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护士站的开发与应用

2013-11-19袁慧颖翁盛鑫罗晶魏冰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作站医嘱无线

袁慧颖,翁盛鑫,罗晶,魏冰

海军总医院 计算机管理中心,北京 100048

YUAN Hui-ying,WENG Sheng-xin,

LUO Jing, WEI Bing Computer Management Center,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对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大大助力了医院的发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区域卫生信息化。现在,大部分医院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HIS,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CIS的建设是医院数字化的发展方向[1-2]。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开发与应用是CIS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住院护士工作站是临床服务最为集中的体现。

1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设计

1.1 系统的网络结构(图1)

移动护士站的工作离不开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3-4]。无线局域网可移动性强、部署容易、组网灵活、成本低廉,很适合医院使用。无线局域网络物理层标准采用IEEE 802.11 g系列协议,在2.4 GHz频段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it/s以上。部署后的无线网络具有高带宽、低功率、保密性、安全性及增容量强等性能。

移动护士站的部署需要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增加无线设备[5-6],如无线AP(Access Point,AP)等。综合考虑覆盖面积、功耗、速度、价格等因素,选用思科公司的 AIRCAP3502E-C-K9作为无线接入设备,无线网络控制器选用1台思科的AIR-WLC4402-12-K9。

无线局域网覆盖病区后,授权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从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接入网络。但是,这在为应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了安全隐患,如非法入侵、数据泄露等。为此必须设计一系列的安全策略,以保护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理论上,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策略、信息加密策略、访问控制策略、防病毒控制策略、网络安全应用策略等。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如下安全策略。

图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1.1.1 采用加密协议

经过比较,我院采用有线等效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协议,使用64位密钥及RC4对称加密算法,在链路层实现加密数据和访问控制。只有用户的加密密钥与AP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访问网络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1.1.2 建立AP地址列表进行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就是将允许访问我院无线网络的客户端MAC地址存入AP的地址列表,实现基于物理地址的过滤。防止未经授权人员,使用非法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对其进行物理隔离。

1.1.3 变更SSID及禁止SSID广播

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是无线访问点使用的识别字符串,客户端利用它就能建立连接。该标识符由设备制造商出厂时进行默认设定,设备安装至病区后要立刻修改,由院方工作人员设置一个较为复杂的字符串,告知院内合法用户,并注意保密。

护士携带PDA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AP接入网络,连接服务器,协助护士的床边操作,并辅助固定护士工作站完成工作。

1.2 移动终端

为了与患者的腕带、条码配合使用,移动终端需要具备无线接入能力和条码扫描功能,同时要求设备轻巧、便于操作携带。综合考虑上述因素,PDA是合适的设备类型。我院选择使用HP的iPAQ 212。

1.3 软件设计

医院原有基于Zigbee的无线护理监护系统功能单一,只能通过无线腕表监护患者的体温、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一旦超过临界值就会发出提示信息,不能完成下达医嘱、执行医嘱、核对医嘱、打印护理单等功能。此功能需要通过移动护士站实现。

移动医护系统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客户端,负责医疗数据的编辑及显示等操作;中间层为应用服务层,采用J2EE 技术,JBOSS 做中间件,负责移动护士工作站与HIS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底层为数据层,独立地建立一些业务表,然后再通过两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来实现无线护理系统与HIS 的数据交换。

PDA体积小便于操作,但是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移动护士站采用B/S三层架构来解决该问题。 B/S架构与C/S架构相比,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使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在这种架构下的数据存储无需占用本地存储空间存储程序,适合硬件存储空间较小的PDA设备。无线护士站以HTTP为传输协议,护士通过PDA根据URL地址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并将获得的结果以HTML形式返回客户端浏览器最终形成用户界面。系统将预先设置好的网址作为默认主页,护士只需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进行登录操作。若软件版本更新,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升级,不需要像C/S架构下对逐台机器进行升级安装。

移动护士站采用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语言是C#,后台数据库版本为ORACLE 10g。移动护士站的功能模块包含病人信息管理模块、生命体征记录模块、医嘱执行模块、查对执行医嘱模块、专科应用模块、统计查询模块。

1.3.1 病人信息管理模块

护士通过扫描患者的腕带,就可以进入病人信息界面。系统界面显示病人基本信息,如床号、ID号、姓名、性别、年龄、护理等级、费用情况和医生等。

1.3.2 生命体征记录模块(图2)

护士每天需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如体温、血压、血糖、出入量等。传统的方式为护士进行测量后将数据记录到专用登记本上,然后返回到工作站再转抄到HIS或者手工绘制表单,环节复杂。手工记录转抄效率低、出错概率高。移动护士工作站采用结构化病例的方式,护士随身携带PDA,测量操作结束后,在相应模板中进行简单的输入或点击,就可以及时地将数据记录下来,软件自动回写至数据库,同时生成对应的护理表单(如体温表单等)。系统自动记录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员等信息。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可以浏览这些病人体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3.3 医嘱执行模块设计

