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

2013-12-03张玉萍谢祥财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行隧道空间

张玉萍,谢祥财*,吕 慧

(1.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出现了人流量加剧、交通拥堵、土地紧缺等现象。地下人行通道的开发和利用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立体化发展。因此,地下人行通道的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地下人行通道是指建于地下的公共使用步道,具有步行空间和地下空间双重属性,主要包括地下过街人行隧道、与地铁站间的连接通道、与地下商业街的连接通道和与建筑物地下层的连接通道等。地下过街人行隧道是地下人行通道的一种,是指行人通过地下从一个地上到另一个地上的通道,其主要功能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实现人车分流[1]。

目前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的环境质量并不高,常常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令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因此,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整改措施亟待提出,构建人性化、生态化的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不仅是人的需求,也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

1 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隧道是一种封闭性空间,只能以有限的洞口与外界联系,与其它类型的空间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突破其先天性的不足,隧道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尤为重要。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管理分散

当前的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由五六个部门共同管理,如过街人行隧道内的卫生归城管部门环卫处负责,照明灯具等设备归灯光管理中心负责,流浪、乞讨人员归民政部门负责,治安问题归公安机关负责等,这样不但增加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难度,也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1.2 缺乏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在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只注重简单的实用性,缺乏人性化设计。具体体现在:1)灯光暗淡,缺乏自然光照;2)缺少外部景观,环境封闭,缺乏生气;3)空气质量差,气味难闻,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4)色彩单一,整个空间给人以沉闷、压抑感;5)标识不清,标识系统混乱,缺乏规范、统一的标识体系;6)无障碍设施不完善;7)视觉环境低俗等。如图1~3所示。

人们长期使用这样的空间会对生理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与现代化城市的高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图1 厦门某地下人行隧道 图2 北京某地下人行隧道 图3 杭州某地下人行隧道

1.3 缺乏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

缺少人文精神是目前国内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的一个通病。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未能赋予城市文化,导致隧道内环境缺乏灵魂,经不起仔细推敲,没有可延续的文化意义。其次,缺乏应有的个性和特色,基本呈现趋同现象。

2 改善措施

2.1 统筹规划,合理选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变得愈发拥挤,地下正在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前沿。地下空间的利用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对地下过街人行隧道进行全面、长远的规划,慎重选择人行隧道建设位置,并对周边的人流、交通流、商业设施、道路密度加以分析,尽量避免诸如隧道闲置或过度拥挤等问题的出现。

2.2 统一管理,提高效率

1)由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成立专门管理人行隧道的政府部门,不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也方便市民行使监督权,更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人行隧道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在美国和加拿大,不论水、电、气、污水、交通及电信,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市政。在法国和澳大利亚也是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管理。

2)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参照亚洲发达国家及香港的做法,把隧道委托给专业公司管理,减少政府部门的工作负担,提高人行隧道的管理效率。一方面,政府部门进行公开招标,选取最佳的公司作为隧道的管理者,中标公司有权将隧道内部分或全部的摊位、墙体橱窗租赁给公司或个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某些准则或管制计划,以签署合约的形式,控制管理公司的利润、营运、维修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2.3 进行人性化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性化设计能获得使用者的共鸣。真正关心人行为需求的设计,都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并让人印象深刻,间接地增进了环境的可识别性[2]。一个标识牌、一条坐凳、一级台阶,都可以放射出人性的光芒。

1)灯光明亮化

由于过街人行隧道处于地下,自然光不能完全到达,内部空间采用人工照明或将自然光引入是必不可少的,采光和照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环境的设计质量。在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内,人工照明应保持合适的照度,光线不能过强或过弱,并注重灯具的照度(标准为1 000~2 000 lx)选择和布置方式,正确处理出入口内部光线与外界自然光的过渡关系,避免给人们带来瞬间的“失明”或“眩光”等问题。另外,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内也是可行的,就目前来说,将阳光成功引入地下的案例也不少,如纽约建筑师詹姆斯·拉姆齐创造了一套天光收集(Remote Skylights)系统,将地表的阳光收集起来,通过光纤传播到地下,在地面以下,通过嵌在天花板上的碟形盘散射装置将太阳光散射出来,照亮地下,还可供地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这样不但给地下空间带来了明亮,也可以让人们享受和地面一样的绿色空间,如图4所示。

在人行隧道环境设计中,光与音乐的结合也是值得借鉴的。如由法国设计师Miguel chevalier和作曲家Michel redolfi在巴黎设计的音乐LED感官隧道,隧道中的灯光随着音乐的变化,和谐地展现出连续、绚烂的场景,给行人增加了不少乐趣[4],如图5所示。

