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验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措施探究

2013-10-19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试验场坝坡土工膜

赵 胤

(新疆水利厅头屯河流域管理处 昌吉 831100)

1 工程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试验场水库位于昌吉市东北方向20km左右,是一座以灌溉和养殖业为主的灌注式Ⅱ等小(1)型平原水库,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87°27',北纬 44°07'30″。

试验场水库主要利用天然洼地进行蓄水,原设计正常高水位498.00m,总库容214.43万 m3,兴利库容158.57万m3,死水位494.96m,死库容55.86万m3。坝址处海拔高程490.5m,坝顶高程499.50m,最大坝高9.0m。

坝型为均质土坝,由主坝与副坝两部分构成。主坝全长为475m,最大坝高9.0m,位于原泉水沟内,原设计上游坝坡坡比为1∶2.5,下游坝坡坡比为1∶2.5、1∶3。主坝段上游坝坡有混凝土板、干砌卵石护坡两种形式,均外挂铅丝网。上游坝坡还设有浆砌石隔墙,沿坝面自上而下设置。同时在497.0m高程设置有宽1.0m、深1.5m的浆砌石护坡阻滑体,阻滑体下部设横向支墩。

主坝段0+215~0+400段、0+537~0+597段坝后脚设有排水体,采用天然砂砾料回填夯实而成,水平宽度至后坝脚5.0m左右。在排水体下游沿鱼塘周边还设有浆砌石防冲直墙,厚度0.5m,深度1~2m不等。

2 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

a.坝上下游坝坡陡缓不一,坝顶高程东西坝头不等,坝顶宽度也不满足规范要求。经本次除险加固勘测,坝顶起伏差在1.4m左右,坝顶高程不满足安全超高要求;坝顶宽度大部分集中在3.5~4.0m左右,坝顶宽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现状上游坝坡坡比1∶2.5~1∶2.75,下游坝坡 1∶2.5 ~1∶3 不等,上下游坝坡陡缓不一,不满足稳定要求。

b.库坝基处理不彻底,是造成坝基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坝基巨厚层砂类土分布较广,库前坝后大部贯通,为液化砂类土。该水库建库初期只是对坝址区表层稀泥进行了清除,而对坝基腐殖质层未处理,由此造成的坝基渗漏现象极为严重。经本次实地勘察,坝体后部渗漏问题比较严重,仅475m长的主坝段就存在5处渗水比较明显的地方,分别位于坝体桩号0+288、0+349、0+442、0+537、0+597 位置。而且,在渗水明显的溢出点可见地面微微隆起及细颗粒土被带出的现象,初步断定已发生管涌现象。

c.坝体填筑土土质不均一,施工碾压质量较差,造成坝体孔隙比值偏大,干密度值偏低,渗透稳定性差。

d.上游坝坡及库区右岸岸坡受风浪侵蚀严重。自水库建坝以来,上游坝坡受风侵蚀的危害现象一直不断。水库坝前坡卵、漂石铅丝笼和混凝土板,以及浆砌石阻滑墙经多年使用,现已大部分失去防浪护坡作用,阻滑墙墙体现已大部失稳,墙身底部靠圆木临时支撑。

3 大坝除险加固技术措施

根据坝体存在的问题,坝体部分除险加固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加高培厚、坝顶加宽、坝坡修整、护坡加固、坝体及坝基防渗、坝后排水、增设抗震措施。试验场水库大坝加固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试验场水库大坝加固平面布置

a.0+215~0+690段恢复坝顶高程至499.65m,坝顶宽度统一加宽至5.0m,上、下游坝坡恢复整平为1∶2.75。坝顶及坝坡揭除厚度0.5m,并重新回填黏土夯实。黏土夯实回填要求压实度不得低于0.96,夯实后密度不得小于16.9kN/m3。

b.沿上游坝面铺设聚乙烯两布一膜(200g/m2/0.5mmPE/200g/m2),膜幅宽6.0m。土工膜上部设0.5m厚戈壁料防冻垫层,垫层外部做混凝土面板护砌。护坡混凝土面板采用现浇C20F200混凝土板,规格为3m×3m×0.15m,板间分缝宽度取2cm。伸缩缝表层5cm采用聚氨酯砂浆填缝,其余部分采用中密度苯板填缝。戈壁料防冻垫层相对密度要求达到0.7,设计干容重为21kN/m3,大于0.075mm颗粒的含量小于8%。同时,为保证防渗体系的完整性,混凝土面板与左右岸坡相接时,面板边缘应直接插入岸坡内2.0m,边缘厚度为0.30m,土工膜埋入底部,并从其底部绕出,开挖面采用黏土回填夯实。在铺设土工膜时,需沿修整后的均质土坝坝面铺设。岸坡土工膜做法示意见图2:

