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3-11-27聂涛张甜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2期
关键词:路线校本笔者

◆聂涛 张甜甜

机器人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优质平台,开展机器人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校本课程是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校本课程可以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宽敞的空间,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捷径。机器人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优质平台,开展机器人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等诸多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学校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设,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1 影响机器人教育活动的因素

要开好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机器人平台的选择很关键。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平台开展机器人教育。

开展实物机器人活动需要购买机器人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这都需要数目不小的经费,而且,参加机器人比赛的学校每年还要根据比赛的变化不断地投入经费,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另外,影响实物机器人活动开展的因素多而复杂,如场地、器材、活动环境等,这些都会对活动的开展和效果造成影响。实物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对场地要求是十分苛刻的,活动和练习只能在符合要求的场地开展;不同厂商提供的机器人部件,性能存在着差异,搭建起来的机器人差别很大,会对活动的开展和比赛的结果造成影响;环境也会对实物机器人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笔者曾带领学生参加过第10届全国NOC比赛活动,参加比赛的同学机器人搭建和程序编写十分熟练,练习时,可以轻松地完成比赛任务,然而,在比赛现场却因场地空气湿度大,传感器检测迟钝,对完成比赛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可见,实物机器人活动要注意诸如场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止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活动开展。

仿真虚拟机器人克服了实物机器人在经费和场地方面的难题,虚拟机器人软件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开展机器人活动和竞技比赛,避免实物机器人的硬件故障和比赛环境等带来的各种问题。虚拟机器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搭建机器人,通过图形化的编程界面直观地了解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使原本复杂的“算法”和“程序”变得直观,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机器人是怎样在程序的控制下活动的,降低了程序设计的难度。通过搭建机器人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任务,学生的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2 萝卜圈3D网络机器人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

笔者学校选择了萝卜圈3D网络机器人作为开设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平台。根据该平台的特点,笔者在校本课程开设时采取了下列做法。

创设教研氛围,形成校本教材 目前,适合开设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各类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更好地研究机器人教学平台,保证机器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笔者采取了这些方法:与公司工程师交流经验,聘请他们到校对社团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观摩学习,借鉴他们的思路,吸收先进的科技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研究氛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其他学校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收集整理相关的实例和视频,通过借鉴,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困惑 搭建机器人并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不及时点评和帮助,轻则使学生思想僵化,影响任务的完成,重则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抓住问题生成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他们的困惑,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在“野外生存第一季”任务中,起点至目的地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各路线的长度和沿途的得分物品也不相同,任务的判分规则为:任务得分=基础分-完成时间+得到的物品分值,可见,要完成任务并获得更高的分数,这需要学生合理的选择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尽可能多的获取得分物品。

笔者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发现,起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距离最短、得分物品最少的“绳索”路线,究其原因,同学们认为这条路线最短,并且对机器人的结构和编程要求相对简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完成任务。虽然同学们通过优化机器人结构和程序不断提高任务得分,但由于该路线相对固定,只能得到路线上的物品,因此,得分主要取决于完成任务的时间,当完成任务的速度接近极限时,成绩便很难再有突破。就此问题,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绳索”路线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通过分析,同学们意识到不能只追求完成任务的速度,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路线,运用多种方法完成任务。

鼓励探究创新,激发学生潜能 在开展机器人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虽然不很成熟,但往往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点燃大家灵感的火花,对于他们的独创和奇特的想象,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对于学生的灵感与智慧的“火花”,要及时进行“助燃”。

萝卜圈网络机器人提供了物理引擎的支持,任务中的各种元素具有重量、体积、摩擦、能耗、力等物理属性,十分贴近真实环境。平台还提供了众多形态功能各异的机器人组件和传感器,使完成任务的方法灵活多样,由于不同素材搭建的机器人结构和重量不同,仿真时地形及道路复杂多变,任务的完成会受到很大影响,合理的搭建机器人显得十分重要。在完成“野外生存第一季”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大胆多样的尝试,为了提高速度,不断完善机器人的结构,根据地面材质选择不同的轮胎和马达,并总结了机器人搭建的一些规律,如底盘重、重心低机器人运行更稳定,轴距短,转向更灵活等。为了获取更多的任务物品,特别是位置较高的任务物品,有同学试着给机器人加装手臂,笔者充分肯定了这个创意,同学们通过互相借鉴不断优化,改装成可折叠的伸缩臂,不但保证了完成任务的速度,而且把原来认为不可能得到的任务物品“收入囊中”。活动中,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3 重视过程评价,增强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任何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恰当的评价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于机器人教学的开放性很强,学生可以搭建不同结构的机器人,编写不同的控制程序来完成同一任务,因此,在评价时就不能以单一指标来进行评价,而应采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方式。因此,在评价时要注意过程性评价,不能以是否完成任务或者得分高低作为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要在学生的搭建、编程、仿真机器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步完成,这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智能机器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的优秀平台,教师应在深入研究平台应用方法的基础上,确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机器人的搭建、编程、测试、竞技中学有所得,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探究、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1]吴良辉,杨青.深圳市初中机器人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兼谈《标准》的学习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

[2]熊国全.仿真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猜你喜欢

路线校本笔者
最优路线
老师,别走……
『原路返回』找路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