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分析

2013-11-06王东东焦树林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缺水增长率贵州省

王东东,焦树林,梁 虹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分析

王东东,焦树林,梁 虹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以贵州省为例,依据城镇化的重要指标(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综合分析了贵州省经济发展与区域缺水之间的关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城镇化发展幼年期的黔西南、黔南州等地区的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相对较小,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水资源消耗较少,水资源使用效率低;处于城镇化发展期的六盘水、铜仁等地区的GDP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率相对较大,城镇化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危机加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突出;处于城镇化发展成熟期的贵阳、安顺等地区的GDP增长率较大但人口数量变化率很小或出现负值,城镇化水平较高,水资源利用率较高、供需平衡合理。

贵州;城镇化;水资源供需分析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基本上在1100mm以上,尽管降雨量不少,由于地形地貌原因,造成了结构性和功能性缺水,这对贵州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生了较大影响[1]。下面,笔者对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贵州省城镇发展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以社会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的2个典型指标GDP增长率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依据,基于数学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建国以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与干旱缺水之间的关系,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中国水旱灾害》、《贵州省水资源公报》以及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实地调研报告。

2 结果与讨论

水作为人类必需和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下面,笔者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贵州省水资源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1时间尺度上

对贵州省从建国至20世纪90年代的GDP和人口的增长数据以及干旱缺水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笔者采用5年或者3年的时间尺度。贵州省经济、人口及干旱年份数据表如表1所示。分析表1数据,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1)与其他时间段相比,1958~1962年人口增长率和GDP增长率最小,而干旱年份在5年内出现了3次(分别出现在1959、1960、1961年)。说明该时间段水资源处于非平衡状态。

(2)1971~1975年的GDP增长率为10%,二、三产业比例为1.1%,人口增长率116.07%,而非农业人口比例出现了负增长(-0.64%),其中2年出现干旱缺水情况;1976~1980年GDP增长率为94%,二、三产业比例为10.7%,非农业人口比例为0.04%,该时间段没有出现干旱缺水现象,说明水资源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

(3)在1981~1985、1986~1990年2个时间段中,二、三产业比例和非农业人口比例有所加大,而干旱年份在5年内出现了2次(属于重度干旱),由于该时段内严重干旱缺水,说明水资源基本上处于严重非平衡状态。

表1 贵州省经济、人口及干旱年份数据表

图1 贵州省各地区GDP和人口增长率对比图

2.2空间尺度上

贵州省各地区GDP和人口增长率对比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GDP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是铜仁地区、贵阳市、黔东南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遵义地区、黔南州和黔西南州;贵阳市、遵义地区及安顺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负值,这说明上述3个地区城镇化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虽然GDP和人口增长率的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但能反映各地区城镇化的相对发展速度,由此将贵州省各地区城镇化过程分为以下3类时期[3-5]:

1)幼年期 GDP和人口增长率较小,该区域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资源消耗较少,水资源使用效率低,目前黔西南、黔南州等地区处于该时期

2)发展期 GDP和人口增长率较大,该区域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因而要注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目前六盘水、铜仁等地区处于该时期。

3)成熟期 GDP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率很小或出现负值时,该区域城镇化水平发展较高,且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合理,水资源利用率较高,目前贵阳、安顺等地区处于该时期。

3 结语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利用数学统计方法,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综合分析建国以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与干旱缺水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贵州省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梁虹,周亮广.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和经济发展区域匹配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4):104-108.

[2]焦树林,梁虹.贵阳市水资源承载状态时空特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21-26.

[3]刘恒,耿雷华,陈晓燕.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3,14(3):265-270.

[4]周文智,赵春明,周振先,等.中国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5]雷社平,解建仓,阮本清.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相关分析理论及其实证[J].运筹与管理,2004,13(1):100-101.

[编辑] 李启栋

P962

A

1673-1409(2013)22-0032-02

2013-05-13

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项目[黔科合计省合(2012)7005号]。

王东东(1988-),男,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缺水增长率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