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生命成长
——兼谈“四三八”教师生命成长模式

2013-12-11新,李

当代教师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生命专业学校

吕 以 新,李 方 红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由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生命成长
——兼谈“四三八”教师生命成长模式

吕 以 新,李 方 红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教师专业发展遮蔽了教师作为情感人和心理人的完整人性。教师生命成长则关注教师完整生命优化,关注教师为人与为师的统一。为人包括自食其力、潜赋俱扬、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四大主题,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我则构成为师的四大内容;本着幸福展开、专业发展、生命成长、教育富美、内外协同和生态建构的原则,从外部互流、内部支持及主体自主的三体展开教师生命成长的阳光工程;健康的身心、富美的生活、扎实的教学、深度的学习、创新的研究、充分的交流、优质的资源和优秀的文化成为了此工程的核心措施和终极目标。以上四内容、三体路径、八措施与目标构成了“四三八”模式的主要元素。

教师生命成长;四三八;模式

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设计师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文化的内涵结构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在民主主义思想渗进学校这个庄园内时,教师还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决策,利用教师代表大会行使管理权力,参与学校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高度决定着学校的高度。

以往学校对教师的发展仅停留在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层面,即是关注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层面,教师专业发展被人们提出并强调和施行。但教师同样是一个心理人和情感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应属于生命发展的内部结构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此,才真正还原教师作为人的文化本性,也才能真正充实和丰满教师生命成长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活力。这种二维的合一集中表现为教师的完整生命成长,集中表现为教师的生活幸福,集中表现为教师的自主投入,自主发展,自我满足。只有如此,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才能从文化本源和内涵深处拓展他们的存活空间,才能真正惠及教育教学。即是教师专业发展应走向一种生命发展,而不仅仅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基于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着力构建有利于教师生命成长的环境、资源和文化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和场域,本着努力实现教师从教育者到幸福人的发展转变,以幸福展开为旨意,以专业发展为核心,以生命成长为主线,以教育富美为基点,以内外协同为路径,以生态建构为原则,探索出旨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研究学力,心灵幸福,生活富美的“四内容三协同八路径”的教师生命成长模式,以此为思路,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队伍。本文将从模式内涵,实践展析和问题思考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四三八”教师生命成长模式内涵

首先,以往的教师教育研究都仅仅把教师看做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把教师定位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这诚然没错,但教育教学活动从来都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也都从来不仅仅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育教学更应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及经济都渗透其中。所以,转化对教师作为唯一教育权利拥有者的认识迫在眉睫,这种转化首先得解放教师,即还原教师的生命主体本位,拓展和丰满教师的生命状态。即从教育教学的内部结构探析,教师不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反之,把教师单一定位为教育自然人和社会人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和错误。

其次,教师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首先我们不应该仅仅从教育教学因素去培养和思考。教师人性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即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同样需要情感倾入、同样需要生活富美、同样渴望生理满足的情感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也只有如此,教师才行有余力,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很难想象一个家庭都不完美的老师会在讲台上宣讲如何构建美丽的家庭,事实上,近期教师性侵学生的事件背后,这种情感的缺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再次,教育教学活动的本真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我们教育教学首先要思考的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新时期、新社会的发展,提出要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如何达抵这样的图景呢?作为教师理解、引导、组织、协同、支持学生的学习、做事以及做人成为了关键。而如何成为这样的教师呢?学科知识恐怕不是全部,笔者认为,生活生命的丰满才是全部!这种丰满表现为经历、经验、情感、学识、德行、人格、能力和意志等的统一。这种统一无疑也诉求教师生命的充实与广度、深度与厚度,也即是还原教师的人性,即作为人的生命本性和文化本性。[1]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生命成长,必须倡导由教师仅仅作为教育者到幸福人的转变。

最后,教师是人,人的本性本身就是一种需求的不断推进与满足,这种推进与满足的背后就是努力与付出,这种努力与付出的过程整合为了生命优化与成长。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就是人生命发展的本性。

综上所述,从教育者到幸福人,从教师专业发展到生命成长的转变亦已突显。此刻,我们要问的是,何以幸福?何以转变?作为学校,以何以让教师走上这样的路途?作为教师自身,又何以踏上这样的征程?

