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战略与海外煤炭投资方向分析*

2013-11-26黄盛初刘文革孙庆刚蓝晓梅

中国煤炭 2013年1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炭企业煤炭

黄盛初 刘文革 孙庆刚 蓝晓梅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1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新形势

1.1 化石能源是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主体

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274.6 Mtoe,比1980年增加了45.97%;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达到87.08%,占绝对多数。原油下降了9.92个百分点,煤炭增加了5.55个百分点,天然气增加了6.60个百分点,其余各类能源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幅较小。

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增加。近30年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持续增加。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38.83%下降到2011年的33.07%,天然气由21.82%略有增加达到23.67%,煤炭由27.38%提高到30.34%,核能由5.59%下降到4.88%,水电由6.03%略有增加到6.45%,可再生能源由0.35%增加到1.59%,增加了近4倍。

在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中,原油生产比重由1990年的38.65%下降到2011年的31.99%,天然气由21.82%略有增加达到23.65%,煤炭由27.63%提高到 31.66%,核能由 5.52% 下降到4.79%,水电由5.96%略有增加达到6.34%,可再生能源由0.34%增加到1.57%。

1.2 煤炭是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截止到2011年底,世界探明煤炭储量为8609.38亿t,按2011年的生产水平计算可开采112年。从煤炭资源分布来看,94.8%的探明煤炭储量分布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其中30.9%分布在亚太地区。截至2011年底世界各地区煤炭探明储量所占比重见图1。

图1 截至2011年底世界各地区煤炭探明储量所占比重

1.3 世界煤炭产量逐年增长,中国4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名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煤炭产量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状态,其中硬煤产量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褐煤产量变化幅度很小。1990-2011年世界煤炭产量变化见图2。2011年世界煤炭产量同比增长477.3Mt,增幅6.63%;硬煤产量同比增长419.62Mt,增幅6.75%;褐煤产量同比增加40.6Mt,增幅4.06%。自1999年以来,世界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4%,中国一直是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其次是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2010年世界前30家煤炭公司在世界煤炭生产和煤炭贸易中所占份额约为40%,其中,英美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力拓矿业公司和埃克斯卓达公司所占份额比200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所占份额比2008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中国有4家煤炭企业进入世界煤炭生产企业前十名,分别是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和山西焦煤集团。

图2 1990-2011年世界煤炭产量变化

1.4 世界煤炭贸易增长集中在亚太地区

2011年世界煤炭出口贸易总量为1142.0Mt,比2010年增加65.0Mt,增长6.0%。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2011年煤炭出口309.5 Mt,占国际煤炭贸易总量的27.10%;澳大利亚煤炭出口284.5Mt,占24.91%,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世界煤炭进口量位居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占世界煤炭进口总量的60.51%。

2 国际大煤炭公司经营发展战略

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大型矿业集团开始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一般在2个以上的国家拥有煤炭资源和开办煤矿,其产品的销售范围遍及10多个国家以上。其跨国经营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2.1 以资本运作开展跨国并购

国外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的构成不断变化,主要是资本运作和跨国并购的结果。必和必拓集团公司和埃克斯卓达公司即是通过摩根大通银行资本运作实现成功并购,在为国际煤炭市场提供大量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产品的同时,也使这两家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必和必拓集团2011年度经营收入比2010年度增长26.40%。

1962年皮博地能源集团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以及澳大利亚建筑业巨头泰斯公司通过股权合作,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开办首家大型煤矿——凯安加-莫拉矿,该矿所产煤炭供应日本钢厂。2002年,皮博地能源集团在澳大利亚建立了皮博地太平洋分公司,同时收购了昆士兰州瑟拉特矿区的威尔基-克里克煤矿。至今,集团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的11座煤矿,以及在布里斯班和纽卡斯尔的两家办事处,成为在澳大利亚发展速度最快的跨国煤炭公司之一。