图2 土工膜岸坡做法示意图

为便于护坡底下的水体排出,在坝面混凝土板护坡上水平插入φ100的PVC管排水,长度0.25m,每块面板上插4根PVC管排水,呈梅花形布置,单块板内最外层排水管设在距面板边缘0.75m的位置,排水孔底部采用无纺布包裹,铁丝绑扎,单块无纺布面积0.35m×0.35m,孔内填5~20mm的石子。面板分缝及排水管布置示意图见图3。坝面复合土工膜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密度(ρ)不应低于900kg/cm3;破坏拉应力(σ)不低于12MPa;断裂伸长率(ε)不应低于300%;弹性模量(E)在5℃不应低于70MPa;抗冻性(脆性温度)不应低于-60℃;联结强度应大于母材强度;撕裂强度应大于或等于40N/mm;抗渗强度应在1.05MPa水压下48h不透水;渗透系数应小于10-11cm/s。土工膜的连接采用热焊拼接,铺放时不易过紧,应留足够的余幅(一般为1.5% ~3%),以适应拼接和气候变化。

图3 面板分缝及排水管布置示意图

c.沿前坝脚做深层搅拌桩防渗,处理范围位于坝体桩号0+215~0+667段,防渗墙最大深度12.8m,处理基底高程达到483.00m。水泥土防渗标准K≤10-6cm/s,桩径φ≥45cm,桩距30cm,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有效墙厚30cm,加固剂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坝面土工膜与前坝脚深层搅拌桩需进行连接,连接形式可采用以下措施:先在前坝脚浇筑深层搅拌桩,桩顶高程要比设计桩顶高程高出0.5m左右,在墙体形成后,对墙顶部进行修整、凿毛、清理至设计高程,然后再在墙顶浇筑倒扣的“凹”槽形钢筋混凝土盖帽,并在盖帽下游面预埋φ12的螺栓,螺栓位于盖帽下游面的中部位置,水平间距0.5m,螺栓与盖帽内钢筋焊接连接。然后,在盖帽下游面设氯丁橡胶板作为土工膜的衬垫,再采用σ=10mm厚的钢板将土工膜压紧在橡胶板上,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钢筋混凝土盖帽上。施工时需严格控制土工膜与深层搅拌桩的连接。深层搅拌桩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前坝脚基础防渗工程共需完成深层搅拌桩总根数1508根,搅拌桩防渗总面积为 3720m2,搅拌桩总进尺为12450m。

图4 深层搅拌桩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5 前坝脚深层搅拌桩立面示意图

d.为解决坝基地震液化问题,在前坝脚已作了深层搅拌桩防渗墙的基础上,沿坝后脚向下游做盖重,经对坝体土方开挖废弃料方量进行测算,最后确定盖重长度 15.0m,后坡 1∶2,顶高程 494.00m,最大高度2.5m,处理范围为坝体桩号0+215~0+390段和0+530~0+600段,总计145m长的坝段。盖重以坝顶及坝坡揭除后的废弃料为填筑材料,既可避免新增水土流失量,还稳定了坝体。盖重回填要求对土料进行回填夯实,夯实后密度需达到16.0kN/m3。

e.根据坝体浸润线计算结果,坝后坡浸润线溢出点的高程为492.94m,相对于后坝脚的水平距离为3.96m,竖直距离为1.44m。同时,本区的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4m。因此,设计在坝后脚设置贴坡反滤排水体,排水体位于坝体桩号0+215~0+390、0+530~0+600段,总长度 145m,顶高程控制在494.45m,水平宽度4.2m,最大高度2.95m。排水体与均质土坝坝体的接触面铺设400g/m2的长丝无纺布作为反滤。排水体自坝体清坡后的位置开始,向下游填筑至设计后坝坡位置,然后以水平宽度4.2m的厚度顺下游坝坡上升2.0m,在排水体填筑时,需在砂砾料与坝基、坝体接触面铺设无纺布,以起到反滤的作用。通过褥垫及贴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坝体内浸润线高度,同时对坝脚起到渗透及稳定保护。坝后脚排水体及盖重示意图见图6。

f.在上、下游坝肩设混凝土路肩石,采用预制C20F200混凝土。上游路肩石宽0.15m,高0.5m,埋入坝体0.3m。下游路肩石宽0.15m,高0.4m,距离后坝顶0.4m。

g.在坝顶铺设20cm厚砂砾石路面,路面向下游呈2%的坡度,以利于排除坝顶积水。分两层铺筑,下层15cm采用混合戈壁,粒径d≤50mm;下层碾压完毕后,上层铺5cm厚(粒径d≤20mm)的混合戈壁,掺5%的黄土碾压。坝顶布置示意图见下页图7。

图6 坝后脚排水体及盖重示意图

图7 坝顶布置示意图

4 结语

通过对试验场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消除了试验场水库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恢复了试验场水库的正常调蓄能力,确保了干旱年份灌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也为灌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库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1 SL 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

2 SL 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

3 SL/T 225—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

4 SL 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5 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6 SL 189—96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土石坝设计导则[S].

7 SLT 231—98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试验场坝坡土工膜
汽车试验场噪音试验路吸声系数研究
土工膜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近海海洋仪器试验场微波通信系统构建与测试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
全库盆土工膜防渗水库的基础处理设计与探讨
复合土工膜在潍坊滨海第二平原水库防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