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春养6个“四”

2013-11-20江苏淮安王庄林

少林与太极 2013年5期
关键词:消化老年人食物

江苏淮安/王庄林

人到老年,生理组织与机体器官渐渐衰老、退化,对外界劣性因素刺激的生理防御和心理应激能力也会下降,身体对疾病的免疫效果大不如前。特别是在万物萌动的春季,老年人的身体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老年人在春季的日常养生保健中,特别要注意以下的6个“四”。

一、春日四忌

1.忌久坐

“久坐者伤肉”。老年人,鉴于漫长低温季节的习惯,由于肢体行动不便,愿意久坐。坐虽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方式,但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在春季应适当多走路,勤活动,“安步当车”,才是健康之道。

2.忌久立

“久立者伤骨”。据有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如果长时间站立,肌肉弹性和韧性会减弱,骨骼脆性增大,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能出现骨折。另外,春日久立会使部分组织和细胞营养失调,气滞血凝,招致春萌疾病。

3.忌久视

“久视者伤血”。老年人如果长时间阅读、写字、看电视,不光眼内肌、眼外肌要消耗比平时更多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春季久视还会导致伤血耗气,产生多种并发症。

4.忌久卧

“久卧者伤气”。老年人精力不如年轻人,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对老人是有利的,然而,在春季一味贪睡或卧床不起,则会使身体虚弱。老年人要顺应“春夏早睡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保持身心的健康。

二、春食四度

1.食速度

更年期以后,人体内分泌等功能趋于缓慢,胃肠的消化功能亦会相对降低。故进食时细嚼慢咽是老年人春季养生的重要方面,这样就增加了食物和肠壁的接触面积,促使消化液分泌并使消化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食饱度

“要想身体好,顿顿七分饱”。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如果在春夏季吃得过饱,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细菌发酵后就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产生腹部不适感。

3.食温度

如果进食过冷或过烫的食物,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消化功能。有些老年朋友习惯进食过烫的食物,这会增加患食道癌的危险性,而进食过冷的食物,又会影响胃肠的功能。因此,饭菜的温度要适宜。

4.食硬度

老人的食物宜温热熟软,切忌黏硬生冷。老年人唾液淀粉酶、胃酸、胃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较差,粗糙坚硬食物不易消化。

三、春情四宜

1.宜服老

人过70岁,生理的各个方面都在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也会接踵而至,因此,老年人不宜超负荷过度劳累,社会活动要适当减少。

2.宜糊涂

当面临家庭或社会矛盾时,装三分糊涂可制怒。保持稳定的情绪,喜怒有节,是保持生理平衡的关键,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3.宜旷情

在春季,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两项户外活动的爱好,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4.宜勤奋

老年人的脑细胞虽然在减少,但在春季勤于用脑的情况下,每天还会有新细胞诞生。脑运动直接促进脑健康,协调控制全身,达到健康长寿。因此,老年人仍应勤学习,勤用脑,不可懈怠。

四、春眠四慎

1.慎运动

春季正是老年人锻炼增加睡眠质量的好时节。但是,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2.慎早睡

俗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放松放松,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一种生气。但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3.慎蒙头

充足的氧气是老年人睡眠时重要的生命活力源。睡眠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如果蒙头睡觉,呼吸受阻,氧气不能顺畅吸入,二氧化碳不能顺利呼出,就会缺氧,导致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

4.慎防病

春季是老年多发病的季节,要重视睡眠2~3小时后因胸闷、气短而惊醒,坐起或站立片刻好转,因此这往往是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平躺时胸闷、气促、需垫高枕头才能安睡,往往是心、脑和肺部严重疾病的兆头。值得提醒的是,动脉硬化、身体肥胖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的老年病人,饭后不宜立即入睡,以免发生中风等意外危险。

五、春健四要

根据祖国医学养生观点,老年人在春天健康养生有四个“要”。

1.身要捂

农谚道:“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若衣着单薄,减衣过快,或汗出当风,极易感受春寒。适当捂一捂,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和春季传染病的发病机会。

2.食要甘

春天正当肝气亢盛之时,木旺克土,可致脾胃虚弱,故“春食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应多食大枣、蜂蜜之类。春食要甘凉、清淡,少吃过于辛温燥辣及不易消化、损伤脾胃的食物。

3.心要伴

春心易动且春情易躁。因此老人需要关心,需要亲情,需要爱,需要温馨而又有欢乐的氛围。很多老人由于儿女不在身边,没人聊天,没人陪伴,觉得孤独、寂寞,易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做儿女的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也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

4.行要健

春归大地,空气清新,宜“广步于庭”,多出户外进行健行活动,郊游、远足、踏青,接受日光浴,在花的世界和绿色的海洋中健行,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六、春体四养

1.养神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人也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黄帝内经》指出应“以使志生”。“以使志生”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老年朋友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修身养神。所谓“修身养神”,是指平日注意品德的修养,不做违心违法的事,少私寡欲,知足常乐,使自己的心境自然平和。

2.养性

是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也就是说,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调节,避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读书、绘画、书法、雕刻、音乐、种花、钓鱼等活动都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特别是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走出家门,去饱览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这是最好的精神调养方法。

3.养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方法。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首先,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寒冷的天气使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易发生运动损伤。充分的活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关节、肌肉弹性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其次,要注意用鼻子呼吸。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也比较弯曲,对空气有加温、加湿作用,能够较好地保护肺脏。

4.养暖

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地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作者声明:版权授予刊载者,拒绝转载与网摘。)

猜你喜欢

消化老年人食物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