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

2013-11-03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胆囊癌B超胆囊

沈燕玲 陈镇标 蒋敏姬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

沈燕玲 陈镇标 蒋敏姬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B超诊断胆囊瘤患者64例,研究分析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经过B超诊断,患者中有胆囊恶性肿瘤56例,正确率为87.5%,误诊8例,误诊率为12.5%。结论B超检查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胆囊恶性肿瘤;原发性;B超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胆囊癌患者多数处于进展期或晚期才来院就诊,一般预后较差,胆囊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低于5%[1]。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经B超检查后,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恶性肿瘤患者,旨在是在探讨B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经B超诊断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64例,患者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60.2岁。其中男26例,女38例。

1.2超声仪及探头频率 应用GE Vivid7及EUB 7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5.0 MHz。

1.3方法 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 h以上。检查时,取左侧卧位及平卧位,必要时饮水取坐位,常规作右肋缘下斜切及右肋间沿胆囊长轴或短轴扫描,观察胆囊形态、大小、囊壁、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同时观察胆道、肝脏、胰腺及肝门区有否肿大淋巴结等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患者B超检测结果,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患者进行B超检测(例,%)

64例患者中误诊8例,其中肝癌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2例,胆囊腺瘤3例,慢性胆囊炎并泥沙样结石1例。其余5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定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分型,分别为腺其中腺癌38例,鳞癌16例,平滑肌肉瘤4例。经过B超诊断,患者检测正确率为87.5%,误诊8例,误诊率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58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中,B超显示31例患者胆壁局部增厚,可见形态不规则呈蕈状的实性稍强回声团自囊壁突向囊腔,不移动,多数基底部较宽,且多位于胆囊底部及颈部,16例患者胆囊正常形态消失,轮廓不清晰,与肝脏分界不清,腔内胆汁液性暗区消失,胆囊窝出现不均匀的强弱不一的实质性光团,14例患者的胆壁呈不均质性明显增厚,内壁不光滑,腔内胆汁液性暗区减少。其中11例肝内出见转移病灶,肝门区及腹腔大血管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17例合并胆囊结石。

3 讨论

胆囊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年龄最为常见,且女性发病率较高,腺癌最多见。胆囊恶性肿瘤因为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并经常有结石的掩盖,一旦出现腹痛、黄疸、腹部肿块等明显临床症状时大多已经属于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2]。而且原发性胆囊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故早期发现并采取手术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3]。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分为5种类型:①小结节型,病灶较小,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地较宽,表面不平整。②蕈伞型,为基底较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块突入囊腔。③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增厚,可以是局限型或弥漫型。④混合型,呈现为胆囊壁的增厚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肿块突入囊腔,即蕈伞型加厚壁型的表现。⑤实块型,胆囊正常液性囊腔消失,呈为实性团块状回声[4]。胆囊恶性肿瘤按照医用超声声像图的分类标准,典型的情况下,B超诊断并不困难,但仍然存在不典型病例诊断困难,应注意进行诊断时遗漏主病的可能性。对于年龄较大,右上腹部放射性疼痛明显, B超显示胆壁明显增厚,且内壁不光滑,有向囊腔内突出生长实性回声光团者,以早期手术为佳,肝门区、胆囊窝部位发现实质光团反射,而反复查找不见正常胆囊者,要高度怀疑实块型胆囊癌。胆囊内有不规则强回声团者,则要多体位或治疗后复查等手段除外泥沙样结石及炎性沉积物而作出正确诊断[5]。超声检查能及时地发现处于较早期的原发性胆囊癌,能够确切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肿瘤是否出现转移,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行依据,故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且超声检查价廉、无创,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1] Gourgiotis S, Kocher H M, Solaini L, et al. Gallbladder cancer.Am J Surg, 2008,196(2):252-264.

[2] Gore RM, Yaqhmai V, Newmark GM, et al. Imag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 of the gallbladder. Radiol Clin North Am,2002,40(6):1307.

[3] 石景森.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6,29(4):8.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864-865.

[5] 孙艳军,孟翔凌,陈伟.32例老年人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1):133-134.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B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MethodsB ultrasonic diagnosi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2 were treated the gallbladder tumor 64 patients, research and analysis have to undergo surgery and pathology.ResultsAfter the diagnosis of B-patients, 56 cases of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he biliary tree, the correct rate of 87.5%, 8 cases of misdiagnosis, misdiagnosis rate was 12.5%.Conclusion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Gallbladder malignancy;Primary;B ultrasonic diagnosis

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贵宾部(沈燕玲);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超声科(陈镇标 蒋敏姬)

猜你喜欢

胆囊癌B超胆囊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写字的尴尬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