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北地区特殊近地表结构对地震激发的影响分析

2013-12-01贾静敏

石油物探 2013年2期
关键词:井深水井物探

姚 江,徐 钰,荣 毅,贾静敏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北京100728;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6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100)

胜利油田潍北滩涂区内主要以近海滩涂地表为主,近地表为第四系冲积平原饱含水的泥沙介质,具有明显的滩浅海表层特性。由于多条河流从该处入海,相互作用导致低降速带的速度、厚度和岩性纵、横向变化非常剧烈。近年来,随着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区域内建成了多个化工厂和大量的晒盐池,为了获得高浓度的卤水,在滩涂地区连片分布有大量的卤水井,由于多年大量抽取地下卤水[1-2],而地下水的补充过程非常缓慢,造成近地表流沙层和空穴广泛分布,形成各种类型的低速体,导致地震勘探激发单炮记录质量差异较大,多次波和低频干扰严重,信噪比偏低,能量偏弱,频率分带明显且非常单一,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3-12]。针对以上存在的近地表问题,以模型模拟和实验室测试为手段,分析了不同低速体的大小和埋深、不同激发深度、不同围岩介质对激发的影响,探索适合潍北滩涂区特殊近地表结构的施工方法。

1 近地表特征与低速体的形成

潍北地区为第四系冲积平原覆盖区,胶莱河、潍河、虞河等多条河流从该地区入海,河流对近地表介质特性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潍河的作用相当明显,潍河在这一狭窄区域内左右摆动,形成巨厚的冲积扇体、浅埋古河道带,以扇体为核心,向北呈指掌状分布,基底顶面最深可达110多米。古河道沉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沉积物以粒度较大的中细砂为主;晚期沉积物以粒度较小、较连续的粉砂为主,沉积厚度大。每个阶段下部均为不同粒级的砂质沉积,其颗粒直径自下而上呈越来越细的趋势,纵、横向差异非常明显。

同时,在潍北地区近地表分布有浓度较高的卤水层,多年来一直抽取近地表的卤水用于晒盐,该地区井位密集,井网最密可达20m×20m,井深一般为10~120m,总的井数在2×104口以上。图1给出了潍北昌深1井区卤水井的分布情况。由图1可见,该区井位非常密集,呈连片分布。由于大面积抽取卤水造成潜水面严重下降,介质含水率大幅度降低,介质密度减小,形成多个低速体,低降速带厚度明显增大,在平面上呈连片分布(图2)。

图1 潍北地区卤水井分布

图2 潍北地区低降速带厚度(单位:m)

2 不同因素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2.1 低速体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由于近地表低速体的存在引起近地表的非均质性,在地震勘探中容易产生多次干扰、近地表散射等[13-14],造成有效信号能量损失。为研究低速体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首先根据该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构建简单的近地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大小、不同埋深的低速体模型,分析其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表1是通过近地表调查得到的潍北地区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参数表。利用表1给出的参数构建了该区近地表模型(图3),模型中黄色代表近地表1~3层,蓝色代表第4层,紫色代表第5层。

表1 潍北地区近地表模型参数

2.1.1 不同低速体埋深的影响

由于卤水井很多,且抽取盐水的深、浅不同,从而在高速层中形成不同埋深的低速体。图3是2个长度50m,厚度5m,速度350m/s,埋深分别为20和100m的低速体模型及其模拟激发记录,激发深度均为30m,激发子波频率70Hz。从模拟记录分析,无论低速体埋藏深浅,初至波和反射波都产生大量多次波、次生干扰和散射;激发点位于低速体上方时,多次波能量较强,反射波能量减弱。但由于低速体较小,干扰能量较弱,有效波反射较清楚。图3中紫色虚线为300m处地层反射。

图3 不同埋深的低速体模型与模拟记录

2.1.2 不同尺度低速体的影响

通常当低速体较大时,大部分能量被低速体反射并形成多次波,目的层反射能量很弱,很难看到有效反射,低速体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图4是3个不同尺度的低速体模型及其模拟记录。图4a为长度50m,厚度5m的低速体模型;图4b为长度150m,厚度20m的低速体模型;图4c为长度550m,厚度20m的低速体模型。3个模型中低速体的埋深均为100m,速度均为350m/s。图4中紫色虚线为300m处地层反射,黄色点线为低速体形成的干扰。由图4可见,在激发井深均为30m时,低速体越大,干扰越类似地层反射,而有效反射能量越弱,多次波越发育。对比分析其它不同尺度低速体,也存在同样规律。因此,在进行激发点位布设时,首先应该通过调整点位避开低速体,在低速体密集区实在无法避开时,也应尽量避开大型的空穴或低速体。

