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变化分析

2013-11-23杨金鑫刘德学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3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类产品制品

■ 杨金鑫 刘德学 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0)

相关研究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功不可没,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一直拥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的这种比较优势也开始出现弱化趋势。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状况到底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在比较优势变化状况的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指标都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或是变相的RCA,如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RSCA或RCAS),另外也有学者采用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MS)、纯出口比较优势指数(NEPR)以及净出口比率指数(NTR)进行分析。在产品分类上,一般都是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SITC),并将SITC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8(杂项制品)这两类工业制成品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刘重力和刘德江(2003)、贾彬和甘子夏(2009)均通过测算我国各类产品RCA值,指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已经开始出现弱化趋势。

在对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原因的分析上,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贸易保护等方面。郑宝银和林发勤(2010)认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兰文芳和蒋毅一(2010)列举了一系列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素质不高、生活和教育成本上升等。对此,Yang、Chen and Monarch(2009)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劳动力成本优势依然存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依然突出。

在已有的研究中,一般只计算SITC中一分位大类产品的RCA值,分类相对较粗,无法反映比较优势变化的真实情况,对原因的分析也就难以深入,而单独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深入到各细分行业的研究更是很少见到。本文基于SITC Rev.2中SITC6和SITC8三位数分类,考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在分析过程中,本文选用RCA指数作为国内、国际比较的衡量指标,并参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提出的标准,即:若RCA≥2.50,则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若1.25≤RCA<2.50,则具有次强的比较优势;若0.80≤RCA<1.25,则具有中等的比较优势;若RCA<0.80,则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变化及原因

图1给出了采用我国1980-2010年数据计算的RCA指数。可以看出,总体上,SITC6类产品的RCA值在这些年的变化波动幅度不大。1998年以前,整体上具有次强的比较优势,1998年之后下降到只具有中等的比较优势;SITC8类产品的RCA值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到稳定的抛物线趋势,其中1992-2001年间,RCA值均大于2.5,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其余年间则具有次强的比较优势。

(一)SITC6三分位产品比较优势变化

为分析方便,本文试根据各类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的不同,将SITC6中三分位的51种产品分为以下10大类产品:皮革皮毛制品、橡胶制品、木材制品、纺织品、建筑材料制品、矿物质制品、玻璃制品、陶制品、珠宝制品以及各类金属制品。

从1980到2010年,在SITC6三分位的51种产品中,我国具有极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正在逐渐减少,但拥有次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却在不断增多。2010年,我国仍有将近55%的产品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下面具体分析这些产品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皮革皮毛制品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其RCA值变化不大,整体上具有次强的比较优势。

橡胶制品的RCA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大部分产品仍只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只有橡胶轮胎类产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上升到次强的比较优势。

木材制品方面,随着我国家具、房地产、建筑工程、物流包装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提高家具等产品的退税率,我国的木材制品大都发展到次强的比较优势,但纸和纸板制品却一直只具有较弱或中等的比较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没有造纸业所需的丰富的纤维资源、水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我国造纸业还存在企业规模不大、技术落后、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因而我国虽是造纸大国,但却称不上是造纸强国。

图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RCA值变化趋势图

纺织品方面,我国凭借在原料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国内外市场上的巨大优势,而在此类产品上一直具有次强以上的比较优势。

建筑材料制品方面,目前都具有次强的比较优势,其中粘土和耐火建筑材料发展最快。在高温工业快速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耐火材料的产销量已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比较优势已由原来的较弱发展到了次强。

在各类金属制品方面,由于我国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技术设备水平有限、创新力不足,加上受到制造业需求疲软、价格涨幅过高以及库存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产品都只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只在刀具、小金属器件(如钉子、螺帽等)以及家用设备和制造业中的各类贱金属制品上保持着次强以上的比较优势。

再看其他几类产品。玻璃制品方面,随着我国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类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均由较弱发展到了次强的比较优势。陶制品方面,我国一直是陶器大国,RCA值均在2.5以上。矿物质制品方面,我国在这类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尚不足,一直只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珠宝制品方面,由于低下的劳动生产率、有限的设计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营销理念和强势品牌的缺乏,我国在此类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也一直较弱。

(二)SITC8三分位产品比较优势变化

SITC8类三分位的28类产品均为一些杂项制品,分类较多,因而本文仅将其分为服装类、仪器设备类以及其它各类杂项制品来进行分析。

1980年,我国在杂项制品上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的产品数还不到30%,到了1992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上升到了17种,比例也相应地上升到了60%左右,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至今。下面具体分析这些产品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服装类产品方面,我国一直保持着极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受到其他发展我国家的竞争以及国内各类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优势也出现了下降趋势。仪器设备类产品方面,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我国在卫生设备、水管设施、暖气设备、照明设备、以及光学仪器和设备上的比较优势已经由较弱发展到了极强,光学产品也由较弱发展到了次强。但我国在医疗、计量、测量、控制、摄影等仪器方面还只具有中等或较弱的比较优势。

在其他杂项制品中,变化最大的是家具类和手表钟表类产品。家具类产品凭借其成本优势及优惠的出口退税率,RCA值上升幅度最大,比较优势已由较弱上升到了极强,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家具制造大国。而手表和钟表行业则由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滞后、品牌缺乏、渠道不畅以及出口退税率调低等因素的影响,RCA值下降幅度最大,比较优势已由原来的极强下降到了较弱。另外,凭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我国在旅行用品、手袋、婴儿车、玩具、游戏和运动类产品上一直保持着极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受到各类成本上升及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其比较优势也出现了弱化趋势。其余一些杂项制品的比较优势变化幅度均较小,其中塑料制品、办公及文具用品一直具有次强比较优势,而印刷品、艺术品及古董、金银珠宝制品、乐器和乐器配件则只具有中等以下的比较优势。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整体比较优势已经有所弱化,但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的产品种类还在进一步增多,我国仍是世界上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最强的国家。从SITC6和SITC8中三分位的79类产品来看,我国陶制品、纺织品、刀具、小金属器件、各类贱金属制品、服装类、旅行用品、手袋以及玩具类产品仍然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皮革制品、轮胎、木材制品、耐火材料制品、卫生、取暖、照明、光学等仪器设施、家具用品也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在部分橡胶制品、纸和纸板制品、矿物质制品、黑色金属及贵金属制品、医疗、测量及摄影等仪器设备、手表及钟表、印刷品、艺术品及古董、金银珠宝等珍贵材料制品、乐器和乐器配件等产品方面发展相对缓慢,存在明显不足。

对比典型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仍然比较突出,但也存在一些竞争和挑战。在SITC6类产品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目前已经落后于印度和埃及,在SITC8类产品上也被越南超越。此外,来自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业方面,竞争国增多,竞争强度逐渐加大,而在一些不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上,中国的进步尚不明显。

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为此,我国应继续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逐步将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与生产率优势,转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层次和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意到不同细分行业在比较优势的来源与变化、面临的竞争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特征采取差别化战略,有针对性地引导、鼓励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Dennis Tao Yang, Vivian Chen and Ryan Monarch.Rising Wages:Has China Lost Its Global Labor Advantage [J].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10 (10)

2.刘重力,刘德江.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2)

3.贾彬,甘子夏.比较优势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1992-2007[J].统计与决策,2009(4)

4.郑宝银,林发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10(7)

5.兰文芳,蒋毅一.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分析[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类产品制品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消费者报告!玩具童车类产品3C认证新规发布,7月1日起实施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薪酬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2014年7月重点家电类产品进口统计表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类产品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