劣,地形险峻的困难。2010年7月,S303线穿过的龙灯乡成了龙灯境内公路改造工程协调指挥部。你说:“只要我们不坑不占、一门心思把路修好,多难的事情都能解决。”白天,你与公路建设方协调,争取尽量使用村上的车、人,并指定专人记好工时。晚上你怕建设材料丢失,组织村组干部蹲点值班……在你和当地百姓的努力下,S303线龙灯乡段如期完工。

为转变长期以来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现状,切实提升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龙灯乡拉日村是被列入首批建设的定居点。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牧民们对“定居行动”很不理解。你带着乡干部,骑着马辗转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深入到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一待就是一整天……如今的拉日村,一幢幢藏家别墅式的牧定新房、整洁的村貌、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总是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我们家的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菊美乡长是我的恩人!”白多今年85岁,身体有残疾,与他相依为命的老伴儿也已80岁高龄。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唤醒我的不是菩萨,是菊美,他是我的恩人。”白多老大爷说,2008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他家漏雨的破帐篷里钻进来两个年轻人。

“本以为他们就是来转转、说说客套话,但没想到其中一个年轻人居然成了我帐篷里的常客,背水、捡牛粪、磨青稞这些活儿都被他做了。他还和我们老两口摆龙门阵,给我们讲乡上县上的新鲜事。”年底,你给两位老人在乡政府附近找了个小房子。就这样,你与乡上的干部一道,用床板做成担架把老人抬出他们待了一辈子的山沟。

▌圣洁的雪山将永远铭记你

2010年,你的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却还坚持奔波于牧民的房前屋后。出于对你身体的考虑,组织上调你到瓦日乡。相对于龙灯乡,这里海拔较低,离你的家——木茹村也近了许多。

家近了,回家的次数却更少了。你家的房屋又旧又窄,10年前备的木料如今堆在门外,至今纹丝未动,木已见朽,房屋依旧。

瓦日乡鲁村是个条件恶劣的偏僻山村,村民出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车辆无法通行,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频发。你对乡亲们说:“我是组织上派来给大家做事的,不是来当官的,我会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

为了帮助鲁村修建通村公路,你到县交通局申请项目,四处筹集资金。你挨家挨户做工作,说公路通后的好处,谈交通不便的弊端。为了加宽道路,必须挖掉列瓦村一条水沟,你开车跑了5趟,去水利局要来12吨水泥,为列瓦村重修了一条水沟。列瓦村村主任达瓦说:“只要在乡上一天,他就要为父老乡亲做一天的事情,为群众办实事,不说空话。”通村公路修建时,你经常到现场来,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鲁村通村公路路面比原先加宽了一倍,人背马驮成了过去,而今拖拉机直接开到家门口,城里的物资、村里的山货源源不断进出。乡亲们增收了,日子也比从前过得滋润了。

2012年5月18日,你的工作照常排得满满当当。

上午9点,你与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一起赶往尧日村开村组干部会议。中午12点,匆忙吃过午饭,一行人又骑着摩托车赶往鲁村开展群众工作。当地群众几乎听不懂汉语,你用道孚话进行讲解,20多户人走访下来,已是晚上8点。没有像样的晚餐,你匆忙赶回县里,与县城建局工作人员一起衔接为瓦日乡群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事宜,直到凌晨……(责编:雷怡安)

记者手记

在扎拖乡,在瓦日乡,在龙灯乡,人们谈起这位朴实、热情、开朗的康巴汉子时,都充满了怀念之情:“菊美多吉乡长是个好干部,对群众就像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

菊美多吉,这位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深深地热爱这片养育他的高原,在工作中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牢记在心。正如他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的:“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思想,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党和人民。”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信念,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片高原上,也永远留在了当地牧民们的心里。

猜你喜欢

多吉龙灯乡长
舞龙灯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其美多吉
多吉从师记
舞龙灯
正月初十舞龙灯
元宵,到磐安迎龙灯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