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山侨乡外来英语语言文化现象初探

2013-11-12

关键词:外来语台山侨乡

陈 航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江门 529090)

广东台山市,原名新宁县 (1914年改称台山县),是著名的侨乡。台山方言 (Toishanes)是四邑方言的代表。它不光流行于台山侨乡,而且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埠。在北美唐人街 (Chinatown),台山话初期被视为中国的 “国语”,与 “大世界语”英语相对,被称为 “小世界语”[1]。对台山方言外来语,学者们有的称之为 “台山英语”,有的称之为 “异化词”,有的称之为 “半唐半番”或 “半唐番”。无论是 “台山英语”还是 “异化词”、“半唐番”,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都是指台山方言中的外来语,特别是指以英语为主的台山方言外来语。但以往对台山英语的研究,仅停留在对流行的英语词汇简单罗列的层面,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台山侨乡外来英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译音特点,提出将其作为一个独立论题加以深入研究的设想。

一、台山方言外来语产生背景

(一)谋生需要

一方面,19世纪出洋的台山华侨,基本上是文盲,没有专门的技术,多为社会下层的体力劳动者,是早期唐人街主要的劳动力来源。早期北美的唐人街有三大以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支柱产业:洗衣业、餐馆业以及杂货零售业。特别是洗衣业,以白人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2]。早期华侨在与洋人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在无意识中被动地接触和使用英语。例如,19世纪30年代在纽约出现的洗衣工厂,台山华侨叫做 “洗衣偈”,是因为“偈”在台山口语中与 “机”同音[3],洗衣机(washing machine),台山方言译音:窝盛,袜申。又如:熨斗 (iron),台山方言译音:埃安。再如:银行支票 (bank check),台山方言译音:崩赤。另一方面,由于在北美洲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巨大的文化差异给他们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十分强烈,“落叶归根”意识更是深植在心中。绝大多数华侨不断地从自己少得可怜的劳动报酬中抠出来血汗钱汇回家乡,以此拉近与家乡的联系。据清光绪年间知县李平书在其所著《宁阳存牍》记载:“宁邑地本瘠苦,风俗俭朴。同治 (1862—1874)以来,出洋日多,获资回华,营造屋宇,焕然一新。”可见,19世纪后半叶,海外华侨与海外资金已经频繁流动于美洲国家与台山侨乡之间,内外交往频繁。华侨回乡省亲,兴业建校,互通侨情,交谈中夹杂着一些英语,或字或词或句,这就使台山方言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外来英语。例如:华侨回乡探亲、会友、寻根、拜祖等活动中,中英混合语出口皆是:饮茶请宴争着付款—— “比钱” (pay money),请辆出租车—— “的市”(taxi)送姑母回家,见到亲人没礼貌,只看—— “眼碌碌”(look look)不打招呼。众多例子说明,“台山英语”产生于海外唐人街,并由华侨传回侨乡。

(二)交际需要

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具有出洋谋生传统的台山人如潮水般涌向美国,加入了当地 “淘金”以及 “筑路”的华工队伍,成为华工中最主要的力量。19世纪后期,因工作竞争,美国白人对华人产生仇视,掀起排华运动 (1882-1943),华人所受的制裁如:对华人矿民每月强迫征收20美元的税款,但其他种族的矿民却不需缴纳分文;禁止华人出席法庭作证,禁止华童上学受教育等[4]49。在受到种种歧视和打压的情况下,先侨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要抵抗外辱、争取正当利益,只有团结起来,依靠组织的力量维护华人的权益。例如,1895年在美国加省(California)成立非谋利组织同源会 (1904年改名为同源总会),并在加省政府立案,目的就是为美国所有的华人争取宪法上应得的权利,消除种族歧视[4]63。社团领导在争取和维护华人利益的过程中,不得不与白人社会打交道,在交际当中讲英语,如新宁铁路的创办人陈宜禧 (台山六村人)当年就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4]79。这种带着浓重台山乡音的英语,目前仍在台山方言中存在,例如:律师(lawyer),台 山方言:来呀[5];又 如,保 释 (bail out),台山方言:表斗等。

