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昌地区近50 a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2013-10-22邢文渊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标准值特征分析降水量

石 玉,邢文渊,李 聪

(新疆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气候湿润指数是由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UNC-CD)在1994年定义的,是年降水量与年潜在蒸散量之比[1],它给出了由气候条件(降水量和气温等)确定的气候干湿状况。气候的干湿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因而,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生产类型和作物布局。在农业、农业气候区划中,气候湿润指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一直受气候学者特别是农业气候学者的重视[2]。2005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将湿润指数列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的评价要素之一,将其作为判断某一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3]。

因而,湿润指数目前广泛应用于干旱研究、气候干湿状况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研究中[4-1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因而,开展湿润指数的变化研究十分必要。

乌-昌地区位于新疆中天山以北,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山北坡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生长带,研究该区域的湿润指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同时,借助地表湿润指数对半干旱区域的干湿状况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领导及时了解旱情的分布及程度,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旱抗旱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为科学指挥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资料

采用乌-昌地区9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月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用于湿润指数的计算。由于计算的时间序列较长,为了能较好地进行分析比较,借鉴世界气象组织的统一标准要求,以1971—2000年30 a的平均值作为气候标准值。

1.2 研究方法

湿润指数由前苏联B.B.多库恰耶夫和Γ.H.维索茨基在20世纪初提出,用降水量与蒸发力之比描述气候相对干湿程度[5-7]。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将湿润指数列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的评价要素之一,并且定义了利用气象要素计算湿润指数的方法。

式中,K为湿润指数,R为降水量,ET为潜在蒸散量。该指数的物理基础在于体现了2个最重要的地表水分收支分量:大气的降水和最大潜在蒸发,而这2个量正是地表热能和水分变化的关键参量[6-7]。

计算月湿润指数时,R为月降水量,ET为月潜在蒸散量。月潜在蒸散量ETi(mm)计算公式[3]为:

式中,i是编号,Pi是月平均气压(mb),ti是月平均气温(℃),di是月的天数,Ui是在10~12 m高度处观测的月平均风速(m/s),Woi是在温度为ti时的饱和水汽压(mmHg),hi是月平均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Wo(mmHg)的计算公式为:当月平均温度0 ℃<t≤30 ℃时

当月平均温度-40℃≤t<0℃时,wo=2.6366×

K<1表示大气降水少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K=1表示该区域大气降水与植被生理需水达到平衡;K>1表示大气降水大于植被生理过程需水量,降水条件不成为当地植被生理需水的限制因子。如果K>1,设定K=1。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1可知,1963—2012年间,乌-昌地区湿润指数最低为2007年(0.44),最高为1987年(0.86);50 a间,湿润指数呈中间高、两头低,总体略微上升的趋势。经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湿润指数平均每10 a增加0.01,与30 a气候标准值(0.69)相比,在1963—1980年间湿润指数负距平明显多于正距平;其中,1981—2000年间湿润指数多为正距平;2001—2012年间湿润指数正负距平数基本相等且交替发生;1987年和2007年出现了近50 a间的最大正负距平值。

2.2 湿润指数月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对逐月的湿润指数计算,发现乌-昌地区湿润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图2);夏季7,8月份湿润指数最低,仅为0.3~0.4,较为干旱,冬春季湿润指数较高,在0.8左右;在整个植被生长季(4—10月),湿润指数平均在0.3~0.7之间;尤其是在夏季,湿润指数持续偏低,属于半干旱区,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将近50 a均值与30 a气候标准值比较发现,月变化总体趋势较为一致,除7,8月份较气候标准值略偏高外,其他月份均略低于气候标准值。

2.3 2012年湿润指数月变化特征分析

进一步选取2012年逐月湿润指数与30 a气候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图3)表明,2012年的湿润指数4—6月显著低于30 a气候标准值,8月略低于30 a气候标准值,9,10月高于30 a气候标准值,其他月份接近或略高于30 a气候标准值。4—6月湿润指数较气候标准值明显偏低,说明该时期气候条件偏旱,对春季农作物的生长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963—2012年期间,乌-昌地区湿润指数呈中间高、两头低,总体略微上升的趋势,以平均每10 a增加0.01的速率上升。表明在近50 a,乌-昌地区的气候有缓慢变湿的趋势,这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乌-昌地区湿润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较高,夏秋季偏低。夏季、秋季的湿润指数较低,表明大气降水量少于植被生理过程的需水量,土壤为干旱缺水状态,而这一时期正是农作物生长及成熟的关键时期,湿润指数相对较低,会对农作物或其他植被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将2012年湿润指数与30 a气候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地反映该年份相对历史同一时期的干湿状况,2012年的4—6月湿润指数较30 a气候标准值明显偏低,表明这一时期乌-昌地区明显偏旱,对春季农作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这为相关部门及时、科学安排抗旱工作提供了依据。

[1]韩沁哲,匡方毅,隋兵.湖南省长沙市湿润指数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94-17495,17544.

[2]张淑杰,张玉书.东北地区湿润指数及其干湿界线的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3):226-232.

[3]中国气象局.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 [EB/OL].[2005-07-10].http://www.chinaam.com.cn/gan.

[4]林晶,马治国.福建省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65-69.

[5]申双和,张方敏,盛琼,等.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09(1):11-15.

[6]邢文渊,刘志军.南疆地区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9):4-7.

[7]邢文渊,马雷凯.北疆地区地表湿润指数变化分析[J].沙漠绿洲气象,2009(4):9-12.

[8]刘永忠,李齐霞,孙万荣,等.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3):50-53.

[9]拉巴,卫东.西藏近25年湿润指数定量分析[J].西藏科技,2008(6):60-62.

[10]吴炳娟,张旭晖.江苏省近50年湿润指数变化研究[C]//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南京:江苏省气象局,2010.

[11]杜军,边多.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9(5):2437-2444.

[12]卓静,邓凤东.基于RS和GIS的延安市环境质量动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0(3):467-473.

[13]马柱国,符淙斌.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J].气象学报,2001,59(6):737-746.

猜你喜欢

标准值特征分析降水量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医药全行业绩效评价及预测
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