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主义视野下的竞技体育

2013-12-06谭刚

体育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家主义竞技国家

谭刚

(江西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国家主义源自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鼻祖马基雅维利,所谓国家主义,即强调国家在国内社会中的最高权力观和在国际社会中的中心主义原则[1]。国家主义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体育等各个领域均有所表现。竞技体育自19世纪末从西方引入中国,并发展、壮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扮演着救亡图存、体现社会制度优越性、凸显大国地位等工具角色,也为塑造中国大国形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中国社会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中国竞技体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路向,是继续强化竞技体育的政治效应,还是呼应来自民间的多元化需求,值得思考。本研究试图透过国家主义视角观照竞技体育,对中国竞技体育的走向进行探索。

1 国家主义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表现及影响

1.1 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倾向的表现

现代奥运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主体角色,参赛者是以国家身份而不是个人或民族身份参赛。这从奥运会入场仪式以国家为单位可见一斑。伦敦奥运会(1908年)按照国别统计奖牌榜,并在运动会结束时公布各国的奖牌统计表[2],此举引发了奥运会的国家主义、奖牌主义,成为现代奥运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奥运会非政治化理想的破产。

无论对内的民族矛盾还是对外的国家矛盾,政治斗争在全球化的奥运会上无孔不入。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因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埃及、伊拉克和黎巴嫩宣布不愿和英法两国同时出现在奥运赛场,拒绝参加奥运会。同时,荷兰、西班牙和瑞士3国抗议苏联匈牙利事件,也拒绝参加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遭到了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冷战思维的最典型案例,冷战背景下的东西两大阵营甚至因为互相抵制而放弃参赛,奥运会变成国家利益集团的战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一些国家进行火炬传递时,亦遭到一些民间团体的阻挠和抗议。2012年伦敦奥运会朝鲜举重运动员严润哲夺得金牌后,立即将这一功劳归功于“‘伟大领袖’金正日和‘伟大同志’金正恩”[3]。

1.2 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倾向的合理性

国家主义在体育领域的表现具有合理性:1)由于民族国家在短期内不存在消亡的可能性,因而,政府在其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体育等各个领域中,必然注入国家意志。2)竞技运动的发展在任何国家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意志。3)就竞技体育自身特点而言,由于竞技体育(精英竞技)具有排他性特点,也使其成绩具有高度的国家象征意义,因此被政治家们所用,成为政治工具,尽管以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体育组织一直宣称体育与政治无关[4]。4)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薄弱,社会个体呈现分散化、原子化的生存状态。因此年轻人可能希望借助对国家的归属意识,或者说是伙伴意识建立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5]。

1.3 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倾向的负面影响

虽然竞技体育国家主义的表现有其合理性,但是竞技体育国家主义化也会导致负面影响。当国家主义发展到极致成为极权主义时,竞技体育就常常会沦为赤裸裸的金牌帝国主义。纳粹德国时期的竞技体育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该届奥运会上纳粹德国从竞技成绩到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其国家主义的宣传目的。然而,这种为极权势力服务的成功,却以一种丑陋而非荣耀的方式被载入奥运历史。

受国家主义的影响,前苏联、东德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曾以举国体制的形式来发展竞技体育,以为本国政治服务,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竞技领域的成功,但是留下的问题也令人咂舌,兴奋剂、训练过早专业化、忽视运动员教育、抹杀个体自由与诉求、忽视大多数人的体育权利等问题贻害至今,在国家主义旗帜高扬的同时,运动员彻底沦为获取金牌的工具。

2 中国竞技体育国家主义的表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作为具有强烈政治表现力的文化种类对于民族独立、抵抗外侮、国家崛起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体育发展的进程中,体育也曾作为塑造国家形象、表明国家政治态度的方式被使用。民族主义和促进国家利益仍是全球体育运动的一部分[6]。

