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污”与“治堵”

2013-12-05

北京观察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出租车委员

文/本刊记者 郭 隆

“防污”与“疏堵”的现实问题成为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如何“治污”与“治堵”?政协委员们纷纷为宜居北京的发展献计献策。

岁末年终,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京城,空气质量一连数日持续六级预警。重污染天气使得高速公路封闭、飞机航班取消、人们的交通出行受到严重影响。而雾霾天气下,本就令人头疼的交通拥堵状况也愈发严重:东二环、三环路俨然成了停车场,紧急停车带上也被各类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交通台的播音员不断重复着一个声音:“车辆行驶缓慢”。

机动车尾号限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关停大批重污染企业……近年来,随着“绿色北京”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设宜居宜业的优美城市。然而,交通拥堵似乎越堵越凶,持续雾霾更让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防污”与“疏堵”的现实问题成为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如何“治污”与“治堵”?政协委员们纷纷为宜居北京的发展献计献策。

防治污染不能“独善其身”

“日前出现的空气污染,华北地区的省市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的。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有顶层的机构协调。”针对日前北京连续5天出现的重度污染天气,首钢总公司工会主席郑章石委员提出:“在国家层面需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统筹北京和周边华北五省的治污工作。”郑章石强调,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相邻行政区域之间,从政府到民众,结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一些污染大户,政府必须拿出强有力的措施,该限电的要限电,该关停的一定要关停。”面对企业关停会让当地经济受挫的质疑,郑章石表示,治理空气污染和短期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之间,确实是一对矛盾。“但当下空气污染已经到了不治不行,威胁公众健康的严峻阶段,政府必须下决心牺牲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和GDP。”

多种灌木 绿色出行

刹车片也能影响空气质量吗?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谈到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时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毛大庆指出,刹车片的摩擦材料会释放出纳米级的重金属颗粒,可被吸入肺部,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他还给大家算了笔账,北京500万辆车,每辆车有好几个刹车片,一年大约能产生几万吨的纳米级有害粉尘。这个污染源必须想办法解决。

“粉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粉尘中附着的有害物质。”除了刹车片释放的重金属颗粒,毛大庆还提醒大家重视厨房油烟的污染。他在平时调研中发现,很多餐馆的油烟排放设备很简陋,甚至只是做做样子,根本就起不到过滤的作用。他建议,北京应多种植一人高左右的灌木,这类灌木对粉尘的吸附作用最好。

身为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专家,谢正观委员表示,大气治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控北京的人口规模,二是提高每个人“绿色出行”的意识。“这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唤起全民环保的统一意识做起”。谢正观认为,过去十几年首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对环境保护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北京市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让市民树立起这样的意识:美丽北京,从我少开一天车做起!

谢正观表示,自己已经有两三年不开车了。因为开车出门去哪都堵,他就为自己定了这样的规矩:步行20分钟以内的路程,步行;20分钟以上的路程,骑自行车;骑车去不了的地方就坐地铁;实在不行才打车。“我那辆车已经10年没换了,10年只开了8万公里,我只好时不时去发动它一下,防止电瓶损坏。”1月20日来市政协会议报到,谢正观委员是蹭学生的车来的。

“空气预警” 分级限行

“戏曲学院的师生们吊嗓、练声时,需要深而急促的呼吸,在污染天气里一次吸入的污染物是常人的数倍。”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对进一步完善“空气预警”机制,采取人员防护措施提出了建议。“既然空气污染不能在短期内治理好,就应加强预警工作,尤其是应该把各类特殊人群在污染天气里的保护性措施用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周龙建议说,在轻度污染时,一线交警、道路清扫工等户外作业人员要发放并强制性佩戴口罩;重度污染达到一定指标时,中小学及幼儿园可暂停课程等。

“空气达到橙色污染时,应分级限制车辆出行。”针对严重的雾霾污染,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发展策划部主任安建军委员撰写并提交了一份《关于重污染天气下分级别禁止车辆出行的提案》。他建议,当本市污染发出橙色警报(三级、轻度污染)时,应该根据污染程度再分三个级别限制车辆出行。第一个级别,车辆应该限时限区域出行;第二个级别,车辆应该单双号出行;当橙色级别里最严重时,公务车、出租车等都不应该上路,只有救护车、市政养护车、公交车等才能出行。

合理规划 打通“微循环”

道路及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是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一路畅通的根本保障。