2.2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多种资源

世界跨国矿业公司在全球拥有的资源分布、资源种类以及品种结构总体呈现多样性特征。皮博地能源集团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澳大利亚,2011年拥有煤炭证实储量9011Mt,其中,美国境内储量占86.67%、澳大利亚境内储量占13.33%。力拓矿业集团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2011年分别占其总储量的81.11%、1.30%和17.59%。力拓矿业集团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蒙古、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等地拥有铝土矿、铁矿石资源,以及铜、宝石、铀、黄金等金属矿产资源。

2.3 承担社会责任是跨国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国际大矿业公司跨国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国际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国际大矿业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成绩显著。这些跨国矿业公司承诺将开采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对矿工安全健康负责,同时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为当地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 中国煤炭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3.1 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1.8亿t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占9.2%,天然气占4.3%,水电、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总量的9.0%。短期内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较大难度。

中国煤炭超强度开发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5%~48%,继续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中国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低,储采比排在世界第10位,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煤矿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挑战。此外,中国大型整装煤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难度加大。进入 “十三五”以后,全国煤炭需求量逐年增长,国内煤炭资源保障将不可持续。

煤炭开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日本原来也生产煤炭,但日本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是煤炭进口大国。日本公司很早就投资开发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煤炭资源。皮博地、必和必拓和力拓集团等国家大矿业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发煤炭资源,在国际化发展上占据很大优势。2009年中国由煤炭出口大国转为煤炭进口大国,全年净进口煤炭1.03亿t;2011年中国进口煤炭1.82亿t,同比增长11.7%,煤炭净进口1.68亿t,同比增长17.5%,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借鉴国际大矿业公司海外开发战略和经验,中国煤炭大企业必须加大海外煤炭开发步伐。

3.2 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具备的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发,中国大型煤炭企业不论在经营规模、管理能力、煤炭勘探、开发和利用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等大煤炭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在国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煤机成套装备出口、国外煤炭资源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国际合作和境外投资经验。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已具备下列优势:

3.2.1 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了企业现代经营能力

随着煤炭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多元投融资机制,主辅分离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取得进展,行业壁垒逐步打破,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国家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推进煤炭订货制度改革,按市场需求、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机制稳步推进,大型煤炭企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破解煤炭供需矛盾,与用户签订中长期协议,按需生产、供应效率大幅提高,现代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3.2.2 科技进步促进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产量规模不断提高

许多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现代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大采高和放顶煤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部支持的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深厚冲击层千米深井快速建井关键技术、煤炭高效采选关键技术研发和矿区复垦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单井规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1年全国亿吨级煤炭企业达到7家,2011年产超过1000万t的现代化煤矿有45座,神华准格尔公司黑岱沟煤矿煤炭年产量达到3000万t,居世界第一。煤炭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2005-2010年,全员效率由不到1t/工提高到4.599t/工,增长近4倍。

3.2.3 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走出去获得了极大成功

“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提出的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煤炭行业对外开放领域扩宽、开放水平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兖矿在澳大利亚成功收购了3家煤矿 (澳斯达煤矿、菲利克斯资源公司和格罗斯特煤炭有限公司),权益煤炭产量已近2000万t/a;开滦集团在加拿大开展煤炭资源并购投资业务;神华集团在印尼投资年产150万t露天煤矿开工建设;太重集团下属子公司太重煤机收购国际知名煤机制造公司澳大利亚威利朗沃集团;中煤装备、郑州煤机、三一重工等煤机企业的装备已出口到主要产煤国家。这些项目成果树立了中国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树立了中国煤炭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中国煤炭企业在国际能源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知名度不断提升。

3.2.4 中国能源外交战略扩大了对外合作领域

中国的实践和世界的发展表明,能源安全与能源开发与外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海外能源的开发离不开外交战略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截至2011年7月31日已经与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广泛开展了经济技术合作。近年来,中国煤炭企业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蒙古的煤炭项目开发都得益于国家外交战略的支持。