图4 天光收集系统在美国地下公园的应用

图5 音乐LED感官隧道

2)环境绿色化

将绿化引入地下空间,不但改善了过街人行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减少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不良心理反应,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更有助于地上地下空间的自然过渡,达到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就目前而言,适于在地下生长的植物主要是耐阴、适应地下环境、易于栽培的亚热带植物,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出现。但也不乏某些特例,如英国的Pop Down地下隧道,设计师Fletcher Priest将生产性景观融入到隧道墙体绿化中,在生产可食用蔬菜和瓜果的同时,也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些许的凉意[5],如图6所示。

图6 Pop Down地下人行隧道绿化

3)空气清新化

地下空间空气交换难度大,人体散发的各种异味、香烟烟雾、粉尘以及其它有害气体混杂在一起,加上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霉菌等,处于这样的环境,常常使人产生压抑、闷热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是考虑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同时加强隧道的卫生管理,时刻保持隧道清新干净;二是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多设出入口,并考虑出入口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利用建筑物对风流影响所产生的压力不均,也就是利用城市风的作用不均来提高通过地下人行通道出入口处的自然通风动力,如图7、8所示。

图7 天津某地下通道入口处色彩处理 图8 香港某地下通道入口处色彩处理

4)色彩明快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在色彩搭配上趋于单一化,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明快的色彩能有效改善行人在隧道空间内的压抑感,并起到统一地下空间的作用。研究表明,低彩度(一般选择在5以下)、高明度、冷色调色彩用于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界面处理有利于扩大隧道的空间感以及提高同等照明情况下的照度;在标识牌、出入口台阶等重要部位,为了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在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基调色形成对比的颜色,这样有利于形成视觉中心,如图7所示。整体用色一般控制在2~3色,避免颜色太多带来的杂乱感觉。

5)标识规范化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内普遍存在标识系统少、标识不规范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在过街地下人行通道中设置规范、统一的标识系统非常必要,这不但能够引导人们顺利通过隧道到达目的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处在地下空间的不安情绪。

在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内,规范的标识系统至少应包括:识别标识牌,标出过街地下人行隧道出入口的明确位置和周边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导向标识牌,引导行人前往目的地,让行人明确行走路线;定位标识牌,帮助行人确定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等。

6)设施完善化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的一大趋势,在进行地下过街人行隧道设计时,必须重视完善无障碍设施,如盲道、轮椅升降机、残疾人专用电话、垃圾箱的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搭配设置,台阶坡度和宽度的设定,地面防滑防潮材料的选择等[6]。

2.4 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地下过街人行隧道是展现城市历史、传播城市文化的良好平台,赋予其内涵是现代主义追求的特质。若将城市文化主题赋予过街人行隧道的环境设计,不但提升了隧道的艺术性,更凸显城市的个性。

构建主题人行隧道是重要途径之一,即通过人行隧道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出入口形象设计、设施设置以及管理特色所体现的人文艺术精神来影响路人的言行和意识形态。一个个鲜明的主题不但可以加深人行隧道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更可以给这个城市锦上添花。如西安某地下人行通道以唐文化为主题,通过人文景观墙展现地域特色、缓解行人的情绪,实现功能、艺术和文化的三重结合,如图9所示[7]。

关于城市文化主题的挖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历史文化方面,每个城市都在时间长河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截取几处人们印象最深的点进行挖掘;2)旅游资源方面,当地的特色旅游景点、特色小吃均可以成为宣传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3)精神生活方面,由于每个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民俗文化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挖掘各自的独特面给予宣传也是可取的[8-9]。

图9 西安“唐文化”主题隧道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愈演愈烈,城市已经越来越拥挤,地下过街人行隧道在缓解城市交通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其进行精心设计,重视其内部空间环境设计和出入口形象的提升,强化人行隧道的管理;注入城市文化,彰显城市个性;跟随时代脚步,融入前沿技术;倡导人性化设计,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芳莉. 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Diane Pham. The Low-Line: An Underground Park For New York City′s Lower East Side [EB/OL].(2011-09-19)[2013-09-15]. http://inhabitat.com/nyc/the-low-line-a-spectacular-two-acre-underground-park-to-be-constructed-in-nycs-lower-east-side/.

[4]La Fabrika. The Pixels Crossing: Sensory Tunnel by Miguel Chevalier[EB/OL].(2013-09-02)[2013-09-25].http://www. designboom.com/art/the-pixels-crossing-sensory-tunnel-by-miguel-chevalier/.

[5]Beth Buczynski. Underground Mushroom Tunnel Wins London′s High Line-Inspired Green Design Competition[EB/OL].(2012-10-14)[2013-10-01].http://inhabitat.com/underground-mushroom-tunnel-wins-londons-high-line-inspired-green-design-competition/.

[6]刘连新.无障碍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7]杨武轩.西安市地下人行通道内环境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8]冯晓新,高建平,林煌,等.城市隧道洞口景观协调性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2,20(1):61-66.

[9]肖娟,范俊芳,卜丹.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人文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0,36(34):314-315.

猜你喜欢

人行隧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完美 慈善万人行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翻车机人行通道光电安全保护装置
多跨连拱人行景观桥设计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