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送文化”的尴尬

2013-10-21班松梅魏晔玲

前线 2013年8期
关键词:东城区剧场社区

班松梅 魏晔玲

近年來,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区县政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力和财力也越来越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时常看到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单兵作战”,使出浑身解数想要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但群众仍然不买账,觉得不解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送文化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朴学东坦言。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特征,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破解“送文化”的尴尬,一定要把群众的需求贯穿始终。

拓展“送文化”的功能

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仅凭政府一己之力效果则不尽理想。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出现的提供渠道和提供方式单一导致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到位、效益不高已说明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疏通多种渠道,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

为此,2011年5月,东城区提出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供给的思路,把“送文化”的方式分为五大类:政府直接提供、政府通过设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植社会机构和人员提供、政府通过购买社会资源提供、由政府组织文化志愿者队伍提供。政府的主导行为体现在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多种力量的参与,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以此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使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到东城区的每一个街道、社区、家庭和住区居民。

东城区新年音乐会、东城区群众文化展演季、前门历史文化节和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参与群众广泛、受益面广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区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文化项目。在继续保留这种集中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送文化”的功能。

东城区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比纽约、伦敦的中心城区拥挤许多。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通过大面积新建文体场馆和设施的方式解决群众文体活动对场地的需求。为此,东城区通过政府出资的方式积极“盘活”区域内现有的场馆和设施。东城区文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杨建业介绍说:“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对辖区内机关、学校等社会单位的礼堂、多功能厅、剧场、操场、广场等文化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补贴,用于支付场地水电气热运行费、设施设备维护费及工作人员加班费等。”据了解,根据接待人次的不同,东城区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标准。全年累计接待500至800人次补贴4000元,接待2000人次可获补贴15000元。年终,还会根据接待人次、群众满意度、开放时间和开放面积,给予开放单位1至2万元的奖励。目前,已有83个开放单位提供公共文体服务面积14万平方米,2012年累计接待15万人次。按全区户籍人口91.3万计算,约有16%的东城居民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便利。

这只是东城区政府通过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源从事文化服务的一例。现在的东城,文化馆举办了20多年的新春游乐会活动,已从原来的低票价转为全公益免费参与活动,常年组织评书书馆、周末相声俱乐部等文艺演出活动邀百姓免费参与。图书馆增设了“盲人阅读室”, 面向读者活动举办的“书海听涛”等公益性文化讲座场次由每年100场增加到300场,受众人数显著增加。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办理读者借阅证、自习室等收费项目全部取消。区内34家博物馆中完全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共有24家,占东城区博物馆总数的70.6%,走进博物馆成为东城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2012年,由政府出资邀请中国评剧院、中国杂剧团等专业团体进行了50多场精彩演出,使近10万群众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文化大餐。

在未来的三年中,东城区新年音乐会将由每年1场扩充到区级和街道级共18场,给百姓提供更多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百姓周末大舞台由目前的2个演出场地扩展到4个演出场地,使演出数量翻一番。在群众文化展演季中,增加“群众原创剧目展演”等互动参与类项目,吸引更多的百姓“由欣赏者变为参与者”。

提升“送文化”的价值

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的,政府也必须尽可能使文化惠民供求对位,才能满足群众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群众在接受文化服务时只能是“给什么、吃什么”,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因为不喜欢而不吃”或者“吃了也不买账”。

“送文化”一定要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发挥最大效应。比如,政府出资为群众购票让其观看一场文艺演出或戏剧表演是文化惠民的好事。但往往由于并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在购票和发放票时基本采用了计划安排的方式,就出现了“拿到票的人不想去”和“想去的人没有票”的情况。

这种情况东城也遇到过,而现在有了解决的好办法。记者在全国首个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上看到,网页右侧设置了一个“看戏赠票系统”。无论是否东城区居民,只要通过手机号注册、登录,就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演出的赠票摇号活动。一旦摇号中签,中签结果就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手机上。在记者浏览该系统当天,就有 “2013南锣鼓巷戏剧演展季”、“群众文化演出季”、《牡丹亭》、《千手观音大型音画舞剧》四项演出活动参与摇号赠票。据东城区文委演艺科科长朱海斌介绍,根据演出规模大小,参与摇号赠票的演出每次都会提供少则十几张、多则百余张的票。而随着导航网上看戏赠票系统的名声越来越大,参与摇号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场演出都有几千人参与摇号。这些人是真正想看演出的人,同样是“政府买单”,但服务的提供由过去的“分配形式”变成了现在的“供求形式”,真正把票送到了需要它的人手上。文化服务做到了精准化,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

