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州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的分离鉴定

2013-12-15王立成费东亮苏禹刚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奶牛场布鲁氏菌试管

陈 强,王立成,费东亮,苏禹刚

布鲁氏菌病(Brucella)流行范围广,危害大,不仅威胁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的健康[1],还严重影响了乳、肉及其制品等。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牛、羊、猪3种布鲁氏菌病[2]。全世界有3.5亿的人受到本病的威胁[3]。分离到锦州地区的布鲁氏菌菌株,有利于了解它在本地的流行特点,对保障本地人畜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在对锦州地区两家奶牛场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采集阳性牛的全血和奶样进行了布鲁氏菌的分离和纯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奶牛场的血清126份,全血15份和奶样71份。

1.2 培养基、试剂及仪器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阴、阳性血清;革兰氏染色液;液体培养基等;奥林巴斯显微镜。以上用品全部由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

1.3 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与步骤

第1~4管分别加入稀释液1.2mL、0.5mL、0.5mL、0.5mL,然后吸取奶牛血清0.05mL,加入第1管内,充分混匀后弃去0.25mL。吸0.5mL第1管内液体加入第2管,混匀,再吸第2管内液体0.5 mL到第3管,再吸第3管内液体0.5mL到第4管,最后第4管弃去0.5mL液体。将0.5mL20倍稀释的抗原加入管中,并振摇均匀,置37℃温箱24 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设阴、阳性血清和抗原对照。

1.4 细菌分离培养

1.4.1 细菌分离 将奶样充分摇匀,无菌条件下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均匀涂布。平皿放于37℃5%CO2温箱,每天注意菌落生长,详细记下菌落数量等。

将全血充分摇匀,无菌条件下移0.2mL至双相培养基中,注意混匀,放于37℃5%CO2温箱,每天注意菌落生长,详细记下菌落数量等。

1.4.2 细菌纯培养 用接种环挑取平皿上的单菌落,交叉划线接种于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放于37℃5%CO2温箱,观察纯培养细菌的生长特性。

1.5 革兰氏染色法鉴定

涂片固定→草酸铵结晶紫染1min→自来水冲洗→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s后水洗,吸去水分→蕃红染色液(稀)染2min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4]。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

见表1,从表1中得知,牛场1和牛场2奶牛布鲁氏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27.4%。

表1 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

2.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从两牛场所采集的71份奶样分离培养共获得7株细菌。培养基上观察到透明、边缘整齐、隆起的露珠状菌落。

2.3 革兰氏染色结果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7株菌全部被染成红色、短棒状。

3 讨论

由于布鲁氏菌生长缓慢、对营养的要求高[5],再加上奶样中可能混有其他细菌,而这些细菌易于生长,所以就影响了布鲁氏菌的分离率。本试验结果表明,从71分奶样中共分离得到7株布鲁氏菌。

4 结论

对锦州地区两家奶牛场的126头奶牛进行布病检测,对71只阳性牛只采集病料分菌,分离纯化菌株7株,均为布鲁氏菌,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1]白文彬,于康震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断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21-627.

[2]毛开荣.动物布鲁氏茵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3,37(9):39-40.

[3]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4):204-212.

[4]蔡一非,范伟兴,伊日盖.两奶牛场布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四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4(4):40-42.

[5]雷连成.布鲁氏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2,33(2):22-24.

猜你喜欢

奶牛场布鲁氏菌试管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真绅士
荷兰奶牛场管理软件传感器系统的调查分析
试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