护士根据医嘱要求进行床旁操作,对于不同类型的医嘱执行,系统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检验,护士使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打印相应的检验条码贴于试管或容器上,然后到患者的床旁去采集标本。采集标本过程为:先扫描患者腕带以确认身份,同时系统自动调出待采集的样本信息,再扫描试管上的条码,系统核对无误后护士进行采集操作。彻底解决了标本采集在源头出错进而产生医疗纠纷的问题。

对于输液医嘱,负责配液的护士根据系统中提供的医嘱信息进行配液,护士使用台式机上的护士工作站自动将要配液的医嘱项目生成条码,并且将患者的姓名、床号、配液的医嘱项目等信息打印在输液贴上,并将其贴在配完液的输液器上。配液护士将配好的液体交给执行护士去执行。护士进行医嘱执行时,同样使用患者腕带上的条码来确认身份。先扫描患者腕带上的条码,系统中会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接下来护士需要扫描输液器上的条码,扫描条码的同时系统完成了患者与医嘱执行项目的核对,只有患者和医嘱项目完全匹配时,系统才会提示可以进行操作。

查对执行医嘱,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显示转抄过的医嘱,护士可以查询当前班次所有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医嘱,并在床旁提取、查对。

1.3.4 专科应用模块

在医院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的大趋势下,将移动护士站逐步应用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以及手术物品清点等方面。

系统自动统计出需要访视的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系统自动弹出提醒界面,提醒护士进行相关操作。

(1)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携带PDA扫描患者腕带,核查身份无误后开始。护士向患者说明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移送情况、介绍手术及麻醉注意事项、手术体位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系统中提供大量的动态图像,如手术室内部环境、麻醉注意事项、手术物品等等。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感官认识,缓解了恐惧心理。

(2)术后访视。在术后1~3天,系统设计了对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反馈意见进行记录的界面:① 伤口愈合情况:通过文本编辑框的方式录入;②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复选框的方式记录有无头痛、麻木、感觉异常、意识状态选项;③ 呼吸系统:记录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等内容;④ 消化系统:通过复选框,选择患者是否呕吐、恶心、腹胀等;⑤ 患者意见反馈:通过文本编辑框录入患者的反馈意见。

(3)手术物品清点。系统设计手术物品清点单功能,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器械清点记录。在数据库中建立单独表,记录常见手术及所用器械包和包内器械名称数量。护士打开器械清点界面窗口,手术开始前护士扫描患者条形码,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器械包及物品清单,护士根据PDA 显示的器械逐一清点并记录,有需要添加的物品可以单击增加按钮,清点完毕点击保存。系统自动对比前后物品明细,如前后数量有误系统自动提示,前后数量无误则提交成功。

1.3.5 统计查询模块

查询护理相关的内容,按时间、操作人员、护理项目等索引查询。

2 移动护士站应用效果

移动护士站以PDA作为硬件平台实现了床边操作,优化了护理过程[7-8]。经过1年的实践,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工作质量,以及护士的整体素质。现将实施效果及体会总结如下。

(1)规范护理过程。系统准确记录时间点,整个医嘱执行过程是在系统全程监控下进行的,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腕带扫描与病人身份绑定,保证了正确的病人、药品、剂量、时间和用法,杜绝了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张冠李戴,避免了差错的发生,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保证。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法律性,逐级设置护理人员操作权限,护理记录单在语言、格式、内容方面更加规范、标准,有利于护士自身保护,减少护患纠纷。

(2)降低纸张消耗。原有HIS没有延伸到患者床旁,护士需要打印大量的操作单和治疗单,然后携带这些单子进行床旁操作,而这些纸质单子大部分在操作后都无需保留,只是起到核对的作用,造成纸张的浪费。现在,护士通过PDA就可以进行这些工作,不需要打印这一类纸质单子,降低科室成本。

(3)节约时间。工作站使用前,病房中午记录体温、血压后再转抄至HIS需要50 min左右,现在床旁测量、PDA录入,可以节约20 min左右。移动护士工作站将护士工作站延伸至患者床边,使护士专注于护理操作,增加了直接为病人服务的时间,无需反复书写大量的文档表格,减少填写表格的时间,同时电子模板化的表格确保了打印出的表格字迹清晰、规格统一、数据准确。

(4)量化护理工作与绩效考核。移动护士站可以统计个人、科室、全院的护理工作量,护士长可随时查询历史的医嘱执行情况和各种护理记录的完成情况,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实现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1]龚海.无线网络在医院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4): 21-22.

[2]胡艳珂,周彬,李云桥.我院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8):64-66.

[3]支朝朋.无线局域网在医院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0,8(1):63-64.

[4]李纪奎.医院无线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3):32.

[5]陈丽君,陈英,彭伟萍,等.掌上电脑无线网络护理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6-7.

[6]李建华.基于WLAN 及Web Service 的查房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8):29-30.

[7]沈崇德.无线移动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 (1):45-47.

[8]胡晋阳.临床护理处置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1,6(3):34-36.

猜你喜欢

工作站医嘱无线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无线追踪3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遵循医嘱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