3.3 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行业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并积累了一些境外投资经验。但是,与国外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相比,中国煤炭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仍然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3.1 对投资目标国环境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国际化战略就是企业在国外开发项目中,与投资目标国及合作方形成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企业自身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互利共赢,通过海外投资促进目标国经济发展,为当地就业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提高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实力。

21世纪初以来,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境外投资迅速增加,但是中国煤炭企业只注重开发外国煤炭资源,对当地环境保护、当地居民就业、与原住民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不周到,从而影响中国煤炭企业在国外煤炭投资项目的开展,甚至遭遇当地居民的抵制。

3.3.2 对投资目标国政局和投资政策了解不深入带来一定风险

中国煤炭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投资目标国的政局、投资政策、法律和社会的不稳定必将对中资企业的投资项目带来一定风险。如果对目标国的政局、投资政策和法规研究不深入、不充分,对社会文化了解不够,国外投资项目决策风险增加,最终导致企业蒙受较大经济损失。

3.3.3 国际形势变化带来不确定因素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十分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变革和调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投资审查日益严格,国际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正面临调整和变化,在国外投资煤炭项目遇到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

4 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重点

根据对世界各国煤炭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政局形势、投资政策法规的考察和分析,建议把以下几个国家作为海外煤炭投资的战略重点。

4.1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煤炭资源丰富,政治社会环境稳定,政策法规体系规范透明,可作为中国煤炭企业首选的投资目标国。煤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商品,该国所产煤炭80%出口到亚洲市场 (其中,日本47%,韩国12%,台湾地区9%)。目前澳大利亚两个主要产煤州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有许多煤炭勘探和开发招商项目,中国煤炭企业可以从中优选出投资项目。在新南威尔士州,神华集团已经获得了沃特马克煤田勘探区块,并已开始进行勘探工作。在昆士兰州有一处煤炭可采储量为4亿t的露天矿正在寻找投资伙伴,另有一座靠近布里斯班港口、煤炭外运十分便利的生产煤矿也计划出售。此外,位于昆士兰州西部的加利利煤田,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埋藏浅,煤炭勘探区块面积大,正在招商进行合作勘探和开发,但是其煤炭运输距离较远,总投资量很大,即使神华集团也难以承担。建议组织多家煤炭企业和铁路投资公司联合承担加利利煤田勘探、开发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

4.2 加拿大

加拿大煤炭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政治稳定,法律制度健全,政策公开透明,也是中国煤炭企业比较理想的投资目标国。截至2011年底,煤炭探明储量65.82亿t(无烟煤和烟煤占52.78%),位居世界第十位。按目前生产水平计算,加拿大探明的煤炭储量可采97年。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在股市收购或与其他国际大矿业公司、加拿大公司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加拿大煤炭项目或进行资产并购。在加拿大开发煤炭项目的不利之处是本国煤炭消费市场有限,而出口运输距离相对较远。

4.3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油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截至2011年底,印尼拥有探明煤炭储量55.29亿t,其中无烟煤和烟煤探明储量占27.49%。印尼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大。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靠近中国和日本等煤炭进口国,而且从煤矿区到煤炭出口码头距离近。布米资源集团KPC煤炭公司在加里曼丹省的露天煤矿距离煤码头仅20km,露天矿到装船外运全部实现自动化胶带运输。此外,获取资源价格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充分开放。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煤炭项目的不利之处是该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煤质较差,对华关系波动较大,社区关系难处,开矿办事有“潜规则”。对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印尼煤炭投资项目申办过程中已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尽管如此,鉴于印度尼西亚煤炭资源优势、开发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印度尼西亚也是中国煤炭企业理想的投资目标国。建议中国煤炭企业到印度尼西亚投资开发煤矿时,首先要了解煤炭资源勘探程度和煤炭储量的可靠性,一般要进行补充勘探。同时,最好与当地企业联合投资,借助当地企业处理好与相关部门和社区关系。