现实中,由于道路或交通设施在规划、设置方面的欠缺而导致的交通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北京二商集团西郊食品冷冻厂厂长唐俊杰委员注意到,东四环四惠桥区域桥上、匝道、辅路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且正在向南蔓延至百子湾桥下、大郊亭桥下。对此,唐俊杰分析说,百子湾地区出行道路单一、方向单一,向北、向东都是铁路,向南必须通过3米宽的胡同级小道才能挤向正在建设中的广渠路,向西则只能通过唯一的4米宽百子湾路,再汇集于百子湾桥底下及四惠桥。“当前该区域众多大型社区已经兴起,仅学校幼儿园就有近10所,也加剧了该地区的拥堵。”

“打通百子湾地区的‘微循环’,才能‘解救’四惠桥。”唐俊杰建议,首先要尽快启动百子湾地区向北的水南庄铁道路口“平改立”工程,分散百子湾桥底下及四惠桥地区的交通压力。另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百东路公交车站的集约作用,将广百东路向南打通,只有200米就能连接上正在建设中的广渠路,将35路等公交车从大郊亭桥下总站引入广百东路的公交车站,加快广渠路延长线的建设。

实现实时监控与引导

2012年12月7日,北京发生了一辆急救车因交通拥堵、社会车辆拒绝让道,花40分钟才跑完3公里,造成急症患者死亡的悲剧事件。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子华委员认为,此事暴露出在交通行为中,动态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已成为执法和管理的难点。

刘子华分析说,对于一些处于动态过程中的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固定的监控和图像、视频采集设备,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对于社会车辆不给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让道、违章并线、占用紧急车道、行车途中乱扔垃圾等行为,固定监控设备无法把违法、违章行为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不便于执法处罚。

对此,刘子华建议,交警部门应当首先在特种车辆上普遍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加以处罚;还可以抽取一定数量的出租车、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免费安装行车记录仪,结合移动通信网络,定期从这些社会车辆的行车记录仪中远程提取监控录像,用于执法。“这些社会车辆,即成为北京市的流动交通监督员。”

“交通管理科技手段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引导措施,比如在车辆上推广安装提供实时路况的GPS系统”。中国广播艺术团制作部主任赵保乐委员说,疏解拥堵的一大问题就是让司机知道前方是否拥堵,司机有知情权也有选择权,现在恰恰是知情权不够。他分析说,现在司机在行车时获知交通路况信息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在路上看户外交通路况提示屏,但是提示屏上显示的只是前方及附近几条路段的路况信息;另一个途径是在车上听广播,了解的拥堵路况虽然丰富,但同样对司机个体的针对性不够强。赵保乐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应将能提供实时路况的GPS安装到有需求的人的车上,让司机能够主动选择避开拥堵的路线。对于GPS的安装方式,赵保乐建议遵循“政府倡导,适当补贴,个人选择”的原则,政府研究哪一种软件实时路况更好,推荐给市民使用。

出租车应定性为公共交通

最近一段时间,早晚高峰打车难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有市民形象地称高峰时段打车犹如“中彩票”。对此,北京市政协委员、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提到,目前缓解打车难的举措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难以拿出有效措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租车定位不明晰。”他指出,长久以来,交通管理部门将出租车定位成介于城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工具之间的准公共交通。“也就是说,出租车不同于城市公交,也从来没有把这个庞大的群体当成公共交通看待。”

刘凝认为,这种定位已经与现实社会的情形严重脱节,在北京市机动车限购、限行措施长期化的背景下,出租车已经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定位的错误导致出租车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形势下,处于完全缺位的状态,以致造成现在的困境。”他希望管理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真正把出租车定位为公共交通,并切实做好出租车管理工作。

如何给出租车定位这个问题,在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国镇的提案里也有所体现。他也认为,采用出租车的出行比例日益增加,在大力发展公交车、地铁的同时,这部分交通能力不容忽视。如果加以明确定位,出租车可以享受公共交通的一些政策,既可以充分补充公共交通末端的不足,又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08年至今,北京市五年累计投资近1900亿元,建成轨道交通3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442公里。全面实施建、管、限综合治堵措施,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10万辆的情况下,市区交通运行保持基本平稳。

近年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从2008年初的313万辆增长到目前的518万辆,常住人口也从2008年初的1633万人增长到2011年底的2019万人,交通需求成倍增长。

五年中,全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9.3%,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比重由10%提高到50%,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83%和61%。大力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绿化,建成开放一批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阶段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6%。

五年中,市政府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完成首钢石景山涉钢产业搬迁改造,累计关闭446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告别了近千年的小煤窑采矿史。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5%以上和32%,节能减排走在全国前列,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五年来,本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削减幅度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与2007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8.5%、16.7%。“十二五”时期国家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指标,与2010年相比,2011年本市这两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75%、2.98%,是2011年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的两个省区市之一。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出租车委员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凭什么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开往春天的深夜出租车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