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大学生英语词汇磨蚀现状研究

2013-11-12赵冬梅

关键词:汉族藏族英语词汇

赵冬梅

(西藏民族学院外语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又称为“语言流损”“语言耗损”,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退化或丧失的现象。(Jimenez,2003)作为一种动态的自足体系,语言可以习得、保持、迁移及干扰,同时也可以忘却或磨蚀。除语言习得情况外,当今学者和教育家也非常关注学习者在停止习得或学习一段时间后的目的语遗忘情况。就我国现状而言,英语仍是一门外语,也缺乏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缺少对英语接触和练习的机会,因此,学习者不但具有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也具有遗忘和丧失语言的能力。

词汇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词汇则是语言交际的核心。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1972)认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可见在语言的运用中,词汇起着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被试对象,将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加以比较。其中,语音的磨蚀程度最低,语法居中,词汇的磨蚀程度最为明显。我国学生的大部分英语输出练习都在课堂中进行(胡敏,2008),所以当学生习得词汇以后,如果不重视输出环节,就无法达到强化记忆和构建语言知识的效果,就会加剧词汇磨蚀。

藏族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情况与汉族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区别。藏族聚居地区的学校普遍实施本族语与汉语同时教学的方式,英语为他们的第三语言。这些学生在学习、理解英语的过程中,要面对三种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冲突。苗静泽等(2010)调查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英语词汇、语法学习上的差别。调查发现,藏汉语虽属同一语系,但处在不同的语支,因而在思维上藏汉语存在着较大差异。调查中,61.5%的被试藏族学生把单词视为英语学习中的头等大事,而只有47.1%的被试汉族学生把单词视为很重要的部分。针对藏族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对藏族大学生的英语词汇磨蚀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 抽样调查

国内很多学者(李桂艳,2008;史晶&张珏东,2009;袁德玉,2010)就汉族大学生的词汇磨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关于藏族大学生的词汇磨蚀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1.调查对象:笔者在西藏某高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名藏族学生和40名汉族学生进行了实验。被试学生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限为7年,英语程度达到中等水平,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他们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每周进行两次授课。

2.调查形式:对被试学生采取词汇测试的方法。根据Oxford的理论,选词填空是有效测试学生词汇水平的练习,这种练习也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在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对第一单元中所学的三十个高频词汇进行了选词填空测试。其中,80名被试学生参加考试,全部回收,全部有效。三个月后,笔者又对学生进行了词汇测试,其中包括第一次测试的三十个词汇。其中,80名被试学生再次参加考试,全部回收,有效试卷76份,藏汉被试学生各38份。。然后,笔者使用SPSS软件将被试学生前后两次词汇测试的成绩统计出来,并进行比较。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为被试学生在前后两次词汇取得的测试成绩的比较。从表一看出,藏族学生第一次词汇测试的均值为73.391,标准差为 23.136;第二次测试均值为 50.882,标准差为28.363。两次测试 F值为 4.251,p值为0,表明两次测试结果的差异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第一次测试的均值为74.422,标准差为24.726;第二次测试均值为56.821,标准差为29.790。两次测试F值为6.132,p值为0。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对目的语词汇接触的减少,藏族和汉族学生目的语词汇会发生显著磨蚀。

表1 被试学生词汇磨蚀前后测试成绩比较

表2中,笔者将藏汉族学生在相同的磨蚀期内磨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藏族学生两次测试之差的平均值为22.509,标准差为10.239。汉族学生两次测试之差的平均值为17.601,标准差为8.651。藏汉学生英语词汇磨蚀程度F值为2.438,p值为0。结果显示,藏族学生英语词汇磨蚀程度高于汉族学生英语词汇磨蚀程度,两者差异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藏汉学生词汇磨蚀程度

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第一:两次词汇测试成绩有着显著差异,表明藏族与汉族学生在某段时期后,英语词汇都有一定程度的磨蚀。第二,藏族学生在相同的磨蚀期内,英语词汇的磨蚀程度高于汉族学生。

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以下分析。

第一,磨蚀时间可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4年(含4年)以内,4-8年,8年以上(倪传斌,2009)。本研究中,英语词汇的磨蚀期限设置为三个月。在这个时间跨度内,虽然程度较低,但还是会导致词汇磨蚀。

第二,在本研究中三个月的磨蚀期内,被试学生虽然仍然进行英语课堂学习,但对目标词汇接触量减少,甚至几乎没有接触,所以词汇磨蚀比较明显。与目标词汇接触量的多少会影响被试学生对目标词汇的掌握程度;同时,目标词汇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接触与练习的减少直接导致词汇的磨蚀现象。

第三,藏族大学生由于自身在语言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英语词汇磨蚀的程度大于汉族学生。藏族聚居区,尤其在牧民居住区,普遍使用藏语进行交流。大部分教授英语的教师是汉族教师,因此藏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还要理解教师用汉语做出的解释,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也是通过汉语来进行学习,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比汉族学生存在更大的困难。

三 藏族大学生词汇磨蚀情况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

1.外语教学者应该注重对藏族大学生的强化训练,增加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防止语言产生遗忘退化现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然后勤练习目的语可以避免由环境因素造成的语言耗损。

2.增加输出渠道,完善英语习得过程。与英语的接触对藏族大学生日后词汇磨蚀的速度和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以致用是克服语言耗损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和场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练习机会,并通过阅读外文报刊杂志、看外国电影等增加对目的语词汇的接触和使用机会,从而降低词汇磨蚀程度。

3.改善英语词汇习得方式。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对学生的英语磨蚀有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藏族大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并根据英语单词的特点结合语境讲解词汇,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猜测词义。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藏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期间语言磨蚀现象不可忽视。如果大规模的学习伴随的是大规模的遗忘,那无疑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结合词汇教学的重要地位,词汇磨蚀研究可以说是英语磨蚀的研究重点,成为语言磨蚀其它部分的研究基础。英语教学者要对藏族大学生的词汇磨蚀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特质,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藏族大学生尽量克服语言损耗,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1]胡敏.母语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比较及对语言磨蚀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8,9(1).

[2]李桂艳.大学英语词汇磨蚀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8,13:83 -84.

[3]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179 -185.

[4]史晶,张珏东.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3:167-168.

[5]Jimenez,A.F.J.Linguist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during and after a Study Abroad

[6]Experience[D].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3.

[7]Wilkins,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mold,1972.

猜你喜欢

汉族藏族英语词汇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