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企业界定及其行为与绩效研究

2013-11-23郑皓月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成都63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3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战略

■ 郑皓月 卢 舒(、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成都 630)

可持续发展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分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舆论要求其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包括环境保护等在内社会责任。

本文首先从根本上区分传统企业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即传统企业的单纯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发展,而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在治理结构中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绩效。除此之外,区分两者还要判断其在财务表现上是否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并且,可持续发展企业就其治理结构、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生产经营方式及企业最终报告等方面也不同于传统的同行,二者的比较见表1。可持续发展企业更有可能对社会环境等外部感知作出补偿(如客户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时期,更多的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一种辅助活动。然而,许多并没有将一定实现或无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中央战略目标,本文将其纳入“传统企业”的范畴。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绩效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同其利益相关者休戚相关。陈宏辉曾请“企业界的经理人员对20种利益相关者进行选择,按照入选率50%作为标准,将股东、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分销商、特殊利益团体和社区这十个群体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公司需要通过与投资者长期的沟通交流来建立投资者基础,因此信息是一个关键因素,公司战略执行管理由董事会有效监控,经理层要将其长期的信息在卖方和买方分析师之间传递。按照这种说法,可持续发展企业更容易测量主要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等有关信息。因为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在事前对管理人员就参与范围的定义进行培训,通过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将结果从社会参与过程(社会责任事件参与)和利益相关者反馈给董事会,这样工作流程将更加长期有效。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不仅可以测量区分利益相关者,也可通过相关数据发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财务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因为公司产品在销售过程中,良好的品牌和声誉加大了其竞争筹码。这些结果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会分析相关的数据,这包括公司是否有一个政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使用环境标准以及公司是否旨在改善能源和水的效率。与雇员有关的政策规定上,包括公司是否有一个平等工作机会,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关系,健康和安全的改善情况,还有相关的社会政策,包括企业公民的承诺,商业道德和人权标准等。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在这里对可持续发展企业和传统企业进行比较,本文选取了“BDV数据库中的2011年的100个企业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分类,每类各50家企业,分别就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负债率、流动比率、每股净资产进行计算得出不同类型企业在同一年份的财务指标(见表2)。

表1 可持续发展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比较项目 可持续发展企业 传统企业发展战略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只追求经济利润财务表现 长期价值的创造 当前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高且广泛 参与程度低且片面生产经营方式 人性化经营、绿色经营 粗放式经营企业报告 财务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财会报告

表2 不同类型企业在同一年份的财务指标注:所有的数据都是按2011年财政年度结束后所公布的年报数据。LOW:为低可持续发展企业即传统企业,HIGH为可持续性发展企业。ROA: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总资产总额;ROE: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LEVERAGE: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TURNOVER: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MTB: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总股数。

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行为表现

要了解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行为和性能的影响,需要确定公司对员工、客户、产品已经高度重视,并把社会和环境作为自己的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一部分。此外,需要明确公司已经制定基本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与和正式的公司政策,以及运作程序之间的联系。

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更容易使高级管理人员感受到激励机制与环境。例如,因特尔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将与高管薪酬与环境指标挂钩,并在2008年将能源环境因素与员工红利捆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有高持续性战略的公司,其可持续的增长指的是能够满足现有员工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后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涵盖了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这始终与金融、环境和社会资本的长期保护和改善相联系。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可以直接影响其公司员工并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影响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判断。当一个公司能够与利益相关者签订普通业务合同的基础上,相互信任与合作,有更长远的视野而不是简单承包,这样会遏制机会主义行为。“公司根据经验降低代理成本、交易成本与团队生产成本”(Serafeim,2011),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高级形式。而且这样的影响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不过,这样的影响不是直接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公司战略的一部分,需要时间来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毕竟,各公司的特质,取决于其历史,这种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需要时间来培养。换言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必须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实现。当然,企业也会专注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这样企业战略、治理模式和业务模式都会因此作出改变。本文预计,这些公司也更可能采取更大范围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做法,了解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走向作出规划。

本文研究了匹配的100家样本企业,其中50家列为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而另外50家列为传统公司。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服务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通过企业绩效得以体现。企业文化影响的过程也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的过程,企业文化作为公司内在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所有者利用宣传等方式得到其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见图1)。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其绩效是否会超过传统企业的同行。在一方面,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可能会表现不佳,因为他们为员工提供过多的利益,拥有高劳动成本,还可能因为如销售的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后果和不愿意行贿腐败等原因放弃宝贵的商业机会。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其行为面临着更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也可能会超越传统的企业,因为他们能够吸引更好的人力资本,建立更可靠的供应链,避免因信息价格等造成的争议,与当地政府有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等。

图1 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图

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实证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如下假设: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与其关键利益者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截止到2010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并剔除ST公司与数据披露不全的公司,由于保险公司、银行等财务公司的经营模式从根本上不同于公司,本文将其剔除。并构建一个简单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加权指数测算百分比模式,通过阅读企业发表的报告,如年度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并访问企业网站了解所采用的战略的历史渊源,跟踪公司对战略的采纳程度,以验证此公司是否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最终选取100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文中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检验。

变量及模型的选择。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负责人,他们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运营目标,因此以每股收益作为因变量。根据会计法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则选取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税费、捐助支出作为自变量加以测算,为简化模型本文不考虑相关控制变量。其中,使用应付账款这一自变量判断供应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使用应付职工薪酬,判断员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使用税费来判断政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使用捐助来判断公众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变量统计结果分析。从表3、表4数据可以得出:第一,应付账款的比例为负说明,应付账款的比重较小即公司供应商应付账款还款期限较短。这符合本文假设,企业与相关利益方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双方交易成本降低,供应商积极的合作更带来了利润的增加。第二,应付职工薪酬比例为负说明,应付给员工的薪酬越高,股东的收益越低,这虽然和前文分析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为其员工提供过多的利益,拥有高劳动成本”一致,不过却和研究假设相反,究其原因人力资本投资仍占用企业相当大的投入比重,建议公司除以薪酬作为激励机制外引入其他方式。第三,捐赠所占的比例为正数,说明由于企业从事捐赠等活动时,会增加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好的口碑不仅可以使公司树立正面的形象还使得公司减少了一部分广告费用支出。这将会给公司带来大量客户,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高每股收益。

表3 变量统计结果

表4 SPSS软件检验结果

结论

从总体上看,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与传统企业在同等情况下相比是可以显著提高其绩效的,虽然耗费了一定的运营成本,但却建立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达到了多赢的目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拥有长远的眼光,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注重公司的成长与发展能力。

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其绩效考评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增强绩效结果的真实性与信息的完善度,使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对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反馈和监督可以使企业客观地正视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性的倾斜,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可以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将指标的完成纳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评中。考评成绩优秀的,进行奖励和宣传,宣传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奖励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行为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快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实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1.Brochet, F., Loumioti, M., and Serafeim, G.Short-termism, Investor Clientele, and Firm Ris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2011

2.Choi, J., and Wang, H.Stakeholder Relation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

3.Du, S., Bhattacharya, C.B., and Sen,S.Reaping relational rewards fro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role of competitive positio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4,2007

4.李殿钦.和谐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急需提高[J].中国律师,2005(10)

5.林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契约理论解释[J].新华文摘,2004(24)

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7.刘开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战略
战略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