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比研究

2013-11-23陈桂玲通讯作者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3期
关键词:北京人才文化

■ 赵 倩 陈桂玲 通讯作者(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现状

作为一个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巩固城市地位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中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也起到带头作用。

目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集聚区是北京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徐文营,2011)。2010年11月,北京市完成了第四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评审认定工作,此次通过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7个,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到30个,实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的工作目标。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自发展之始,就是由一批艺术家自发集聚形成工作室群,进而逐渐发展成由政府引导的企业集聚(虞雪峰,2007)。2010年,上海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81个,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家企业入驻。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增长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集聚效应作用明显,在上海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测度对比分析

2004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增加,由0.6554759上升到0.7261565。2008奥运会的举办,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大幅上升,行业集中度上升为0.8088978。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降低,产业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行业集中度较2008年有所下降。

从2004年开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平稳发展,集聚指数由0.0940590增加到2007年的0.1730478,同样由于奥运会的举办,2008年集聚指数上升到0.3051889。2009至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稳中有降,2010年集聚指数为0.2413083。

2004-200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行业集中度平稳增加,2006-2007年却稳中有降,由2005年的0.1097251下降到2007年的0.0849981。主要原因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了追求集聚发展速度,以致发展不成熟,偏离了当初政府的发展设想。2009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大力整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不规范现象,指数开始回升到0.1004997。

区位商反映的是某一产业的区域专业化程度,由图1可以看出,两城市间区位商指数存在明显差距。2004-2007年上海指数增加幅度较大,逐渐缩小与北京区位商指数之间的差距。从2007年起,两城市均平稳发展,区位商指数不断上升,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

行业集中度(见图2)是对整个行业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用来衡量企业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在这一指标上,由于上海急于追求集聚发展速度,导致行业集中度指标略有下降,而北京则保持平稳上升的势态,两城市间差异比较稳定。

在基尼系数(见图3)指标上,上海发展势头迅猛,直追北京,从2004年的0.0006222上升到2010年的0.0675319,与北京的差距缩小到0.0275861。奥运会的举办使得北京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指数(见图4)大幅上升,到2009年时平稳下降。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基本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更是进一步缩小上海与北京之间的集聚指数差距。

图1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区位商对比

图2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行业集中度对比

图3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基尼系数对比

综上,2004年至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本处于平稳上升发展的状态,而上海虽然起步低,但发展迅速,势头猛追北京。到2010年止,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指标与北京之间的差距已明显缩小,发展势态前景良好。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

(一)首都优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突出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它一直是我国与世界各地接触联系的核心枢纽,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首都优势是北京所特有的财富,是国内任何城市不可比拟、无法相争的无形资产。北京的时尚与创意在全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作为全国首都,软件产业在发展规模与整体水平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且还涌现出像新浪、百度、慧聪、当当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商烁,2010)。

图4 京沪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对比

图5 首都文化创意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文化资源优势

北京是世界文明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中心城区是整个城市的发源地,融合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与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化的浓缩和典型代表。近年来,北京城市中心区先后举办了国际音乐节、艺术节、设计展等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国际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与北京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深厚独特、宽容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北京城市中心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优势条件(郭培宜,2010)。

图6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的政策需求

(三)创新优势

强大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强大的市场辐射力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的广泛使用,使得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创意灵感物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李箭峰,2008)。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不高

北京对促进存量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注度不够,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为产业优势,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实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足。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企业极少;入驻的国际品牌企业“凤毛麟角”,企业吸引国际会展的能力和国际交流程度较低,难以提高知名度;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扶持政策还不明确,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小,与国际知名文化创意企业、知名文化创意专家的合作也有待增加(周乾松,2011)。

(二)创意型人才短缺造成产业链上游断裂

这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上海亦是如此。北京有着强大的复制、生产能力,畅通的物流渠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是缺少优秀的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企业严重缺乏高端人才和拥有实践经验的成熟人才,人才供求极不均衡。虽然北京拥有明显的人才优势,但却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北京的内容型创意人才相对比较丰足,但非常缺乏擅长将创意作品“产业化”与“市场化”的经营管理和营销人才,以及拥有一定经验的文化资本经营与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此外,高端的创意人才与策划人才也存在一定的缺口(见图5)(周乾松,2011)。

(三)配套服务有待健全

从区域层面来看,虽然北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对整个产业的指导政策不够系统,在整个产业的鼓励政策方面(包括人才的引进、税收、资助补贴等)还不够细化(见图6)。此外,虽然北京设有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但在具体操作中缺乏中间层,运行效率不高(侯博,2009)。体制和政策障碍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制约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融资渠道不畅且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融资是非常困难的。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多数是知识分子,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缺少融资能力,这是目前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遭遇的无奈。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对文化创意专项资金与创意投资引导基金的建设,以及创新融资产品的开发等手段缓解了一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但尚未形成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商业银行信贷支撑模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相当狭窄(周乾松,2011)。

(五)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

在北京,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文化创意产品的盗版及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所以,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和探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是目前和未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问题。

1.徐文营.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J].经济日报,2011(4)

2.虞雪峰.上海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商烁.基于GEM 模型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析[J].法制与经济,2010(2)

4.郭培宜.北京市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J].北京规划建设,2010(5)

5.李箭峰.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6.周乾松.“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

7.侯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北京人才文化
人才云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京的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