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玩鉴定专家

2013-11-25真言

收藏 2013年9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釉釉色

真言

今年早春的一天,我的一位老友和我相约一同去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现代物理研究所,会见一位资深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古瓷的物理鉴定和检测领域很有造诣,且在业界享有很好的口碑。那是我期盼了很久的一次约会。

我的老友是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批成立的一家拍卖公司的老总,他热爱古玩也注重鉴定,退休后接受返聘,在一家拍卖公司兢兢业业地发挥着余热。老友与这名教授是多年的好友,他见我钟情于收藏,便执意介绍我和教授认识,他希望我会成为教授的好朋友。这也正是我的一个心愿,因为我对这位教授也仰慕已久了。我们比约定时间稍早一些到了学校大门口。我的老友此时才告诉我他还约了另一位浙江的朋友,那位朋友要请教授鉴定一件元代青花瓷大罐。“哇,元青花大罐!”我高兴万分,能亲眼看着元青花作物理鉴定,那真是我的福气加缘分呀!没过多久我们就和元青花的主人相遇,他皮肤黝黑,体格健壮,可以看出是一位精明的、略具商人气质的中年人。我们分别驾车驶向学校的现代物理研究所。

我和老友先于那位浙江朋友进了教授的办公室。我的老友对教授说今天还有另外一位朋友想请他测试鉴定一件元青花瓷器,教授表示欢迎。正说话间,那中年人拖着一个大约60~70厘米见方的木箱进了教授的办公室。突然,我们看到教授摇着手大声说:“这个不用看,不用看,这个是不对的,不对的!” 那中年人几乎同时也拉大了嗓门说:“什么不对,什么不对!”教授对那位中年人说:“我不是早已经给你检测过了么?检测结果已经明确将它物理元素中的……”还没等教授讲完,那中年人几乎是吼着说道:“什么元素不对,什么元素不对,你算什么教授,什么专家……”我实在是不愿意将他粗鲁的骂语和野蛮的手势写进我的文章中,玷污我的笔触和您阅读这篇文章的雅兴。当时我忍不住急切地站了出来,和我的老友硬是将这位中年人“请”出了教授的办公室……

那中年人的出现几乎没有影响教授的情绪,他只是平淡地说:“这种事经常发生,有些藏家自己不懂,被社会上那些不负责的人一忽悠,反而不相信真实的结论,他们实际上是很可怜的。”教授的坦然、大度和宽容令人起敬。

过了些时日,我与老友再次见面,我说:“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带这种没有教养的人去教授那里。”老友回答我:是呀,我真的不知道他会那么激动和失态。老友接着说:你一定不知道,那天他那么激动和失态是有原因的,实际上他也很可怜,他也是被别人欺骗了,到现在他对那件“元青花”还信以为真。“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追问道,老友这才一五一十地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

原来就在我们去拜访教授的前几天,老友的拍卖公司来了一位客人,就是那位持有“元青花大罐”的中年人,他希望能拍卖他的那个罐子。我的老友认为这个罐子不靠谱,于是就提出希望最好作一下物理鉴定,而且告诉送拍者自己和那位教授是多年的朋友。收藏“元青花”的中年人认为既然我的老友和教授认识,教授一定会给他面子,会为之出具检测证明。这个中年人是个生意人,他认为按照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么一回事,大不了送点钱。他因此而隐瞒了不久前他已经去教授那里检测过,而且教授已经将“不是元青花”的检测结果告诉过他的事实。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教授是公事公办,一丝不苟做学问的人,以致发生了那天的一幕。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我的老友接着说:“最关键的是,在第一次送检测之前,某省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带着一些博物馆等机构的很有名的专家去中年人的家乡‘寻宝,当中年人送上这个大罐请专家鉴定时,那些专家大呼‘国宝,国宝,元青花,元青花!当时的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一片欢呼声。那中年人当时还打开手机的视频给我看。当那个中年人拿出由国家级著名专家联名签署的证书时,我傻了:我能和那些专家比吗?人家是什么级别的,我算什么?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提出让他去现代物理实验室鉴定的,我是在讨救兵呀!”我这才理解我老友的难处。是呀,明明知道那个大罐不是元青花,但是有权威的证书,敢反对吗?我的老友算聪敏,他想让机械来说话。我心想,专家光有学问没有职业道德,对社会要造成多大的危害!我突然同情起那中年人来了,他已经“走火入魔”,他是个受害者。

事情已经过去快半年了,我始终没有忘怀。我写出这个故事的真实目的是想让它成为一个案例,使我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艺术品鉴定真的需要加快进行整顿和监管,不要再听之任之了。

您可了解,中国现在有多少艺术品鉴定的专家吗?光是拍卖公司,您知道现在有多少家吗?按规定每个拍卖公司必须有4位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坐堂鉴定,加一加,乘一乘,是多少?社会上真的有那么多的专家么?即便是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他们一定遵守着职业道德规范吗?我更担心被称为专家的那些人,就像网络上戏弄的那样,不是专家,而是“砖家”。

您接触过社会上和拍卖行的某些“专家”吗?他们看货时说的托词几乎千篇一律,他们的常用词是“可能”和“好像”。他们搪塞你时会说“这个我看不太好”,“这个对我们可能不太合适”,但始终不会告诉你对或不对,错在哪里。

有时我去拍卖会的预展看展品,经常会遇到我所认识的真正的专家,当我向他们请教时,他们会轻声地对我说:“这件,你小心,不要下手……”继而还耐心地将对和不对的细节分析给我,这时我才真正心领神会。