(三)心理需要

台山华侨长期生活在美加等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深受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台山华侨顺应潮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吸收当地异质文化,加以创新,使之成为华人文化的一部分,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一些生活和语言习惯。还有一些 “金山伯”认为,英语是世界语,如果能在家乡讲几句,那是一种光彩的事情。他们日常言谈中有意无意地搀和着英语,这让家乡民众尤其年轻人感到好奇,也跟着 “金山伯”学讲带有浓重家乡口音的英语,并以此为时髦。英语外来语作为一种新的口头词汇在台山青年人中风行开来,甚至成为有型有款有派头的标志。这种语言现象,体现了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仰慕和追求新奇时尚的心理。例如:老表相见亲热挽臂—— “揽住”(arm),伯父给五百元支票—— “美赤” (check),添置新沙发——“梳化” (sofa),朋友送十二件名牌衬衣—— “一打”“恤衫”(dozen shirts),赠送礼物时谦虚说很少—— “呢多”(little)、不成敬意等。

二、台山方言外来语研究现状

台山方言外来语,最早书面表达形式应见于1909年创刊的 《新宁杂志》中的告白。 《新宁杂志》在海外华埠广为传阅并深受欢迎,成了华侨了解乡情的最主要途径。《新宁杂志》还在1978年、1985年、2007年和2010年先后多次以列举词汇的形式谈到 “台山英语”现象。“台山英语”还曾经出现在侨乡的 “口供纸” (confession paper)上。台山博物馆收藏有一份1913年的口供纸—— 《伍时璞口供》,该口供纸是台山人伍时璞为移民美国而准备的必读资料,基本上使用口语编写,现摘录带外来语的句子如下:

问:汝大伯头上有唛头否?(唛头即英文mark,意为标志、符号)

答:我大伯右边云将 (太阳穴)有○ (痣)人。

还可以从以下著作、杂志和一些学术论文中了解到台山方言外来语的研究现状。

著作:1.刘重民编辑的 《台山县华侨志》,第二章 “华侨的贡献——华侨与侨乡生活”中提到独具台山特色的 “台山英语”,还列举了包括生活、食品、用具、玩球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共44个,其中字母 “OK”代 表all correct。又 如:邮 票(stamp),台山音:士担,在江门市五邑华侨博物馆中,也可见此例。2.黄剑云、陈添浓等编著的《台山通略》,在 “方言略”部分提到有中、英文结合的 “异化语”是台山方言的四个特点之一,并附有30个例词。这也是首次把 “台山英语”作为台山方言特点之一的文献记载。3.梅伟强、张国雄主编的 《五邑华侨华人史》,第129-136页,谈到五邑方言的特点之一是:“夹杂着大量外来语 (英语)”,并附有135个外来语例词,包括文化体育、食品饮料、机电建材工具、日常生活用语四类,和动词、量词两类。

杂志:1.原江门杂志 《挚友》,1996年7月至1998年12月共30期,笔名 “老海”的作者,共提到了300余个 “侨乡外来词”。“老海”是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原广东教育学院)谭海生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2.江门侨刊 《五邑乡情》2012年第2期,旅美华侨缪绍荣提到 “台山方言番话多”现象。

还有一些学者在其学术论文中也提到有关台山方言中夹杂英语的现象,如张国雄的 《五邑文化刍议》(1999),欧济霖的 《简析五邑方言》 (2000),郭晶的 《五邑华侨与华文报业》(2000),叶玉芳的《浅谈 “半唐番”台山话》(2012)等。

