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传统手工宝典》

2013-12-10张世文楞本才让·二毛夏吉·扎曲赵婷等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0期
关键词:藏族手工工艺

张世文 楞本才让·二毛 夏吉·扎曲 赵婷等

内容介绍:

《藏族传统手工宝典》是一部系统介绍藏族传统手工艺术发展情况的“全书”,全面而细致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了藏民族手工业的全景。由拉萨市城关区政协组织和协调,张世文、楞本才让·二毛等编撰小组成员奔赴藏区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收集图文资料,遍访民间艺人,记录整理而成。包含文字1230千字、照片1000多张、手绘工序说明线图400余幅。本书由十一个部分的内容构成,详尽介绍了藏族的金属工艺、雕刻塑、面具、兵器、乐器、器用、制造、编织绣、服饰、绘画、建筑等传统手工。如在文中酥油花塑一节,介绍了酥油花塑制作工序,工具和原料如何准备,实体如何塑造。在藏族服饰部分中,介绍了卫藏、安多、康区等地服饰的迥异和特色,也详尽谈及服饰的配饰特点和样式。

作者简介:

张世文,藏名列罔,中国作协会员,西藏文艺家协会会员,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自由撰稿人。

楞本才让·二毛,安多拉h楞人。少年时代离开家乡,曾在西宁、兰州、珠海、北京等地生活工作。曾从事过警察、记者、编辑等工作。主要作品有:《拉萨的秘密》、《神山圣湖》《格萨尔》、《可可西里》等。

夏吉·扎曲,曾用名旦增央吉,西藏拉萨木如夏吉乃布仓人。毕业于咸阳西藏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西藏传统手工宝典》一书的创作中,担任专项田野工作以及对手工艺人交流采访。

赵婷,湖南人,藏名黛吉觉姆。毕业于湖南大学艺术学院。

只有进步的时代才有这样的手笔供历史欣赏

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手工工艺的形式已渗入到百姓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并流传至今,它伴随着这个民族,历经千年,和雪域高原上的百姓一同生生不息。

《藏族传统手工宝典》工程耗时近三年完成。由城关区政协组织、协调,委托楞本才让·二毛为法人代表的张世文、夏吉·扎曲、赵婷等人组成的编撰小组,奔赴全藏区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收集图文资料,遍访民间艺人,记录整理而成的作品,耗时近三年完成。工作量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浩瀚全面、图文采集难度之大都是少见的。在集成、整理、保护藏族传统手工工艺方面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相信,只有在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和民生和谐的时代里才会产生这样有分量的著作,这也是人们所谓盛世修典的内在历史规律。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集成、记录和出版保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前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里才能有上述这样的作为。《藏族传统手工宝典》出版的首要意义是: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藏族人民已经有能力来审视和归纳自己在生存史、生活史上所发微启凡的智慧形式,让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最基础的智慧载体——藏族传统手工工艺——以史书形式跻身藏族史自身的文化历史典册之中,不能不说是时代盛事:同时,藏族传统手工工艺比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财富的行列里,同样毫不逊色,而且绚烂夺目,分外妖娆。《藏族传统手工宝典》付梓的最终意义是人民开始自己抒写并言说自己的历史智慧。这是藏族史上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特殊魅力,让人心生快慰。

就历史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透视感知今天的藏族社会所能形成的文化生活的来龙去脉:第一个方面是藏族史和藏族手工工艺史的发展所沉淀的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智慧的陈陈相因和革故鼎新;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在共和国时代里藏族社会所经历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文化态度,这里我们要感知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的政策态度。

就藏族史所承载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而言,我们说藏族的历史有多长,那么藏族手工工艺的发展史就有多长。因为一切工艺智慧和技术形式均来自藏族人民真实地所拥有的延时久远的生活史。