图4 不同尺度的低速体模型与模拟记录

2.1.3 不同激发深度的影响

不同激发深度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即在低速体的上方、中间、下方不同位置激发时差异极其明显。图5给出了长度为50m,厚度为5m,埋深为20m,速度为350m/s的低速体模型,当激发深度分别为10,20和30m时,模拟单炮记录面貌明显不同。图5中紫色虚线为300m处地层反射;黄色点线为低速体形成的干扰。在低速体上方激发,即激发深度为10m时(图5a),可以见到目的层的反射,同时,也可见多次波、散射等干扰;在低速体中激发,即井深为20m时(图5b),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有效波完全被多次波、散射等干扰掩盖,在低速体两端形成能量较强的散射干扰;当井深达到30m,即在低速体下方激发时(图5c),地震资料品质最好,目的层反射波能量强,信息丰富,信噪比高,多次波较弱,是较理想的激发深度。因此,在设计激发井深时应选择在低速体下方激发,即打穿低速体进行激发。

2.2 围岩介质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

潍北地区发育的多条河流造成了该区近地表围岩介质特性差异很大,有粘土、沙土、砂等,抽取卤水又形成了多个低速体,含水率也不一样,导致近地表介质结构更加复杂。我们在实验室模拟分析了介质特性对地震激发效果的影响。根据潍北地区近地表结构特征[15],在实验室构建了粘土胶泥、湿沙土、干沙土、湿沙、干沙和空穴几种模型,利用振动台测试在相同激励条件下,不同介质模型中检波器接收到的激励响应振幅值。测试原理如图6所示,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胶泥中的振幅明显高于其它介质,是最好的激发岩性;含泥沙土介质优于沙质介质;含水介质优于不含水介质;存在空穴的介质响应最差。

图5 不同激发深度的低速体模型与模拟记录

3 物理点点位布设与激发参数设计原则

图8 潍北地区局部激发点位分布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潍北地区地表情况,首先在卤水井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加密低降速带调查点位,查清区域内的表层结构特征,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潍北地区点位布设和激发井深设计的3条原则:①激发点位布设尽量避开低速体,采用不规则观测系统[16]对激发点位进行适当偏移,尽量将位于低速体上方的点位偏离卤水井区域(图8);②打穿低速体,在其下方激发;③选择粘土胶泥或含水介质。结合表层结构调查结果,依照上述3条原则,分区进行激发因素设计。无卤水井区激发井深设计为13~15m,激发岩性为胶泥;卤水井深度较浅的靶场区域激发井深采用20~27m的含水沙泥互层;卤水井较深的盐池区域激发井深设计为27~30m,选择含水沙泥互层。图9是潍北昌深1井区根据上述方法确定的激发深度分布图,在卤水井分布区域加大了激发井深进行激发。

图9 潍北昌深1井区地震激发深度分布

4 应用效果分析

在潍北地区昌深1井区,通过合理加密低降速带调查点、调整物理点位置、加大激发深度、优选激发岩性等方法避开低速体的影响,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极大地减少了潍北地区普遍存在的低频干扰。图10给出了打穿低速体前、后的单炮记录,由图10可见,按照前期试验确定的井深15m位于低速体上方,所获得的记录存在非常严重的低频干扰和多次波;根据表层调查结果将井深调整为30m,打穿低速体后的记录面貌清晰,频率明显提高,低频干扰和多次波基本消除。图11给出了通过井位调整避开低速体前、后的单炮记录。由图11可见,激发点位偏移后的单炮记录多次波干扰明显减弱,有效波反射能量、信噪比提高。图12为昌深1井区某测线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从剖面上看不到低速体的影响,剖面信噪比高,频率过渡自然。

图10 井深调整前(a)、后(b)单炮记录(AGC)

5 结束语

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际应用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潍北地区近地表的低速体造成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散射比较严重,产生大量多次波和低频干扰,低速体越大,干扰越严重;

2)激发点深度与低速体埋深的位置关系决定地震资料品质,在低速体下方激发资料品质最好,在低速体中激发时产生的多次波、散射等干扰最严重;