纵观以上文献,无论是著作,还是杂志、论文,对台山方言外来语的研究,仍仅停留在对最流行的英语单词做一些分类罗列,或只是提到台山话中有英语的现象。如何从侨乡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如何从语言学角度去分析台山方言外来语的特点等,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语言学专家或者方言学者,对台山方言外来语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

三、台山方言外来语特点分析

(一)“有音无字”特点明显

台山方言流行一些很独特的词汇、句子,有的口语能说出来,但无法写出来,有的词句字义在中文字典里也找不到任何解释。这种中英夹杂、有音无字的台山话本身就是一种奇巧有趣的语言现象。例如锅,台山音读 “镬”,结果英文译锅为“WOK”;白菜译为 “BOK CHOI”:又如枇杷,台山人称为罗橘,故英译为 “Loguat”,只有台山人知道是枇杷,外地人却不知所云。如雪豆,台山人称荷兰豆,而在美国则称为China Bean(中国豆)。又如蕃茄酱,英文写成 “Kelchup”,很明显由台山话而来。又如:打排球、篮球中的暂停叫come out,台山的居民表达流利自如,但却不知中文如何表达。又如:英文What the fuck you say?(你到底说什么?),台山话:你讲乜LIN啊?

(二)单词居多,句子少见

台山方言外来语中,词语居多,很难说成句子,句子甚为少见。例如:台山方言叫球为 “波”(ball),打球叫 “打ball”,好球叫 “骨波” (good ball),主攻手跳起把球打过去叫 “爸市”(pass穿过),球打出界外叫 “倒晒”(out side出界),打球手触网叫 “卡聂”(touch net触网),球赛双方打成满分平手叫 “酒市”(deuce平手),双方交换场地叫 “请晒”(change side换另一边),打篮球防守叫“唛波”(mark ball注意球),远距投篮叫 “浪术”(long shoot远投),如果要说有句子的话,仅见Two mark one(打篮球、排球中的两人防守一人)。

(三)译音准确性差

台山方言外来语很多词汇都是 “金山伯”传回侨乡的,基于台山乡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金山伯”所讲的台山英语与标准英语比较,发音本来就不标准,再由台山乡音浓厚的居民 “鹦鹉学舌”,所讲出来的 “台山英语”更有以讹传讹的嫌疑,所以很多台山方言外来语的发音与标准英语发音相去甚远。例如,摩托车,音译 “差古”与英文motorcycle发音很不相符;纽约曼哈顿有家银行叫National Republic Bank of Manhattan,中文称作 “民铁吾共和银行”,对于这个中文翻译许多人感到一头雾水。原来, “民铁吾”是台山话对 “Manhattan”的音译——就是现在所称的 “曼哈顿”[6]。又如:台山方言有一外来语 “倒劳” (all全部),很多人常不离口,其用意包含范围很广,如:要把无关的东西 “倒劳”丢掉,要把纸笔墨 “倒劳”拿来书房,要将今天该做的事 “倒劳”做完才好,等等。外地人听到台山话 “倒劳”两字,就觉得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意。

(四)“借贷”形式多样

台山方言中夹杂着的这些英语,也叫外来语,外来语又称借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中那些从其他民族语言吸收过来的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语言论》中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 “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台山方言中的借词初期以音译形式居多,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有以下3种 “借贷”形式:

1.音译。音译法主要用来吸收西方语言文化中的新概念新事物,也是汉语吸收外来语的最主要方式。当外来英语最早引进到台山方言中时,在汉语中通常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只能用方言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纯音译法简单、直接、有异国色彩,是台山方言引进外来语最早最直接也最多的方法。例如下表所示:

anner(美)分 仙 cent 自助餐 报菲 buffet四分之一 (15分钟)骨 quarter 保险 燕梳 insurance圣弗朗西斯科市 三藩市 (旧金山)San Francisco 悉尼 雪梨 Sydne普通话 台山方言 英语 普通话 台山方言 英语小提琴 梵铃 violin 扳手 士巴拿 sp y

