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笋覆盖“双百万”“绿色银行”显成效

2013-11-05撰文江永华

浙江林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衢江区示范户毛竹

●撰文/江永华

竹产业是绿色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进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产业。衢江区现有竹林面积46.3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5.7%,立竹总量6797万株,资源储量列全省第四位。2011年3月,衢江区部署开展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重点推广毛竹覆盖“春笋冬出”技术、毛竹覆盖“冬笋多发”技术、雷竹覆盖技术,每年建设竹笋覆盖示范基地100亩,新增竹笋覆盖产值100万元以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共培育示范户124户,覆盖竹林面积218亩。

深入推进竹笋覆盖行动

分步实施,计划先行。按照“典型引路、技术推广、农户自愿、基地规划、分批建设、逐步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思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现场评估竹林立地状况,摸清适宜开展竹笋覆盖的基地范围。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详细制定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规划和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并建立示范户档案。2011年,全区建成竹笋覆盖示范基地106亩,培育示范户60户,实现新增产出146万元。2012年,又建成竹笋覆盖基地112亩,新增示范户64户。

科技推广,培训先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印发相关竹笋覆盖技术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到衢江区进行培训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区、乡两级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省内竹笋覆盖成功的示范基地现场参观学习,让广大示范户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竹笋覆盖技术。同时,进一步加大示范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保障,资金先行。把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惠民举措,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做好项目包装,全力向省、市林业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同时,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健全现有竹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每年安排60万元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完善竹林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加大对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奖励力度,为竹笋覆盖技术在全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抱团合作,机制先行。为了让产品真正变成商品,提高市场价格、降低生产成本,衢江区立足区情实际,积极引导竹农组建“企业+基地+农户”等各类生产经营模式的竹笋专业合作社,并与市内各商场、菜场、酒店开展对接,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同时,全面推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严控、统一品牌包装、统一采收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有效提高竹农生产组织化程度,降低农资和劳力成本,提高产品销售收入,使基地建设逐步迈向标准化生产轨道。

“绿色银行”成效初显

基地亩产连创新高。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开展以来,先后在全旺、周家、灰坪等镇(乡)建成一批示范基地,基地亩产连创衢州市新高。如全旺镇红岩村毛竹覆盖示范基地,2011年亩收入达到1.08万元,成为衢州市第一个毛竹万元山,被群众形象地比喻为“毛竹盖一盖,收入一万块”。其中最贵的一根毛笋卖到200元,成为全省单价最高笋。基地示范户余正中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示范户”,并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今年该示范点4亩覆盖基地竹笋收入再创衢州市新高,最高单产达到2.7万元。

示范户余正中喜获基地今春第一根春笋

农户增收成效显著。竹笋覆盖技术的推广,大大提升了毛竹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林农增收。周家乡丰上清村示范户舒林才400平方米的竹林毛收入近2万元,折算成每亩收入可达3.3万元,成为全市雷竹单产收入最高的竹林;示范户舒小红一根雷笋卖到24元,一天卖笋收入就有647元;示范户舒培芳400平方米的雷竹覆盖后一周就开始出笋,平均每天能挖笋5公斤多。最多一天挖了16公斤,卖笋收入576元,仅仅26天就全部收回覆盖成本。灰坪乡示范户李宏伟通过毛竹覆盖实现冬笋多发,最多的2平方米竹林竟长出7根冬笋,仅冬笋一项亩产值就达到7244元,加上竹材和后期春笋,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据测算,自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开展以来,全区竹农累计实现增收327万余元。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周家乡丰上清村下清源自然村现有3个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户的带动效应,全村80%的农户实现雷竹覆盖,每年雷竹覆盖基地都在60亩以上,仅竹笋一项,该村群众每年可增收近80余万元。同时,基地辐射带动附近周家村、相对村、龙园村的林农种植。2012年11月,全省毛竹覆盖“双百万”示范行动推进现场会在衢江区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140多名林业技术推广首席专家和示范户参加。会上,该区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高度肯定。

“百亩百万”潜力无限

可再学经验。衢江区竹笋覆盖“百亩百万”示范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省内许多成功推广该项技术的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宁波市鄞州区示范户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雷竹两次覆盖技术,把出笋高峰期控制在春节前价格最高的10多天,每公斤竹笋最贵卖到110元,每亩收入达到6.2万元。湖州市吴兴区毛竹示范户把雷竹覆盖技术运用到毛竹林,使得毛竹春笋的出笋期提前到春节前后,每公斤春笋卖到40多元,2.3亩毛竹林仅竹笋收入就达7.2万元,每亩收入达到3万多元。两相对照,衢江区竹笋覆盖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应当加强交流取经,深化学习实践。

可再挖潜力。竹笋覆盖技术要求高、投入高、回报高,是竹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从衢江区目前的成功经验看,毛竹、雷竹覆盖示范基地的亩产值都达到万元以上,平均产值约1.5万元,最高达到2.7万元,而每亩的覆盖成本约8000元左右。按最低每亩收入1.2万元计算,纯收入可达4000元。全区现有竹林面积46.36万亩,共有5.7万户15.6万人,户均8.1亩。如果按每户覆盖半亩推算,仅此一项,每户可增收2000元,15.6万竹区群众可实现人均增收731元。如再加上带动其余基地及竹加工产业的发展,人均竹业增收可达1500元,基本可以实现“富民壮村强乡镇”目标。算清“经济账”,更坚定了衢江区挖掘竹产业潜力,发展覆盖技术的决心。

可再探市场。目前,衢江区竹林覆盖的雷笋和春笋主要销往城中的各大酒店,因为数量较少,又是定向供应,销售渠道单一,竹笋销售价格尚不理想。与宁波、湖州相比,市场也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同样是雷笋,相同时间上市,宁波、湖州一带每公斤可卖到100元以上,但在衢州,每公斤只能卖到约40元,价格相差一两倍。究其原因,主要是宁波、湖州一带竹林覆盖形成规模,竹农联合打开了市场,销售价格上扬。今年1月,宁波客商到周家乡丰上清村收购雷笋,价格每公斤50元,承诺“有多少收多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雷笋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客商的需求。可见,如果全区能进一步扩大雷竹覆盖规模,增加产量,打开外地市场指日可待,竹笋的销售价格也有望再提高。

可再优政策。根据现有政策,竹笋覆盖示范户基地每亩可获得不低于3000元的补贴,但与每亩8000元的覆盖成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覆盖过程中,水温的控制、水量的多少、覆盖的厚度等都需要技术支持。目前,竹农大多采取牵连水管的方式进行浇灌,林地难以浇透水,影响了竹笋覆盖的效果;而且基地往往建在山地中,道路交通、灌溉设施等配套也不健全。因此,在基地水源建设、林区道路建设等方面亟须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竹笋覆盖的技术和资金扶持。

猜你喜欢

衢江区示范户毛竹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敲竹杠
小脚丫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