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社区”合力的社区大学课程建设研究

2013-12-04陆永明梁鹏举

成人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合力居民大学

陆永明,梁鹏举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通226006)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实践开展的途径和手段,作为社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决定着社区教育目的最终实现程度。可以说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

本文所指的社区教育课程,是以社区成员终身发展需求和社区发展为依据,整合包括知识、经验、实践等内容在内的教育、学习的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在城市社区教育发展中,社区大学应在课程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社区教育研究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课程忽视主体需求,“以供代需”的现象比较普遍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而要确立教学目标就要从调研需求开始,需求调研应该探究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立足于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然而,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虽然也注重需求调研,但普遍的做法是“以供代需”,即事先拟定好调查者自认为社区居民需要的课程菜单,供社区居民在限定范围内选择,忽视了社区居民这一教育主体的需求。

2.课程开发主体缺位,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掌握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需要有一支专业素养高的团队来实施。但现有的社区课程开发缺少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开发团队,尤其是专家型的课程建设专业人才没有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而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基本上是社区教育管理者和授课教师,这些人员不足以完成课程开发,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社区教育课程能否开起来以及参与社区教育的人数有多少,而不会去关注课程开发的专业性。而授课教师只是关注如何把课堂上搞得生动和精彩,殊不知没有课程开发这一基础,课堂教学的精彩和吸引力从何而来?

3.课程开发程序不规范,尤其缺乏课程评价

课程开发包括需求调研、确立课程目标、组织与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部分。虽然社区教育是非学历教育,但并不能说课程建设也是非正规的,恰恰需要以正式、规范的课程开发来保障课程质量,提升居民素养,彰显社区特色。值得强调的是,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评价,就不能掌握课程实施的效果,没有反馈的单方面信息输入是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要通过评价来不断优化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大学和社区合力开发的必要性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大学与社区合力模式,主要借助于大学中的专业人力资源,依靠社区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居民,开发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课程。大学和社区合力开发课程,很有必要。

1.是提高社区教育课程针对性和应用性的需要

学者厉以贤认为,“确定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灵魂和标准,是一切社区教育课程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社区教育旨在通过满足社区居民教育需求,解决和排除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和社区人生活中的障碍,提升社区人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明确“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是课程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满足居民需求,提高课程的针对性,需要社区和大学双方共同的努力,开发出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课程。

2.是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课程是为满足居民个性发展而开发的,居民的年龄、资质、特点和个性有很大差异,需求和兴趣也各不相同。开发社区教育课程要了解成员的个性需求,根据居民特点,有目的地开发利于提高公民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知识和有关个人生存发展等方面的课程。基于此,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结合居民的兴趣、需求和社区发展的实际状况,侧重点倾向于居民了解最新技术动态,掌握技能,增强适应能力。

3.是规范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是仅仅依靠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内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在专业素养上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要求。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社区,无论从师资、研究力量,还是从课程开发技术来说,都无法实现。”[1]而如果是只让大学来做,又与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联系交往有所脱节,虽然能保障课程开发过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课程的针对性和特色又很难保障。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大学能够“充分发挥大学师生员工的智库作用,为其创设能够运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的机会”。[2]大学与社区合力,依据大学所处社区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充分利用大学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建设,使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更加适用和规范。

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社区和大学的合力开发的路径

课程建设的大学和社区合力模式,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因素:(1)以大学为基地,以社区为背景;(2)以教师为主体,课程专家、学者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3)依据社区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合力开发的思路主要包括:

1.形成大学与社区在思想观念上的合力,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与社区合力模式,首先需要双方转变思想观念。在这个模式中,大学是主体,要从社区及居民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全员、全程、全面的社区大教育观,增强社区意识,主动架设桥梁,致力于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社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教育在社区建设中优先发展的现代社区发展观,利用大学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使社区居民乐意、愿意接受社区教育。

2.形成大学与社区在组织架构上的合力,完善组织机构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双方形成合力的基础,组织机构则是凝聚双方力量的有效载体。开展社区教育,其实施机构有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市民学习点,这些机构是双方力量的凝聚点。可取的做法是能有组织机构覆盖大学和社区,现在很多社区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把大学和社区在课程建设上归为一体,共同推进课程建设。

3.形成大学与社区在制度保障上的合力,优化现有制度

大学与社区合力的课程建设,需要形成课程建设督导检查、组织实施、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制度,用制度的形式规定双方的职责,明确权利。针对我国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大学与社区合力开发是解决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困境的有效途径。如果政府能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社区和大学的责权利,则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必将呈现出崭新的局面。目前我国在大学与社区形成合力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欧美等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开展了“大学—社区”关系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大学—社区”关系的基本理论,大学与社区合力的要素、特点、过程和策略以及方式与手段等诸多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社区的交往实践,实现了双赢。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子,是社区教育最有效的实现途径”,[3]我们应积极借鉴别国经验,将课程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教育的有效工具,促进大学与社区合力开发,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通过接受社区教育,促进其终身学习。

[1]董农美.基于需求的社区大学讲座课程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6 -19.

[2]秦钠.立足民生: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 -140.

[3]冯叶飞.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深化社区教育内涵——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96 -97.

猜你喜欢

合力居民大学
石器时代的居民
《大学》
“芪”心合力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合力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