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上,专家作假鉴定的方法多多。我也听到拍卖行的从业人员对我说过拍卖前一定要对专家们付出许多的“封口费”,不然专家会对你的拍品讲不利的话,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是一些典型案例你必须了解:你听说过关于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拍卖的故事吗?你听过钱钟书、杨绛书信被指造假的故事吗?你听过“金缕玉衣”造假骗贷的故事吗?等等。

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2007年11月23日,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原计划拍卖的4件“国宝级文物”被北京文物局紧急叫停,因为其中3件被认定为赝品。这4件被叫停的文物分别是:一件 “九镶带钩”,两件“东汉漆器”(系所谓“光武帝刘秀御用”),一件青铜器“四羊方壶”。收藏家描述,这4件均是抗战后从内地流传到海外的,最近才由台湾中华文物学会出面,从旅居海外多年的两位台湾收藏家手中征集到。当时,在北京举行的鉴赏会上还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鉴定,他们分别鉴定后,一致对这4件文物大加赞赏,并预估这4件“国宝级文物”总价达到7210万元人民币。

我的结论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的艺术品拍卖造假事件,使本来应该可信的“权威鉴定认证”在事实上成了造假的帮凶和同谋,将艺术品造假鉴定等问题不可掩盖地呈现在公众的眼前,也引发公众的声讨和质疑。当前,文玩和艺术品鉴定究竟靠不靠谱?鉴定专家到底有没有专业标准和道德底线?艺术品鉴定市场为何如此混乱?谁来为广大收藏者把关? 这些为艺术品鉴定造假提供法律依据的所谓专家到底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以造假吸金是不是经济诈骗,是不是应该以经济诈骗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等等,对这些大是大非是应该有明确的说法的。对于由拍卖和鉴定的造假案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我认为必须对相关责任者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这些应该引起政府的关注,政府应尽快着手解决,因为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我认为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到了必须清洁的时候了,不能再听之任之,否则真的会影响它的生存和发展的,务请重视。

其次,对于专家的专业认证和监管制度必须建立和法制化;对于专家的职业道德培训和监管制度也应建立和完善,必须杜绝以职谋财和渎职事件的发生,以相关经济合同法律制约和追索经济损失,参考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原则对艺术品市场的欺诈行为进行追责。我主张对艺术品造假当用重典,必有成效。

由于长期缺乏监管和道德诚信教育的缺失,使造假者及其帮凶们几乎没有对造假付出代价,致使他们越发大胆和变本加厉地造假贩假,加剧了社会上商业诚信道德观的沦丧。这些人以牟取高额利润为目的,抱团作假,并笼络专家以辨伪为真的鉴定欺骗消费者,同时也助长了造假产业的“繁荣”,给整个艺术品行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更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造成了巨大伤害。在此我们呼吁政府应尽快对以往的造假行为进行专项审查,同时抓紧建立对拍卖行业和艺术品鉴定行业从业者的专业资格认证、专业问责机制和法律责任承担机制,我认为完全可以借鉴会计师的从业和资格获取制度来完善艺术品鉴定师的资格认证制度;规范鉴定从业者的鉴定操作程序和第三方认证制度,让鉴定从业者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是从源头杜绝造假行为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可否认,我们的专家绝大多数是对得起“专家”这个受大众崇敬和爱戴的称号的。同时我们也相信极少数暂时存在缺失的“专家”在大气候的感召下也一定会赶上形势和潮流,重新获取大众的崇敬和爱戴。我们期待,艺术品市场的环境得到净化,使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无限灿烂。 责编 有仪

1. 明宣德洒蓝暗刻海水龙纹内底影刻款钵 萃孝堂珍藏

高10厘米 上口沿25.5厘米

底足13厘米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宣德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洒蓝是先在器物上施白釉,入火烧制。然后用竹管蘸蓝色的青釉,用口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在瓷胎上,形成深浅不同的斑点,再经第二次烧成。这种“吹”出来的釉色,白釉仿佛是飘落的雪花,从蓝釉中隐约显露出来,又像是鱼籽泛于釉中,所以洒蓝釉也被称为雪花蓝釉、鱼籽蓝。

由于烧成极其困难,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洒蓝釉在明代唯有宣德年制作,存世量稀少。

2. 清雍正影青荸荠瓶 萃孝堂珍藏

高16.8厘米 瓶口沿3.5厘米 底足6.2厘米 腹部直径9.8厘米

雍正瓷器在历代瓷器藏品中独占鳌头,雍正青釉瓷有天青、粉青、东青、豆青、翠青等,多为官窑器物。雍正天青釉色泽青翠,有汝窑天青的韵味,也有梅子青的呈色,釉面匀净,釉质细腻。雍正粉青釉面细腻匀净,并有光泽,呈色极为纯正,器底多施与器身一致的青釉。雍正东青釉的呈色有深浅两种,浅淡者泛白,稍深者偏绿,施釉均匀,釉面滋润细腻。雍正豆青釉柔和淡雅,色淡者若湖水,色深者略泛黄,釉面凝厚。雍正影青釉白中泛青,釉质莹润,釉面有较强的光泽。

此茡荠瓶造型轻盈秀丽,质薄坚挺,釉色美如青玉,赏玩时捧之小心翼翼,需凝神屏气,方能领略其造型与釉色之美。

3. 清康熙豇豆红象耳樽 萃孝堂珍藏

高18.8厘米 上口沿7.3厘米

底足6.8厘米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其色调淡雅宜人,不均匀的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豇豆红釉质匀净细腻,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色各异,有名为“大红袍”或“正红”者,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又有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此藏品造型工整古朴,釉色含蓄、自然而秀美,红色以不匀且无规则但又不失章法之态彰显色感流动之美,色彩之交叉变换融洽而又和谐,是一件使欣赏者能感受时代和文化传承的佳物。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釉釉色
如意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浅谈毡包青釉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