藏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文化智慧发展史,始终伴随着这个光荣的民族的生存史。当青藏高原上的远古先民进入旧石器时代,自远古先民中的某位开始觉悟到可以用相对粗略的石头可以当做生产工具和战斗武器使用的那个时刻起,藏族的手工工艺史就滥觞了。自此之后,择地穴居到制穴为屋再到织绳为帐,藏族的建筑史便开始并发展了,从选石为器到琢磨细石作工具始,藏族的手工工艺史便正式发端了。随着青藏高原上的远古先民的不断发展,经历各个社会史阶段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不断进化。比如,在吐蕃政权之前的部落社会中,人们已经开始拥有古老的畜牧技术,而使畜类的肉、骨、皮、毛、角都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加工方面有了启蒙和发展。到吐蕃政权时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开渠引灌、熬皮制胶,牛皮篷屋等工艺理念,这是藏族传统手工工艺较为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而通过在吐蕃政权时代的向周边民族的文化学习,文字厘定,医学传习,很快地文具制作、医疗器械的加工也如期地出现在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行列之中。当佛教开始被藏族社会所接受,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就更加繁复多样了,绘塑等艺术形式油然而生。那些普通的世间工匠在他们的工作中,使藏族传统的手工工艺和艺术表现力一代代地发展到了今天。当我们更详细是观察历史时,还有这样的艺术启迪:对于藏族绘画史而言,实际上当青藏高原上的那些远古先民们,信手在岩石上画下了生活场景、生产活动和一些别致形象时,绘画艺术史早就在那儿生根了,它的成长直到今天。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那些拥有了工具意识和图画意识的青藏远古先民、那些来自民间的一代代的传统工匠,他们开创并守成了到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史,也正因为这个历史现实,我们说工艺史体现着的是藏族人民自己的智慧史和精神史部分。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史和藏族传统手工工艺人一样久远而古老,在这个历史长流中,藏族人民一直是自己的生存智慧史的主体。这个主体的名字就叫人民。在藏族人民的工艺发展史上,从工艺史的发轫到工艺技术形式的历次变革和创新,都围绕着一个坚实的基础: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本身决定着工艺进步和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发展方向和内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史告诉我们,当热爱生活的藏族人民在真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历史不断演进时,新的手工工艺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和习成进程也就同时地不断演进。这是藏族传统的手工工艺发展规律,它一刻也不曾丧失其人民性和生活性。也正因为这样,藏族传统手工工艺才有了自己的独特生命力。

当我们审视今天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发展状况时,我们同样感触良深,许多话语不得不提及。这里,我们已经进入了就历史而言的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我们的政府对西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发展的鼓励和保护政策。

藏族社会发展史,在经历了远古时代、部落政权、吐蕃政权、分裂割据时代、政教合一时代之后,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在这个社会主义新时期里又经历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少数民族自治制度的建置和发展时期,更加醒目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长足进步,一直发展到今天。

在这个如火如荼的藏族史新时期里,党和国家一直非常关心、重视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成就的保护和培育。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藏区社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最近时期更为突出。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萨迦寺维修保护工程等等,这是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作品最为集约场所的维修保护;而“修旧如旧”的政策原则,则是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保护、发展和鼓励,一些技术参数的数字化归结管理更是在更高层面上对藏族传统手工工艺的归结和保护。这是从势必载入史册的大视野体会党和国家的对民族传统手工的策励和保护。

从民间方面,我们的时代已经发展出了著名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格式,只要民间艺人有要求,党和政府就给政策、给资金扶植发展,对于手工艺人,给资格注册,名誉认证,使藏族传统手工工艺者在这样的时代里,生活着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成就是荣耀。正因为这样的鼓励和帮扶,才真实地出现了著名青海热贡画院,西藏拉萨城关区古艺厂、日喀则扎西吉彩,甘孜州甘孜县民族木雕厂这样优秀而人才集中、作品精美的流水线生产化了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承载体。同时,江孜地毯厂、山南姐得秀氆氇生产中心、遍布藏区的诸大藏医药研究中心及藏药厂这些上规模的企业型传统手工工艺发展基地。

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审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藏族传统手工工艺发展状况,是巨大的进步而非没落和败亡。所有的藏族传统手工艺人们应当敝帚自珍我们自己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方式,在将来的时光中,应当会有更多的像宗者拉杰大师巨幅卷轴唐卡、林芝易贡彩虹刀这样传统工艺不让现代化的工艺过程的作品涌现。因为我们的党和政府关怀鼓励民族传统手工工艺的发展,我们热爱自己的传统手工工艺,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正如拉萨市城关区委副书记彭祎涛评价这本书时所说:“编纂本书的首要意义是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今天,藏族人民有能力来审视和归纳自己在生存史、生活史上所积累的智慧,并让藏族人民最基础的智慧载体——藏族传统手工工艺,以史书的形式跻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典册之中。”

猜你喜欢

藏族手工工艺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