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

2013-12-10韦建桦

全国新书目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画传马恩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是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画传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伟人相关珍贵画作图片近2000幅,精选出蒋兆和、董希文等国内美术大师以及苏联杰出画家尼·茹科夫等数百名画家的杰作。紧扣历史脉搏,形象地再现了三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历程及其对中国前途命运的现实关注,还原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思想家从事社会实践和创作理论文本的历史语境。画传还收录了三位伟人大量手稿,以及反映伟人革命生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历史等方面的珍贵图片,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为读者呈现出生动精美且饱含历史情怀的思想力作。

作者简介:

韦建桦,译审、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局长,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马恩基金会(IMES)《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编委会委员,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工作。主持编译《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七十卷本)和《马恩选集》中文第二版(四卷本)。主编十卷本《马恩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等。

《马·恩·列画传》让真正的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文本中凝练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书信、手稿为主要内容编排的中文全集、选集、文集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作为补充文献,新近出版的《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重庆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的文化读本。三部《画传》强调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中国视野,反映了他们对中华文明与中国革命的评价。他们都写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都关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现实斗争,他们曾预言中华民族将为人类进步贡献宝贵的力量。他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深刻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推动中国人的素质现代化。每部《画传》的最后一章分别介绍了他们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史,这些著作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读这些著作,了解它们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历程,有助于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运用,始终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根本战略任务。要坚持突出重点、精选精学,加强对经典著作的选编,推出适合不同读者对象的读本,帮助干部群众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实践的能力,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促进学习的动力,增强经典著作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由中央编译局编纂、重庆出版集团和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三部画传,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译成果为基础,用生动的图片、朴实的文字,全面展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卓越贡献,完全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伟人们所遭遇的现实的和理论的困惑与问题,全景式地概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精彩人生,有助于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深切感悟他们的光辉品格、深刻领会他们的宝贵思想,是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读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生活的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他们所遭遇的时代和理论的重大问题是什么?要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归“真实的历史”。

在史实记叙方面,本套画传改变了历来沿袭的单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模式,尝试开辟一条使编年叙事与专题介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新路,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全书总序和各章导言中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进行简练的综述和概括,以便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在理论阐述方面,注意避免了史论分离和重史轻论的倾向,全面清晰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同时充分利用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编译和研究成果,简明而又准确地介绍马克思重要著作的写作背景和思想精髓。

新版《画传》还为我们精彩呈现了伟人们面对资产阶级理论家们的思想围剿、理论批驳的真实场面,尤其是伟人们在面对自己思想被误读时的愤怒与不安。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思想斗争领域,他们同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革命实践领域,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提升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总结和提炼实践,从而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作家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更是实践家和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阶级的反资本主义运动之中,列宁领导苏联人民所举行的十月革命,毛泽东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等,这些都表明,他们不仅仅是思想的“巨人”,也都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领袖”。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们写在纸上的“文字的东西”,而是要“设身处地”地了解这些伟人们所参与的革命实践活动,把他们的思想和其实践活动有机的关联起来,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完整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才能真正地体悟到其思想的真谛。这一切都以画传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时候,不加修饰地、客观地塑造了三位伟人的人生事迹、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

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资本论》手稿的整理中,列宁在流亡和流放动荡年代,依然研究俄国的局势,思考其复兴的道路……当这一切以画传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与动容。新版《画传》不仅仅记录了思想家们创作理论的过程,如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起草《共产党宣言》,还客观地描述了他们投身现实革命实践的活动,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到曼彻斯特深入工厂车间与工人阶级交流的场景。类似的情况在新版《画传》中比比皆是,它们从“整体上”为我们描绘了伟人们“理论家与革命家”、“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集于一身伟大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新版《画传》的意义就在于,不加修饰地、客观地为我们塑造了三位伟人的人生事迹、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

精致的文化读本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三部《画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真,勇敢正直、坦率真诚、谦逊幽默的文化性格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现实写照,他们的人生故事浸润着追求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文化力量,仍然是人类超越当下的精神动力。他们原本可以过上富贵的生活,可以体面地在当时的职场庸常地行走,至少可以像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成为专门的学问家,但他们的文化视野决定了人生的航向,为人类的幸福而奔波,成为他们终生的选择。他们纵览风卷残云的万千气象,深思关乎人类命运的历史难题,前进的步履中闪现着人类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生活的重担从未将他们压倒,他们为了人类的事业勇往直前,从不留恋自私的、有限的乐趣。他们的人生属于自我,也属于千百万人。

猜你喜欢

画传马恩经典著作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永远的校长——钱伟长1983—2010年画传》推介
爱晚亭
民主集中制刍议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选自《陈忠实画传》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中国编译新版《马恩全集》
如何看待画传跟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