1.幸福人的内涵阐释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外化为客观的标准,任何试图描述和绘制幸福的言语和图景都是一种失败。但对此的努力成为了自古以来哲人们几乎生活的全部。人的一生最终都是走向死亡,很难想象死亡后你的灵魂和身体还会存在,科学,甚至其他玄学也难以阐释和证明它的合理性,于此,短短的一生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更好成为我们一生都着力去回答和践行的基本问题。

于是幸福被人们用来描述更好的生活的主观印记,这种描述和他人、自我的言说、感受慢慢地成为了我们可以去把握幸福的主题与路径。我们又如何能去展开这样的感受、描述、言说与践行呢?又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感知呢?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词典中,我们找到了,是人的生命觉醒和自我觉醒。费孝通先生以此来言说我们的文化觉醒,这种觉醒即是一种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我存在着,我感受到我的存在,越清晰,越幸福!所以,我才说,今天我做了什么,我好幸福。今天我获得了什么,我好幸福,今天……

原来我在,我的存在,我清晰地存在是如此的重要。如何认识我的存在呢?即要回答我是谁?我将要去何处?如何去?回答这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即是要做到自我觉醒、自食其力、浅赋俱扬、德行高尚、生活富美和惠仁世界。自我觉醒保证思想的存在与延续;自食其力和浅赋俱扬满足我们的生理物质需求;德行高尚提出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生活富美则是我们人之文化本性的体现;最后,惠仁世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己价值得到世人认可、分享、使用,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人生,笔者愿意说“在活好自己的同时,带给别人一点价值和快乐!”让我们的死亡不因我们身体的入土而烟消云散,至少我们的精神、知识、经验、德行和灵魂还留给了后人。

我们或许要思考也必须思考的就是教师的文化特性,是简单的加上教师的职业属性即可,还是拓展、疑惑与叠加。承认之基础上的教师才是根本,反之,教师之人性在于教师的属人性。但教师的人性却也因为教师的特殊文化内涵丰满了人性的定位与结构。于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教师作为幸福人和作为教育者又如何清晰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呢?

2.教师作为幸福人的诉求

教师的幸福在人之幸福基础上,必然还有更多的诉求,这种诉求究其本质是教育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给我们很多启示,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

在教育行业,具体在一线教师队伍的幸福感中,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描述幸福感必然包含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满足感。即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显示为“能教、会教、乐教、享教”。可以看出,教师的幸福感撇开人之普适幸福,还必须加上教育教学的幸福,这种幸福集中体现为教师的专业水准和这种专业水准之下的现实境遇,以及境遇带来的主观感受。于此,剖析教师幸福人生的思路应该是“人之幸福+师之幸福”,“师之幸福=教育教学主体效能+教育教学效果感受”。即是一方面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知能素养体系,具备会教和能教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客观预见和满足式地看待教育教学的实际境况和结果。

说简单一点,我们就是要不断探索,勇往直前,潜心修行,提升我们的教力水平,完善我们的素养结构。同时,尽人事顺其自然,能缩小欲望,珍惜拥有,满足但不满于现状。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和追求。

由我们的分析得出,教师的幸福实际上包含教师作为人本身和作为特殊人(教师)本身的幸福得融合与沟通。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互动,共生共融。

3.从幸福教师到“四三八”教师生命成长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生命成长不是简单语词的更替,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的关怀,也是更贴近教师教育实际的真实状况,更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我们很难想象缺乏人性的教师会对教育贡献多大的力量,正如我们很难想象缺乏教育内涵的教师能做出多大贡献一样。

基于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生命成长的旨趣就在于教师的完满幸福。何以幸福?就是一种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觉醒,“我存在着,我清晰地存在着!”这种清晰包括人之为人的认识,也包括师之为师的努力。

于此,我们总结出,教师的生命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图景:自我觉醒、身心和谐(健康)、专业精深、教育富美、德行高尚以及心满意足等的发展目标。教师的生命发展遵循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为人,二是为师,但两条路径是互流共生的关系。

以幸福展开为旨意,以专业发展为核心,以生命成长为主线,以教育富美为基点,以内外协同为路径,以生态建构为原则是我们建设幸福教师队伍的核心思路。

提升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我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四内容。[2]实现自食其力、潜赋俱扬、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是我们人性完善的重要四内容。

探寻外部互流、内部支持和主体自主三者协同是我们幸福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体,实现实体时空、网络时空和第三空间的场域整合是我们建设幸福教师队伍的三维。通过身心基础、生活立身、教学为本、学习促进、研究提升、交流共生、资源保障,以及文化衍生等八条措施去实现幸福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根本的方法。

将上述的四内容、三维三体、八路径融通,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提倡的“四内容三协同八路径”教师生命成长模式的核心架构。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此机构的文化内涵。

二、“四三八”教师生命成长模 式的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上文的模式分析,从外部,内部和个体自主三个方面进行了资源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人文建设和活动建设,努力实现教师的幸福生命发展。包括拥有健康的身心、富美的生活、扎实的教学、深度的学习、创新的研究、充分的交流、优质的资源和优秀的文化。