对于群众踊跃参与的文化活动,政府则需要动脑筋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2012年5月23日,东城区在永定门广场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请来了蒋大为、李谷一、朱明瑛等著名的老艺术家。许多群众都反映想到现场一睹老艺术家的风采。“真想满足所有群众的要求,但演出条件所限,现场只能容纳1000余名观众。”东城区文委主任李承刚至今说起此事还深感惋惜。为此,东城区于2013年年初在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上开辟了“网上直播”栏目,一些群众参与踊跃的文艺演出就可以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来弥补不能到达现场的遗憾。2013年5月18日晚,中国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魏松、莫华伦唱响天坛主题音乐会。现场也只能容纳600余名观众。由于有了网络直播,这次的情形与永定门广场文艺演出大不相同。导航网在现场架设了3个机位对三大男高音的演出盛况进行同步直播。据技术后台统计,当晚共有几千名观众通过网络与现场观众共同享受了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

精准地、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应当建立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为此,东城区文委建立了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信息反馈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根据推出的相应文化产品,每年定期由文化主管部门、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组成的评估考核组织,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对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成果进行评估考核。在不久的将来,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上还将设置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馈栏目,形成网上需求信息反馈机制。

放大“送文化”的效应

提供公共文化资源,除了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外,充分回应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十分重要。把热心公益文化事业、有文艺专长、有一定文艺基础的群众组织起来,使他们从“消费文化”向“生产文化”转变,形成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带动更多的身边人参与其中。

东城区的187个社区中,共有683支社区级文化团队,这些最基层的文化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的最基層、也是最真实的力量。这些团队组织有效、规模不一、活动规律、热情高涨,每个团队每个月至少活动两次,大部分团队则保持每周活动一次的频率。成员人数从五六人到200多人不等。活动内容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戏曲、舞蹈、合唱、腰鼓、健身操、秧歌、模特、太极、英语学习、布艺制作、空竹等。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下设10个社区。与其他地区一样,这里活跃着形形色色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队。仅南锣鼓巷社区就有月圆古巷放映队、社区合唱队、乒乓球队、舞蹈队、柔力球队、空竹队、毽球队等十余支群众文体表演队伍。参与其中的群众积极性很高,但苦于没有固定的和条件较好的排演场所,往往就选择在公园、社区花园里排练,甚至在立交桥下也经常能看到一群人在唱歌或跳舞。“他们有巨大的热情,政府就应该积极引导,为他们提供便利。”东城区文委主任李承刚说,“场地问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政府就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除了完善一些不扰民的露天场地的排演条件,比如铺设电源、安装座椅等,东城区还将目光投向了专业剧场的场地。

“喂,主任,我们社区舞蹈队想申请下个星期在蓬蒿剧场排练一天。”这样的电话,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关波经常能接到。蓬蒿剧场是位于交道口街道辖区内的一座商业剧场,剧场演出一般都在晚上,而社区层面排练和演出多在白天。利用这一“时间差”,东城区文委与蓬蒿剧场达成协议:每年区政府支付给蓬蒿剧场24万元,蓬蒿剧场保证交道口街道的演出队每周使用一次场地。想要使用场地的演出队只需向街道申请同意即可。“有了专业的排练场地,我们的劲头更大了。站在舞台上,觉得自己就是专业演员,跟在立交桥底下排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南锣鼓巷社区舞蹈队队长刘希红说。由于排演条件好了,排练的时候就会组织自己的亲戚朋友来看,演出的时候更是座无虚席,无形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

目前,东城区正在积极推进蓬蒿剧场和交道口街道的合作模式,以期能通过场地的解决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来。与此同时,东城区还计划挑选具有一定演出水平的社区业余文艺团队,派出专业艺术教师对他们进行艺术指导,为他们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展示舞台,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演出质量。

东城区还会同北京大学等相关院校,相继完成《国内外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模式研究》《东城区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供给体系研究》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课题研究,为“送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力求让广大居民在体验文化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东城区剧场社区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开心剧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