进入20世纪以来,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华大地近百年历史的主题。在此前提下,竞技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责任,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繁荣、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体育发展深受军国民思潮影响,近代体育引入中国时,首先受到重视的是兵操。兵操作为一种体育形式对人体的锻炼价值毋庸置疑,而其强调整齐划一、服从命令的特征也很符合20世纪初意欲迅速崛起摆脱殖民统治的需要,在此阶段,兵操大行其道,当时的体育口号是“强国强种”。而同盟会成立后也把兴办体育学校培养革命骨干视为捷径。延安苏区开展体育运动的口号是“锻炼身体,好打日本”。及至新中国成立,体育为政治、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思维惯性继续延续。由于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受制于冷战思维影响,建国后中国体育学习苏联,把体育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工具,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保卫社会主义的战斗力服务,为外交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体育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工具的提法逐渐淡化,然而,高水平竞技作为体育中能够满足政治需要的高显示领域却获得了优先发展。1980年提出“发展体育侧重抓提高”,其后又提出“体育可以超越于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可以超越于群众体育的发展”,并且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等方面对竞技体育发展给予充分支持。至此,带有高度军事化特征的“举国体制”发育成熟。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在获取金牌,在国际社会领域为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至2008年9月,改革开放30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 137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创超世界纪录1 001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 85%[7]。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为38金、27银、23铜,创造了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世界排名第2。

由于百年积弱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竞技体育带有浓厚的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对抗西方社会的政治诉求色彩。在此前提下,形成以举国体制为主导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举国体制作为一种带有高度集权特征的体育发展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特殊的年代也确实对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海外华人对于祖国的归属感起到促进作用。比如,1981年中国男排逆境中反败为胜击败韩国队进军世界杯[8],198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时隔多年重返奥运并获取优异成绩的破冰之旅,都成为20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力图进取,建设美好国家的鼓动力[9]。“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励了一代人,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响彻中华大地的激人奋进的助推器。

回望历史,虽然没有明确的“国家主义”提法,然而,透过中国体育的历史与现实,不难发现国家主义的影响。体育竞技在政治方面发挥的功能,在非常时期可以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它却并非是根本的、永恒的功能。

3 中国竞技体育的走向

政治性和社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体育的社会性和体育与政治的关系,就有可能以此取代体育的社会性[10]。乒乓外交作为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事件体现了体育对政治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政治功能成为体育价值的主流。1964年以前,日本政府亦曾把竞技体育领域成功作为一种宣传二战后国家崛起,塑造国家形象的工具,投入巨资,对日本竞技体育以强化方式进行发展,并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在本土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位列金牌榜第3位,就在整个世界都认为又一个竞技体育强国从此确立的时候,日本颁布了《关于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对策》,主旨在于普及体育运动,最终完成了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工作重心的转移。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的走势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当下,由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已经很难按照国别来区分所有现实的存在。在国家光环不断褪色的背景下,只有体育仍然是弘扬民族主义的最佳工具。体育已经成为以国家为核心,使人们通过声援本国选手团结在一起挑战竞争对手国家的重要活动。但是,在此背景下,像李娜、丁俊晖这样的体制外运动员也正在增加。竞技体育在新时期必将走上一条与以往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更加社会化,与公民关系更加密切。伴随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大为加强,中国在国际社会迅速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已经得到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习惯用“平常心”来看待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中国的体育体制在取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伟大胜利之后,体育作为政治工具的功能在民众心目中谢幕。民众对体育政府组织的期望不再是金牌获得瞬间的民族自豪感,而是实实在在的健身、健康追求[11]。当我们不再需要依赖体育成绩来显示国家强大的时候,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开始走向更加成熟、理性的阶段。

举国体制以及围绕其展开的三级训练网、全运会等赛事瞄准的目标是奥运会。然而,就奥运会本身而言,奥林匹克本身不是工具而是Game,是游戏。在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奥运会曾一度沦为政治工具,但它迅速从政治漩涡中抽身,成为和平年代人类最大的娱乐盛会。现阶段,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加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当看客而想参与其中了。体育在新时期,应当作为休闲娱乐的玩具。成为每一个个体,特别是青少年——抒发个性、展现个人魅力、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玩具。我国的专业竞技体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意志化和政治功能化的工具,作为阶段性行为,迟早要改变重心,向休闲娱乐领域转移,成为满足中国人现代精神文化需求的“玩具”[12]。

