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2013-11-13孙旭龙

科技视界 2013年15期
关键词: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孙旭龙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63715)

1963年3月我国第一部以专业运动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正式文件《国家体委关于试行运动队工作条件(草案)的通知》出台,阐述了包括对专业运动队的管理规范、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全面规划。标志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训练体制与专业运动队机制走向规范化、建制化。我国仅仅二十多年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突破到2008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并金牌数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强国的梦想。“举国体制”从众多质疑中用成就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暴露了太多弊端。所以,寻找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成为当下我国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美国、俄罗斯各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三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四十多篇文献资料,检索有关国内外体育培养模式的资料,并学习了有关教育理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部分专家、学者访谈,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特征。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因素等进行问答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1.1 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1)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群众对竞技体育胜负观念的改变,对竞技体育心态的成熟理性,他们更加想要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乐观生活态度。对国家那种培养周期长、投入资金达、运动寿命短、淘汰率高的培养模式不感兴趣,他们希望切实参与进来。而且我国行政管理制度在深层改革,我国原有的模式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政治制度。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市场经济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大众体育”、“人文奥运”的倡导,竞技体育产品也在扩大,供给主体包括国家、市场和社会。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变更为国家、市场和社会等多种培养主体。由于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广,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市场改革也有成效。如今,除国家、高校等传统方式外,还包括俱乐部培养、个人家庭式培养和集团制培养等多种并存的局面。

3)多元化的改革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兼容并存于各有侧重相结合。达到国家、市场、社会共同培养、互助互利。实现公平,提高效率。

所以,在众多形势都在改善的情况下,我国竞技体育田径应该借着这股东风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尽早做到与时俱进。

2.1.2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举国体育”下三级训练网式的“一条龙”模式。穆国华、邵明海[1]在《我国三级训练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的综述》中详细阐述了我国三级训练网的形成过程,文中提到:我们国家参加国际大赛的运动员几乎全部有体校的经历,都是三级训练网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成功说明了我们的策略是在一定时期正确的。“三级训练网”模式基本构架:

图1

第一阶段是普及选材阶段。第二阶段是培养成才阶段。第三阶段是高水平训练展现阶段。

虽然我国在“举国体制”下的培养模式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的成就。但高投入低产出、模式固定缺乏创新、信息反馈效率低下、重视运动成绩忽视文化教育、运动员淘汰率高,最后难就业。而社会转型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社会资本的参与需求增强,对国家培养的主导地位逐渐的弱化,对学校培养的主体地位进行突显,各种培养模式的产生成熟。使国家、市场、社会紧密相结合,相互交叉、相互补短,既能各取所需,又能共同培养。所以,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尤为紧迫和重要。

2.2 美国模式

美国有着完整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池建[2](2009)通过对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发现美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 “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俱乐部辅助运动员成长。

图2

同时商界也会投资有潜力的运动员和运动队。这一切都是强调美国的人才培养都是以运动员为主体,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2.3 俄罗斯模式

俄罗斯的基本是沿袭前苏联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为依托,较为系统规范。从运动员的选拔、培养都已完整的体系。教委、体委联合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运动员的责任。

图3

模式主要包括:基础层以中小学代表为普及;培养成型层以学校专项培养班、教体委部门和工会组建的少体校,选拔后进入最高层。最高层为成才展现层,是以体育学校、高级运动技术学校和国家级训基地为主,担负培训国家运动员的任务。所以国家队成员主要在这些机构中选拔。

3 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放眼世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为了各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也应重视这条道路。在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共同承担下,与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培养运动员。借鉴国外成功培养模式,我设计出一培养模式作参考:

图4

主线以“小学——中学——大学”为基准,国家集训中心是集中所有优秀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训练选拔的场所。体校、俱乐部进行辅助相互补充。教育部门与体委联合管理下,从根本上解决学训矛盾。同时,也能形成些更具发展潜力的机构,如俱乐部等。通过代表俱乐部比赛,能够一定程度解决现役运动员的实战经验不足和生活费用问题。这也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规律、竞技体育技能形成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在就业问题。

4 结语

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以业余体校为基础,选拔入省市工体队最后国家队,但是运动员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不高,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中小学为基础,大学为主要发展阶段,培养的运动员不仅需要培养体育专项能力高超,同时也在培养文化知识和思想水平较高的;我国原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美,学训矛盾尤为突出,不利于运动员的发展;设计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现体育徐回归教育的可行性,真正达到“体教结合”的目的。既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体育水平,又能使运动员退役后得到妥善安置。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穆国华,邵明海.我国三级训练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的综述[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4:4-5.

[2]池建.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刘建国,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5(2).

[4]彭雪涵,黄衍存.校体联合:体制转型时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