1.健康身心之路

教师的健康身心是工作,生活的保障。学校本着“活动塑身、情感系心”的身心健康发展之路,长期以来开展了如下一些活动:

一是成立各种教师文体俱乐部,包括合唱团,书法协会等;二是开展趣味运动会、教职工篮球赛等塑体活动和教师歌手大赛等文艺活动;三是成立校心理咨询室,解决师生情感、心理问题;四是优质的文体活动场所创建,包括健身房、足球场、音乐厅等;五是构建优质的身体滋养硬软件资源,包括午休沙滩床,购买扩音器等。

2.富美生活之路

只有教师们过上丰满、充实、幸福的生活,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我校努力建构优质的资源环境,提升教师工资待遇,任人唯贤、才尽所用,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做到与附小共命运同呼吸,成为学校的主人。

具体来说,一是建设美丽怡人的校园环境,打造绿色校园;二是努力提升教师待遇福利、工资收入。如部分企业捐款到学校用于购买教师的运动鞋等;三是建立系列管理条例,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及决策。学校采取教师治校,共同建设的原则,下放学校管理权限,提升民主管理水平。设立了教代会、全校教职工会议、级会和科组会议等各层级会议,学校各项事宜在相关负责人提出议题后由教师会议讨论决定;四是任人唯贤,建立民主、团结、和谐的人才选拔和聘任机制。学校在人事设置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根据教师的专业所长,安排相应工作,灵活处理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尽量保证让教师都能从事他们擅长且喜欢,有富有价值的工作;五是构建优质的教师教、学、研环境,定期请专家到学校做讲座,促进教师专业效能感提升。

3.扎实教学之本

教师的立足之本是教学,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学上的成就感、成功感、学生的认可度。同时教学是一所学校的根基,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水平的差异。为此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做到六课同行。包括听课、研课、仿课、说课、展课,改课。同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对教师听评课,上课的质量都有相关的规定,鼓励教师自主开展六课活动。二是开展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评比侧重于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而不仅仅是学术论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教力提升。三是建设教研学主题共同体,科组内教师、同年级教师、不同年级教师和不同科组间教师不再独自为阵,而是根据特定主题灵活的生成共同体,教师间形成有效互动,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四是狠抓教师培训,定期派遣老师外出培训学习,包括各个层次的培训,如国培、百千万工程、省培及区培等。五是建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提升。六是开展各种学校特色教学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青蓝工程活动,教师技能大赛等。特别是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队、老带新,让青年教师能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最后做到多元评价与教师自评相结合,学校教师每月定期自我反思,同时开通网络评教活动,让家长、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提出建议,真正做到多元反馈,自主进步。

4.深度学习之旅

学、研、教本身是同根所生,彼此协同、共生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知识的厚度、广度和深度,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才能将学习过程的能力与学生一起分享。

一是建构优质的学习环境资源平台。学校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教师可以自由进入华南师大图书馆、电子期刊网进行学习资料的获取。同时学校将教学办公室和研学办公室分开设立,教师教学休息,一般的作业批改在教师楼进行,而上网查阅资料、自主研学则可以在更为安静舒适的行政楼展开。同时学校还为老师配备一台联想笔记本,每月可以报销150元的购书费等。二是着力培养教师的读书学习习惯,建构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提出了三三制原则,每学期必须看三本名著,每周必须看三篇论文,每年必须有三篇作品(包括论文,读书笔记等)。三是提供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拓展学习的时空场域。学校在学校网站上为每位老师开设了教学博客,鼓励教师们坚持写教学日志,通过网络平台,教师们彼此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同时也有利于家校互动;四是创办《附小科研》和《日新集》两份杂志,为教师的学习成果展示提供平台,同时宣传学校教育理念。五是定期举行教师“百家论坛”“教师学习心得分享交流会”等活动,让教师成为专家,让专家担任教师,在各式活动中,教师们进入了有主题、有目标、有成效、有深度的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的最终结果变成教师的生命投入。事实上,也只有如此,深度学习才会发生。

5.创新研究探寻

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缺乏生气的,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养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关于培养人的主题也随之变化,时代也悄然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人才,要求他们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另外,学生亦已不是以前的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文化属性也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教师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唯有研究;况且,教育活动本身就应该追求艺术的高度,应该寻求有效甚至高效的更适切的途径,这种寻找本身就需要有研究的支撑。以研促教,以研带学,研学教合一是学校创新研究探寻的重要路径。

