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靠山进洞”——笑谈之十五

2013-10-31陈四益

世纪 2013年5期
关键词:进洞干校靠山

陈四益

1971年,我正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三所大学合办的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地处奉贤,滨海,堤外一片荒地,近海是芦苇滩。干校就在这片荒地上。附近还有好几处“干校”,市直机关的干校也在那一带。“干校”虽有学校之名,其实只是把一些斗也斗过、批也批过、终于无法“定性”的人,或先前已经处理、又未发现新问题、但始终信不过的“另类”,放到那里,派一些工宣队员和“积极分子”监管起来,从事体力劳动,省得这些不顺眼的人妨碍了“革命派”闹革命。劳动之余要不断反省——即所谓“斗私批修”。被认为有问题的,还要接受批判,交代问题。因为“身份”如此,所以尽管各所干校相距不远,为防“反革命串联”之类莫须有的罪名,相互并不走动,就像是一种不是监狱的监狱,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制度创新。据说古代圣王治下,画上一个圈儿,叫有“罪错”的人站在里面,无人监管那人也不敢走出圈儿去。“干校”之设,“群众专政”或许都可算是“圣王之治”的流亚吧。

“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监管”忽的松了下来。工宣队同积极分子都神秘地回市区开会,听传达。其他人尽管消息未通,经历了五六年的翻云覆雨,神经也都变得敏感,隐隐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果然,不久就传来关于林彪的“小道”。起先,还是传闻,像打隐语。说是北京一些外国记者,见林彪久不露面,便变着法儿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得到的回答令他们讶异,说是“嗝儿了”或“嗝儿屁了”,最完整的是“嗝儿屁着凉大海棠”。于是发出信息,说林彪因吃海棠着凉,打嗝儿、放屁,病倒了。真是天大笑话。上海人多不懂这些京片子,但在北京呆过六年,这些土话我懂。人死之际,据说往往上打嗝儿,下放屁,所以北京土语对不喜欢的人死了,就称“嗝儿了”或“嗝儿屁了”。

林彪真个死了?私下可以暗传,公开谁也不明说,闹不好定个传播“反革命谣言”,岂不呜呼哀哉!好在没过多久,温都尔汗的事情就正式传达了。又没过多久,我们这批在干校的人员又被召回学校,说是要“复课闹革命”了。这大约也是对人心的一种安抚。

《进洞奇观图》 谢春彦作

在这组“笑谈”的第一篇里,我已经讲到离开复旦,一夜火车,立马改变成分,成了“工人老师傅”的经历,此处不赘。但离开学校来到工厂后,可资笑谈的事情也正还不少。

我去的这家工厂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两年之前,我的女友在军垦农场劳动结束后,原是要回到当初分配的上海冶金局报到。没想到事到临头突然变卦,她的档案被军垦农场直接转到了总后勤部企业部的化工生产管理局,地处湘东北,在岳阳到汉口之间。她的哥哥和姐姐早已去了外地,如果她再离开,两位老人谁来照料?但在“革命”的年代,没有条件可讲,尤其是“老九”。于是,我们只好“突击结婚”,以便后来可以有个要求团聚的理由。

结婚证上印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婚后不过两周,也就只好按“舵手”的指引天各一方了。此后的两年,我忙于写交代、挨批判、下干校,总算等到林彪爆炸,审查结束,从干校返城,这才得到申请调离的机会。

总后化工生产管理局是一个新组建的部门,其实就是一家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目标是要为解放军换装,用化纤替代棉布。那时涤纶叫“的确良”,也有写作“的确凉”的。其实,的确“凉”穿着的确“热”,不透气,并不舒服。但它看着挺括,不像棉布皱皱巴巴,而且洗后易干。解放军穿上,可收外观焕然之效。

北京的燕山石化总厂,也是那时建的,起先叫“东方红”;总后的这家,也曾动议叫“太阳升”,都是时风使然,但因尚在土建阶段,未曾正式命名,所以一直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2348工程指挥部”。它包括三个部分:一处是一家炼油厂,在临湘县路口铺,靠近江边,现在叫长岭炼油厂;二处在临湘县云溪镇,是正在建设的石油化工总厂,包括涤纶、锦纶、环氧树脂、腈纶、人造橡胶以及水、电、机修、运输、物资总库、医院等十多个单位。地处北京的轻工部所属合成纤维研究所也连人带设备整建制地搬到了山沟里。三处在湖北蒲圻,是纺织总厂,也建在山里。

我到云溪的时候,路口铺的炼油厂已经投产。但起先也曾有过一段可资笑谈的经历。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所谓“三线建设”。这主意是毛泽东的。毛泽东的许多主意常引史书或戏辞来表达。譬如,“三线”建设,便用了京剧《斩马谡》里的唱词:“叫你靠山近水扎大营。”

“三线”之兴,是为了备战,那时的估计好像大战在即,怕一下子把沿海的工业摊摊打烂了,所以要把一些工厂,尤其是军需工厂放到云贵川那些大山里头,以为钻了山沟就可保安全。其实,那还只是抗战时期的经验,对于后来武器发展趋势似所知不多。搞工业不能没有水,因此要“靠山近水”。为了“准备打仗”,毛泽东又有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这三句话,又是从明初一位叫朱升的老儒给朱元璋出的主意化出来的。朱升那三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现代战争靠城墙是没什么用处的,所以改成了“深挖洞”。“缓称王”,虽要“缓”,但还是要“称王”,当然不能说,所以改成了“不称霸”。其实,那时我国的实力,想称王图霸也没这个谱儿。

一个“靠山近水”,一个“深挖洞”,就成了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湘东北,不算“大三线”,可也算是“小三线”。炼油,少不了水,原油要靠油轮运输,自然要有停靠的码头,所以选址就在长江边。但,只是靠水不行,还要“靠山进洞”,这才全面贯彻了最高指示。所以,领导要把炼塔横过来塞进山洞里。路口铺一边临水,一边靠山,虽然并非高山大洞,但总是“山”。靠山近水,若再能使设备进洞,可称尽善尽美,完整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

可惜,事与愿违。炼油工艺本来是成熟工艺,可要把竖立的炼塔横着塞进山洞,还要它炼出油来,即使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也依然失败接着失败。几经折腾后,只得放弃,仍旧让炼塔矗立在那里,很快就出油了。如果横置进洞成功,一定会大做文章说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可是,失败了,无话可说。总不能说是“毛泽东思想的完全失败”罢。所以,此后再不提“进洞”的事了。如果不是亲历其事的朋友笑谈此事,我这个后来者是不会知道的。

据说,云贵川那边的“大三线”,不少工厂是真修在山洞里的。工程之巨,叹为观止,但最后只得撤离,那些巨大的工程,现在不知何用?损失之巨,也叹为观止。凭着一时的“灵光显现”,不经科学论证便举国推行,这样的事情在那个时代何止一桩!徒耗时日的炼油塔“进洞”,不过是大呼隆中的小事一桩。今人大概无论如何也想不透那时的人怎么会如此疯狂!

猜你喜欢

进洞干校靠山
勇气掉进洞里了
人民的靠山
西华“五七”干校遗留档案文献的保护修复技术探析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不“吃山”,才是“靠山”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八)
小球进洞了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五)
难忘老父亲的干校逸事
零开挖进洞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