体育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体育与政治挂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将其政治化,甚至与政治划等号,是不理智的,也是危险的。从奥运会、全运会到城运会,从世锦赛、亚锦赛到国内赛事,竞技体育背后最为忙碌的是各级政府。体育赛事已成为各级政府打造城市名片,各级领导捞取政治资本的角斗场。可以说,为了金牌,政府很累。为了获取金牌,各级政府在体育投入中向竞技体育大幅倾斜,而群众性体育活动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调,导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引起重视,但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13]。“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对群众体育活动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举国体制下,各级政府既享受体育成果带来的荣耀,同时也要为体育领域的失败担责。刘翔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的的表现是一个典型案例,在金牌与国家荣誉直接挂钩的大背景下,运动员的成败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成功被当做民族英雄,失败则被当做狗熊,甚至惊动高层[14-15]。周洋感谢事件、李永波唯金牌论也是体育与政治关系变形后的一种体现。过度的国家主义给政府带来巨大压力。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与和平的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12]。因而,教育价值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价值,中国竞技体育最能体现政治影响力的是长远的教育价值,而不是成绩和金牌。

国家主义指引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20世纪初至中叶,以“强国强种”的姿态在“救亡图存”中承担了民族大义,为中华民族摆脱外侮建立新兴民族国家奠定了体质基础;新中国建国之后,在国际赛场上亦取得了预期的成绩,对“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对内提升凝聚力、统合社会意识观念”起到了助推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外背景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正在淡化,民众对竞技体育的娱乐性需求则逐步兴起;随着国家的财政能力、动员能力和控制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在国际关系当中拥有了可以与美国、欧洲相抗衡的强大实力,借助竞技体育领域的成绩来彰显大国地位的必要性亦不如以前迫切。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扬弃,走逐渐淡化国家主义的发展道路,回归竞技体育的本质。

[1] 门洪华.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兼论中国大战略的谋划[J]. 开放导报,2005(3):23-30.

[2] 《奥林匹克运动》教材小组. 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18.

[3] 李梓. 伦敦奥运会 体育国家主义的诞生[J]. 新世纪周刊,2007:27.

[4] 严润哲:伟大的金正日保佑我举起三倍自己体重[EB/OL]. http://2012.ifeng.com/weightlifting/ detail_2012_07/30/16395594_0.shtml,2012-07-30.

[5]村山宏. 国家主义已经没落?[EB/OL].http://qnck.cyol.com/html/2012-07/25/nw.D110000qnck_20120725_2-03.htm,2012-07-25.

[6] 杰·科克利. 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42.

[7] 王宗. 改革开放 30年中国体育成就大 获世界冠军 2137个[EB/OL]. http://news.163.com/08/1218/12/4TEQ99SK000120GU.html,2008-12-18.

[8] “振兴中华”本源自中国男排 时运不济奥运惨淡[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20612/n345427539.shtml,2012-06-12.

[9] 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1984年最具影响力事件:新中国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EB/OL]. http://news.qq.com/zt/2009/statestep/1984.htm.

[10] 胡小明. 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J]. 体育文化导刊,2002(1):4-7.

[11]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全国青年体育理论研讨会文集[C].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30.

[12] 胡小明. 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J]. 体育文化导刊,2002(4):15-18.

[13] 谭建湘,胡小明,谭华,等. “十二五”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 体育学刊,2011,18(4):1-6.

[14] 习近平致电慰问我受伤运动员刘翔[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18/conte nt_9478421.htm,2008-08-18.

[15] 刘延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刘翔表示慰问和鼓励[EB/OL]. http://www.gov.cn/ldhd/2012-08/08/content_2200098.htm,2012-08-08.

猜你喜欢

国家主义竞技国家
竞技精神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把国家“租”出去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