一是树立理想,立志高远,争做专家型、学者型与研究型教师。让每一位老师努力实现层级发展,通过各种体制机制建设,激励教师自我发展。二是创设了一系列平台、资源和机会,包括教研培训,各级课题申请经费设置,开设校级精品课题,对出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每月每科组必须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等等。三是引进与走出协同,自主与拿来共举的创新研究机制。定期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莅临学校讲座或上课。如2011-2012学年,先后有魏书生、刘良华及窦桂梅等国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极力走出去,学校共建五个名师工作室,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科技,相关领头人不定期的到外校讲学,宣传学校各科优秀做法,真正做到一个名校的辐射作用。四是建立完备的科研创新奖励机制,如论文评比活动,课题奖励机制,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例,对学校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公开发表论文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开展研究。五是创办《附小科研》《附小论文集》,每学期编辑刊发一期,实现内部分享、外部交流的作用。六是发起全员科研之路,做到人人有课题,共建良好的科研氛围。每位教师至少要有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的一个课题。

6.充分交流协作

一所学校的发展即寄托在内部结构的活力与内涵发展上,同时也必须与外界实现能量、信息和智慧的流动,这样才能保持高度的教育敏感性。为此,学校开展了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生态性的交流互动机制,建构起了院校协作机制、校际互动机制、家校共生机制、校社共育机制及国外名校沟通机制等。通过系列引进走出、走访活动,实现了外部环境的优质化与生态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7.优质资源建设

资源是文化的主力,没有强劲优质的硬软件环境,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是一句空话。学校为此努力探寻出五资源、五协同的资源环境建设路子,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教学研资源、外部生态环境资源和心境资源等五个资源,做到校内外协同、主体间协同、物质与精神协同、资源环境与文化协同、优质与精简协同。

8.优秀文化衍生

教师的生命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集中体现为校风、教风、学风和研风的建设。学校校风(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师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潜移默化地外化为教师心境文化,对教师的学习专业成长构成外部环境和内部驱动力。同时,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更体现出所有主体的生命智慧,是一种人性的留存与继承,更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与延续。学校努力建构绿色校园、安全校园、幸福校园、数字化校园、博雅校园、文明校园、创新校园、和谐校园。

三、问题与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之下的教师仅仅代表和履行着教育者的角色,还原教师的人性本位、生命主体地位值得我们关注。由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生命成长为此展现出她迷人的蓝图,蓝图中教师作为人、作为师实现了有机的整合。实际上,只有关注教师为人基础,教育的创新活力才会有更多一线教师参与其间。

但关于教师生命成长,依然还有许多亟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内涵与结构有待进一步探明。本文仅仅是一种尝试,人之生命存在与优化本身该走向何处,要达抵怎样的目标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二是任何模式都存在着僵化、固化甚至极端化的危险。教育因其对象的特殊性,其本真的内涵是丰满变化差异和个性化的,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本文与其说是一种模式的建构,毋宁说仅仅是一种理念的启迪,这种理念表现为对人性的关注,对教育生态性的深度认识。所以,模式与其说是程序,毋宁说是一种思路。本文正是基于此内涵的模式释义。

三是小学教师的教育幸福、人生幸福有无可描绘的标准,或曰模型,值得思考与探究。于此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真正实现由教育管理、规约、制度走向建设、自主与投入,走向一种生命的参与,进而上升到幸福的境界之中。还有,如何才能使小学教师过上幸福的生活?本文也仅仅提供了一种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索。

四是小学教师生命成长的受制因素有哪些?其中各个因素扮演怎样的角色?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新时期下教师的生命成长有何特殊性与时代性?

这些都是亟待我们进一步探明和研究的问题,教育的旨趣也正在于此——向前走一步,又有新的惊奇!

[1] 李方红,毛业良.简谈小学教师“教与研”的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3(1):88-89.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9.

[责任编辑向宁]

From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toTeachers’LifeGrowth

LV Yi-xin, LI Fang-hong

(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covered up the complete humanity of teachers as persons of emotion and psyche. The teachers’ life growth pays attention to the optimizing of teachers complete life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acher and human being. As a human being, he is endowed to pursue independence, develop his potentials, to enjoy a lofty and happy life, and to be useful to the others; his life consists professional ideals, knowledge, ability and self; he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unfolding his happiness, developing his profession, enriching his education, harmoniou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is way, the teacher enjoys the healthy and rich life, do fruitfu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ers’ life growth,438 mode, mode

G451

A

1674-2087(2013)03-0078-06

2013-05-23

吕以新,男,广东海丰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主要从事小学教育管理与研究;李方红,男,重庆彭水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