3)选择不同岩性激发,效果差异较大,胶泥中激发最好,含水介质优于不含水介质,含泥沙土介质优于沙质介质,存在空穴的介质中激发效果最差;

4)物理点点位设计宜采用较灵活的不规则观测系统,井深设计应尽量打穿近地表低速体,优选胶泥激发,以避开卤水井及近地表低速体的影响。

[1]杨瑾,张勤业.潍北地区卤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88-91 Yang J,Zhang Q Y.Ground brine resource and its exploit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Weibei[J].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09,26(6):88-91

[2]邹祖光,张东生,谭志容.山东省地下卤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31(3):214-221 Zou Z G,Zhang D S,Tan Z R.Ground brine resource and its exploit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J].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2008,31(3):214-221

[3]张德忠.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实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7-125 Zhang D Z.Seismic prospecting examples in complex surface area[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4:117-125

[4]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23-53 Wang B H,Qian K.Geolog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in Shengli petroleum province [M].Shandong:The Petroleum University Press,1992:23-53

[5]吕公河,张光德,尚应军,等.胜利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实践与认识[J].石油物探,2010,49(6):562-572 Lv G H,Zhang G D,Shang Y J,et al.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recision 3D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n Shengli Oilfield[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10,49(6):562-572

[6]高海燕,段云卿,杨文军,等.辽河探区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8,32(6):669-674 Gao H Y,Duan Y Q,Yang W J,et al.The application of fine 3Dseismic acquisition in the Liaohe Oilfield[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8,32(6):669-674

[7]崔汝国,王彦春,曹国滨,等.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J].物探与化探,2006,30(5):441-445 Cui R G,Wang Y C,Cao G B,et al.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iques to the beach and shallow sea area of the Shengli Oilfield[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6,30(5):441-445

[8]高海燕,田清波.精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2006,22(4):63-72 Gao H Y,Tian Q B.Application of the fine 3Dseismic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n Damintun SEG of Liaohe Basin[J].Seismological Research of Northeast China,2006,22(4):63-72

[9]张付生,贾烈明,王莉.陆上地震激发因素的选择方法探讨[J].石油物探,2004,43(2):149-152 Zhang F S,Jia L M,Wang L.Study on selection of shooting parameters for land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4,43(2):149-152

[10]崔汝国,王尚旭,宁鹏鹏,等.炸药震源在济阳坳陷粘土介质中的激发理论初探[J].石油物探,2009,48(6):606-610 Cui R G,Wang S X,Ning P P,et al.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hooting theory for dynamite in clay medium of Jiyang Depression[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9,48(6):606-610

[11]李桂林,陶宗普,陈春强,等.陆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分析[J].石油物探,2005,45(2):183-186 Li G L,Tao Z P,Chen C Q,et al.Explosive energization condition analysis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exploration offshore[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5,45(2):183-186

[12]王晓华,杨汝超,吴建文,等.炸药震源激发子波特性研究及最佳激发井深选择[J].石油物探,2000,39(3):79-86,99 Wang X H,Yang R C,Wu J W,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dynamite source wavelet and research o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responses concurrent discussion of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excitation depth[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0,39(3):79-86,99

[13]吕公河.地震勘探中次生干扰弹性动力学分析[J].石油物探,2001,40(3):76-81 Lv G H.Elastic dynamic analysis for secondary disturbances in seismic survey[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1,40(3):76-81

[14]杨旭明,周熙襄,王克斌,等.近地表地震散射噪声的正反演方法[J].石油物探,2002,41(3):312-316 Yang X M,Zhou X X,Wang K B,et al.Forward and inverse method for near surface seismic scattered noises[J].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02,41(3):312-316

[15]张光德,张加海,韩文功,等.黄河入海口冲积平原覆盖区近地表岩土特征及识别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2010,26(1):45-48 Zhang G D,Zhang J H,Han W G,et al.Discussion on the near-surfac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alluvial plain coverage in Yellow River Delta[J].Marine Geology Letters,2010,26(1):45-48

[16]张光德,丁伟,胡立新,等.城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2):129-132 Zhang G D,Ding W,Hu L X,et al.Design of 3-D seismic geometry in urban area and applied effect[J].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6,41(2):129-132

猜你喜欢

井深水井物探
《石油物探》 2022年总目次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大气压强是多少
水井的自述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6年1~6期总要目
乌龟与水井
两种物探方法在观音岩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