2.意译。保留原词的意义,改变其形式。纯意译特点的外来语,其功能、指称和语用意义得到保留,但言内意义和发音被忽略。纯意译法是外来语翻译中又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主要用于引进意识形态、思想观念方面的词语和标识新事物。例如,美国白宫:white house,绿卡:green card,马克思主义:Marxism等。

3.音意兼译 (或中英结合)。即音译加辅助解释性汉字,其中一半是台山方言、一半是英语,但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 “中英合璧”之韵味。这类词汇构词特点简练,确切生动,反映出创造者的机智和幽默感,是 “台山英语”最具代表性的外来语。在台山方言外来语中这种例子很多,而且也易于为侨乡人民所接受。

第一种:英文+中文:这类借词主要由英文的动词与中文的名词组成动宾结构表现出来。如:book台 (订桌吃饭),walk路,意为走路。

第二种:中文+英文:这类借词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动宾结构:由中文的动词与英文的名词组成。例如:皱face(扮鬼脸)、搭lift(乘电梯)、讲Fun(讲好玩、有趣的事情)、起bank(到银行提款)。②副词修饰形容词:由中文的副词来修饰英文的形容词,主要用汉语的 “好”居多。例如:好nice(很漂亮,很好)、好cheap(低级)、好high(飘飘然、痛快)等。

先侨们所讲的 “台山英语”,仅是纯粹的台山方言译音,大多发音不准,不合语法规范,这反映了当年台山华侨知识水平偏低、文化素养不高的主观事实;另外,英语毕竟是和汉语不同的另一语系,本身学习难度就很大,这是早期华侨、侨胞很难学好和说好英语的客观原因所在。但在台山侨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人仿学这些 “台山英语”,并广为流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说台山英语是很自然的现象,说话者根本不知道是英语,也根本不会问字义出处,约定俗成了,这说明他们已把这些外来语当成了台山方言的一部分。

四、台山方言外来语的研究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一百多年来,台山方言外来语早已渗透于侨乡人民生活、工作、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论是80岁的老太太还是90岁的老爷爷,哪怕没有进过学堂,没有学过文化知识,都会讲几个外来英语单词,但如果你问他们:知不知道所讲的 “老man”或 “老man婆”就是外来语?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也不清楚这一事实,以为这就是世代相传的台山方言而已。问题是,随着无意识会讲外来英语老一辈人的远去,新一代侨乡人对标准英语认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台山方言外来语,正面临着消亡的可能,所以对于曾是台山方言特色的外来语,应该加快收集整理的步伐,并尽可能以书面文字或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台山方言外来语是近代中外文化交融的活化石,是台山侨乡语言文化的一个历史印记,文献资料应该记载并保存这么一段历史。台山方言的许多外来语还有可能是粤方言外来语的蓝本,同时也有可能是香港地区方言的源起,特别是台山方言及外来语对香港一些地名译音有着直接的影响,如香港地名 “尖沙咀”的英文译音为“Tsim Sha Tsui”,就是一个很好的台山方言的例子,这些都有待深入探讨。

[1]秦牧.在 “小世界语”的故乡 [J].新宁杂志,1990(1):41-42.

[2]张国雄.唐人街经济结构中的五邑华侨因素 [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0-44.

[3]方富尔.纽约华侨洗衣馆的变迁 [G]//政协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24.

[4]陈英福.美国华人沧桑史 [M].台山:台山市华宁彩印有限公司,2005.

[5]余召南.最新华英会话全璧 [M].台山:华侨合作社,1930:128.

[6]郑佩瑗.文化专题课从语言分析切入教学初探——四邑话与五邑文化课例分析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1):157.

猜你喜欢

外来语台山侨乡
原来它们是“外来语”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户盈利,这家品牌苗在台山养虾圈一夜爆火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八台山独秀峰
从中韩外来语发展看全球化时代外来语对文化的影响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浅析英语外来语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