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破医疗垄断“玻璃门”

2013-11-27亓坤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11期
关键词:国宾玻璃门行医

亓坤

如果问民众现在最关心什么?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包括PM2.5、奶粉等等在内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人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也因此,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高。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以下称爱康国宾)是健康管理行业里的民营龙头企业。在我国,长久以来医疗领域都被视作民资禁区,而它是如何打破这个行业垄断“玻璃门”的?

不断寻找缝隙

说到爱康国宾就不能不提它的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又在美国读了遗传学。可以说,对于医疗这个领域,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班出身。1998年张黎刚放弃了博士学位,跟随张朝阳一起回国创业,10个月后,他创建了艺龙网。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黎刚了解到,在美国、欧洲,健康医疗都占到GDP的百分之十几,在中国却不到5%,两相对比了市场容量后,他看到了机会。

2004年,张黎刚成立了爱康网。“爱康网和艺龙、携程一样,本质都是中介。”张黎刚说。

公司成立第一年,销售额惨淡。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公司很重视员工健康问题,但是员工体检往往会在各地分散执行。对总公司的HR来说根本就不知道员工的健康状况,更谈不上健康管理。张黎刚一下子觉悟,这是医疗体检的缺口。他立即调整策略,由原来为消费者服务的B2C模式转变为为大型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的B2B模式。

转型后的爱康网是体检加服务的模式。经过预约,来自公司的受检者可以在爱康网合作的体检机构或医院检查身体,爱康网给受检者提供电子报告,最后整合出汇总报告,还会为每家公司专门打造一个有关员工健康体检的网站,甚至还有呼叫中心。因特尔、阿里巴巴、通用电气都是爱康网早期的集体客户。

转变策略后,客户资源飞速增长,公司的销售额也超过了千万元。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是2005年,三甲医院是人们医疗体检的首选,但是三甲医院体检费用过高而且没有折扣,拿到单子就意味着赔钱,同时三甲医院以看病治疗为主,每天能够接待的体检人数非常有限。

事实上,爱康网也尝试签约了一些三甲医院体检部,但它们的服务很难达到500强企业的要求,为此张黎刚试图“矫正”三甲医院,结果却是张黎刚决定放弃与三甲医院合作。用他的话说:“跟国有医院嫁接太难了,想盘活医院这些垄断者,意味着自己找死。”之后张黎刚就再也没有打过医院的主意。另外,当时民营体检机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体检资源的严重流失,让张黎刚下决心自己搭台唱戏。

2007年,爱康网与上海国宾健体合并之后正式更名“爱康国宾”,张黎刚也名副其实地进军医疗领域。用张黎刚的话说:“其实公司的发展是不断寻找到行业缝隙的过程。”

资本助推

企业运转离不开资金。大型国有企业可以获得高额贷款,但是民营企业很难从国内融资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资金成为了民营企业经营的最不稳定的因素。

2004年,爱康网第一年年收入只有100万人民币。出乎意料的是,2005年初,上海创投出资50万美金投资爱康网,成为第一家投资爱康的机构。张黎刚感慨地表示:“当时公司规模很小,并不是很多机构可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国资背景投资的可能性更微乎其微。当时这笔投资给予我和我的团队很大信心。”

2007年,随着爱康国宾转入医疗体检实体,张黎刚的生意产生了质变。最浅显的变化,莫过于变成了“重资产”。“爱康网当时是50万人民币起家,而开一家爱康国宾,50万人民币连买个X光机都不够。”张黎刚修炼成了融资高手。2007年,合并后的“爱康国宾”获得6家投资机构联合注资2000多万美元。2013年,高盛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与爱康国宾签署接近1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这也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健康管理产业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张黎刚告诉记者:“近期,将有一笔国资背景的基金注资爱康国宾。”

如今爱康国宾已经走过9个年头,今年的营收将毫无悬念的超过10亿。回看其成长过程,张黎刚告诉记者:“资本助推了爱康国宾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一年的卫生总支出为48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3%,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几年,中国的医疗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可能由目前的4.5%提升至8%甚至10%。正是人民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出多种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客观上需要民营医院的发展来满足这种需求。

张黎刚说:“十年前,大家只关心肚子能不能吃饱,现在肚子吃饱了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所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医疗行业。”

医疗改革正在向民营企业倾斜。2012年,《“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给出了新医改的方向,鼓励更多的非公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将达到总量的20%左右。政策的开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涉足。

冲破玻璃门

新医改方案明确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民营医院却没有这些限制,这一点也区分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定位上的不同,公立医院朝着满足人民基本的医疗需求方向发展,而民营医院可以在“高端性、特需化”服务上加大力度,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

看到新医改对民营医院有了定位,张黎刚计划重回“平台”生意。宣布:“以前体检是终点,其实它只是起点。”

所谓“平台”,张黎刚勾勒出一套“闭环”:用户拿到体检卡,在网上预约并补充自己的信息,来爱康国宾体检后,检查结果保存在爱康国宾这里(甚至云端),即使这个用户跳槽,在多年后可能还会使用爱康国宾的服务,这是已经成型的部分。数据逐渐充实后,爱康国宾就会成为一个拥有从几百万级到几千万级数据的平台,通过对用户各种生理指标的分析,可以提供对应的各种服务,进而开发商业价值。

即使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不过在邀请专业医生方面,爱康国宾依然受制于医疗行业垄断。在中国,绝大多数医生只能在公立医疗机构行医,接受公立医疗机构的报酬。一旦离开国有医院行医,哪怕仅仅是一只脚跨出去,再看病甚至都可以算是违规的。从医生的角度分析,如果离开国有医院,他们的职称提升和社会保障都会面临很大麻烦。在某种程度上医生不能自由行医是国有医院维持行政性垄断地位的一种手段,也因此民营医疗企业的发展受到政策性歧视。张黎刚无奈地表示:“现在邀请医生都以会诊的名义出诊,这需要医生所在医院的院长签字。”

在张黎刚看来,随着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进入医疗行业,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就更需要灵活的机制,其中包括医生可以自由行医。在国外,医生拿到行医执照之后,便可以自由行医。一旦医生获得自由行医的资格,每个医生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自己在哪里行医。

不过张黎刚认为,外围破冰的时刻似乎已经到来。儿科、妇产科、眼科领域里的民营专业医院越来越多,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张黎刚也相信,政策层面也将有好消息传来。

在众多关乎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张黎刚表示,虽然没有过多关注政府补贴,“不过医疗设备的高额进口关税却苦了民营医疗企业。为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企业都会选购最好的硬件设备,医疗设备全部进口,这些高端医疗设备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而采购同样的设备,国有医院对医疗设备有关税减免,这样一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采购医疗设备时的价格相差特别大。”张黎刚说。

猜你喜欢

国宾玻璃门行医
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
在文字里栖息
南瓜卧秋遍地黄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彻底打破社会资本办医“玻璃门”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打碎社会资本办医“玻璃门”
打碎社会资本办医“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