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某镇空巢老人抑郁因素分析

2013-12-01李丹丹何培丽崔冉冉韦真珍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空巢老年人家庭

李丹丹,臧 娜,何培丽,崔冉冉,韦真珍,袁 慧

(皖南医学院 1.预防医学系;2.预防医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空巢”现象日趋突出,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1]。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夫妇俩人或者是夫妇中的一人独自居住的家庭周期现象。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人即称为空巢老人[2]。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而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2.83%[3]。到21世纪40年代,将达到峰值3.2亿,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4]。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李德明教授预测:到2030年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将达80%。空巢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使之容易产生空虚失落、抑郁、忧伤、孤独寂寞等不良情绪[5]。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某镇随机抽取两个街道作为研究现场,共调查老人695人,其中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343人。

1.2 空巢老人的确认 ①年龄60岁以上;②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外出工作,均常年不在老人身边;③意识清楚,无沟通困难者。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的老人、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有老年痴呆的老人。

1.3 调查内容 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生活质量问卷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的判定标准:四个答案从左到右依次赋值为 0、1、2、3,将 20题的分数相加,<16分的无抑郁症状,16~19分有一定抑郁症状,>19分肯定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1完成数据录入,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学描述、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空巢老人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调查空巢老人343人,男性182人,女性161人,年龄(71.22±5.46)岁,其中最小65岁,最大93岁,见表1。

表1 空巢老人人口学特征

2.2 不同类型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 由表2可见,非空巢老人、空巢夫妻同居空巢老人和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检出率分别为13.92%、25.78%和31.03%。经卡方检验,不同类型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01,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最高。

2.3 不同特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由表3可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与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生活满意度、睡眠、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类型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

表3 不同特征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

2.4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空巢老人是否抑郁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法:二分类变量以0、1取值,有序分类变量以0、1、2取值,筛选出性别、经济收入、对生活满意度、家庭关系四个变量,结果见表4。抑郁症状男性高于女性,收入高者抑郁低,对生活满意者抑郁低,家庭关系差的抑郁高。

表4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空巢老人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情绪是老年人最为主要且危害最为严重的情绪之一。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老人中,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最高(31.03%),这与贾长宽[6]、李德明[7]等人的研究一致。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人,没有子女和老伴的陪伴增添了独居老人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

对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此地空巢老人抑郁状况的因素有性别(OR=0.543)、经济收入(OR=0.518)、对生活满意度(OR=0.499)、家庭关系(OR=1.632)。由结果可知抑郁症状男性高于女性,收入高者抑郁症状低于收入低者,对生活满意者低于不满意者,家庭关系差的抑郁高于家庭关系好的。这与贾守梅[8]、谢娇[9]的研究部分一致。本研究发现男性抑郁发生率高于女性,而贾长宽等[6]的研究发现女性高于男性,李志菊[10]的研究发现性别没有差异。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地域差异及样本含量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经济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1],经济收入高的老人,生活条件较优越,能拥有较好的生活医疗资源;经济收入低的老人,如在农村的老人大部分收入十分低微,子女给的钱也十分少,缺乏经济收人的老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性情郁闷,易于伤感,他们的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

对生活的满意度反映了老人的心理状态,自我评价高、对生活满意的空巢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低。家庭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支持是抑郁的有效预测成分[12]。根据调查发现,家庭和睦、儿女孝顺、被关心照顾多的老年人精神状态较好;家庭关系差,如农村婆媳关系差,老人受气会产生伤感、抑郁情绪。

综上如述,我们应提高对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13],从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家庭关系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抑郁症状对空巢老人的影响。

[1]周成超,楚浩,徐凌中.重新审视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健康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6,27(5):19-21.

[2]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J].决策探索,2006,15(2):81-82.

[3]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社,2000:1.

[4]崔炜.空巢老人的心理困境分析与社工介入路径设计[J].社会福利,2001,18(1):38-39.

[5]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296.

[6]贾长宽,廖春花,罗森亮.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3):61-62.

[7]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8]贾守梅,时玉洁,周浩,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21(12):3224.

[9]谢姣,高艳斌.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5-2786.

[10]李志菊,胡志.合肥市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安徽医学,2009,30(10):1212-1215.

[11]E.LÓPEZ.GARCÍA,J.R.BANEGAS,A.GRACIANI,et al.Social network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Spain[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5,14(2):511-520.

[12]王兴华,王大华,申继亮.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3-74.

[13]KATHERINE BERRY,CHRISTINE BARROWCLOUGH,JANE BYRNE,et al.Coping strategies and social support in old age psychosis[J].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6,41(4):280-284.

猜你喜欢

空巢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