4.4 俄罗斯远东地区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13%的石油资源,26%的天然气资源,18%的煤炭资源。俄罗斯煤炭贸易量占全世界的12%,煤炭出口量排在澳大利亚和印尼之后,列世界第三位。

中俄两国能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入,2009年完成了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年)》,其中涉及俄罗斯3个州的煤炭开发计划;2010年公布了 《关于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和 《煤炭领域合作路线图》,双方将拓宽煤炭合作领域。

当前,俄罗斯煤炭工业需要资金、技术和工艺装备进行改造,为中国煤炭企业实施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利时机。

4.5 蒙古

蒙古国目前共发现有300多个矿藏,远景储量估计约1520亿t,现已探明储量为223亿t,主要为烟煤、亚烟煤和褐煤。蒙古煤炭具有质量好、埋藏深度浅、煤层厚等优点,适合露天开采。目前,蒙古国正在不断规划开发新矿井。同时,蒙古国正在加大矿区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未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但是,蒙古国政府由于担心在经济发展上过度依赖于中国,在审批中国企业煤炭投资项目时往往拖延时间长,甚至搁浅。例如神华集团在蒙古国陶勒盖煤矿项目就几经反复,几年时间过去,蒙古国政府是否批准尚不得而知。不过从两国地缘经济和长期合作关系看,中国煤炭企业仍然可选蒙古国作为投资目标国。针对蒙古国对中国企业进入存在戒备心理,建议中国煤炭企业与其他国家联合投资。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成套煤机装备也是对中国煤炭企业和煤机制造企业的重要市场。

4.6 越南

越南煤炭资源丰富,截止到2011年,已经探明煤炭储量达1.5亿t,全部为优质无烟煤,与中国毗邻。为了刺激投资,越南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持有高于50%的煤矿股权,同时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越南目前所有煤矿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机械化采煤是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可以发挥现代化矿井建设施工和先进采煤机械化装备优势,拓展在越南的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煤炭开采合作项目。中煤能源集团承担越南广宁省300万t/a煤矿井筒建设项目工程,井筒施工能力和施工质量在越南广受赞誉,许多政府机构和公司到该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该矿还计划引进中国综采成套设备。

5 结论和建议

(1)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国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装备和从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振兴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2)随着中国国有大煤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走出去前景看好。兖矿集团、神华集团、江西中鼎国际和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等企业率先走出去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国煤炭企业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国外煤炭资源开发,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3)加强政府部门对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抓紧制定金融、保险、税收、外汇、信贷等各种新的促进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煤炭企业;同时,要通过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管理,避免国内多家煤炭企业在外国投标同一项目时形成恶性竞争,互相伤害。要建立起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协调机制,保护优先进入的煤炭企业的利益,避免企业之间矛盾冲突。

(4)要充分发挥煤炭信息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国外煤炭资源信息和项目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要深入研究目标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投资环境,为煤炭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资信息和咨询服务,降低煤炭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5)要积极承担在投资国当地的社会责任,重视与当地社会和文化融合。在投资开发煤炭项目时,要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要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修路和捐资办学,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关系,与当地文化融合,是建立中国煤炭企业良好形象和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

(6)要加强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要有人才。派出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最好能讲英语或当地语言,才能与投资国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进行更好沟通,才能在投资项目谈判中掌握主动权。中国不同行业许多公司在投资开发项目和经营过程中,普遍感觉到派出人员语言沟通能力差是很大障碍。建议中国煤炭企业到国外投资项目和决定派出人员时要把外语水平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可以加强对拟派人员的外语培训或招聘高素质留学归国人才,以适应海外工作的需要,促进中国煤炭企业的海外发展。

[1]《当代世界煤炭工业》课题组.当代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11 (3)

[2]王显政.关于提高煤炭工业科学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煤炭,2012 (3)

[3]黄盛初,刘文革,徐亮.中国煤炭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煤炭,2010(7)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煤炭企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