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探索

2013-10-19杨萍萍李宏梅赵孝民王方昆崔言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21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球虫开放性

杨萍萍 李宏梅 赵孝民 王方昆 崔言顺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探索

杨萍萍 李宏梅 赵孝民 王方昆 崔言顺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为提高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了球虫攻毒、生活史观察、致病性检查以及虫种鉴定等内容,对动物寄生虫病学进行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探索并对实验效果进行了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查阅资料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实现了多领域实验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今后从事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动物寄生虫病学 开放性实践教学 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我国农业院校中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实践性强,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各种虫体及虫卵的切片和大体标本观察为主[1],尽管在强化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实践项目已过于陈旧,不能贴近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同时又缺乏新颖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致使部分学生上课时缺少激情,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经调查问卷及与学生座谈教学效果,我们了解到,尽管学生接触到的有关动物寄生虫病的知识面较多,但不能对于不同知识、不同技术进行综合思考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授课效果只达到了“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没有达到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我校寄生虫病学教研组根据教学大纲、实验室仪器条件、寄生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不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3],开展了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

1 实验方案的设计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1日龄海蓝褐公雏鸡600只,购于山东泰安某种禽有限公司。饲养前于动物房熏蒸消毒。饲料为自配的不含任何抗球虫药的混合料,饮用洁净自来水,随机分组饲养至2周龄时进行球虫攻毒。

1.1.2 试剂

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PCR扩增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TaKaRa;电泳级琼脂糖,美国Sigma公司。切片石蜡,上海宏钛;伊红Y(醇溶性)、苏木素,Solarbio;香柏油、二甲苯、葡萄糖、氯化钠等常规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仪器

光学显微镜及数码显微照相系统(2400),电热恒温培养箱,HH-S4数显双列四孔水浴锅,超声波破碎仪(VCX750),台式高速离心机(Centrifuge 5424),石蜡切片机(RM2235),PCR扩增仪(FTC-200),电泳装置(DYY-7C),微量移液器,凝胶成像系统(MiniBis Pro),微波炉等。另有剪刀、手术刀、匀浆器等多件备用。

1.2 实验内容及要求

1.2.1 球虫虫卵的检查

进行虫卵的分离并制备涂片检查。要求拍摄虫卵图片,掌握虫卵的分离、涂片制备以及虫卵计数的方法。

1.2.2 球虫卵囊的孢子化

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卵囊的体外孢子化,以备攻毒雏鸡使用。要求拍摄孢子化卵囊的图片,掌握卵囊孢子化的方法和计数方法。

1.2.3 球虫的攻毒

饲养至2周龄的公雏鸡,每只经口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10万孢子化卵囊(用导尿管、注射器灌服),孢子化卵囊用0.4%混悬剂配制。要求拍摄雏鸡接种前的状态,确保接种均匀,掌握孢子化卵囊的配制和球虫攻毒的方法。

1.2.4 球虫生活史的检查

球虫的整个生活史包括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配子、合子、卵囊5个阶段,共7天。攻毒后不同时间进行剖检分离,进行球虫不同时期的检查。要求至少拍摄到裂殖体及游离裂殖子的图片,描述球虫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1.2.5 球虫致病性研究

攻毒后观察雏鸡状态变化,跟踪剖检,检查病变特征,制备肠道切片,观察病理变化。要求至少拍摄球虫感染高峰期的雏鸡外观表现、剖检病变以及切片病理变化的图片,掌握球虫不同时期的致病特征和切片的制备方法。

1.2.6 虫种的鉴定

球虫感染高峰期用手术刀刮取盲肠内容物和肠壁组织用作DNA提取[4]。用不同种球虫的引物同时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然后进行胶回收和连接转化。要求拍摄提取DNA和PCR扩增的电泳图谱,掌握DNA提取、PCR、电泳、胶回收、连接转化以及序列比较进行虫种鉴定的方法。

2 组织实施

2.1 学生分组

实验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4~6人。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实验安排,包括与指导教师的联络、实验用品的领取、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实验动物及实验器材均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在实验结束后归还。

2.2 实验前准备

该次开放性实验以2009级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学生作为主体,以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的校内教学实习为契机实施。实验前的准备分4个步骤:(1)由任课教师下达开放性实验的目标及要求;(2)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出实验设计方案;(3)指导教师与每组学生论证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进行指导;(4)实验教师做好器材储备,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器材。

2.3 实验实施过程

因每学期的实验教学学时较多,为避免和正常的实验教学造成实验室使用上的冲突,同时也防止学生任意安排时间造成实验时间的无限期延长而给指导教师造成负担,该次开放性实验安排在实验教学任务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在一周的时间内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教师负责提供实验所需的场所和设备,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设计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器材的准备、试剂的配制、样品的采集处理以及设备的操作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和纠正,提醒学生进行图片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拍摄的图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2.4 考核方法

开放性实验的考核内容分四项进行,分别为实验方案设计质量、材料准备情况、实验操作分工协作状况以及实验总结报告质量,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考核指标及分值见表1:

表1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考核项目及指标

3 实验结果及效果评价

该次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在2009级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206名学生中实施,首次创新性地以科研项目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践教学实习报告,将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攻毒、跟踪取材、虫种鉴定等以完整的科研路线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内容包括对球虫整个生活史的观察、致病性的研究和虫种的鉴定;实验技术涉及动物饲养、球虫孵化、攻毒、动物剖检、活虫体检查、DNA抽提、PCR、电泳及胶回收等。

实验结束后,4个项目的考核结果表明所有组的学生都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器材的准备,只有个别组的学生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操作的考核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真操作、分工明确且能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拍摄图片;对实验总结汇报的考核表明100%的学生能按照科研论文的要求和格式撰写,94.4%的小组能将数据和图片进行正确的组合和应用,77.7%的小组写了中英文摘要,61.1%的小组能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讨论。

课后对参加该次开放性实验的206名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2)。结果表明94.66%的学生对开设开放性实验感兴趣,100%的学生表示经过该次实践后有所收获,95.15%的学生觉得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有意义,82.52%的学生希望在其他课程也能实施该类实验。同时也看出有81.55%的学生觉得该次实验的难度适中,7.77%的学生认为太难,61.17%的学生承认实验过程中遇到过困难,而76.70%的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做出很好的思考和分析,96.12%的学生认为学到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并想办法解决,而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的[5]。该次开放性实验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极大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表2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效果调查

表2 (续)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6]。从科研的思路出发,完成一系列完整的项目内容,在实验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强烈的科研热情,使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实践教学状况得到了全面改观。

[1] 周荣琼,周作勇,胡世君.新型教学模式在动物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6(3):279-283.

[2] 廖允成,韩娟,海江波.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8-30.

[3] 焦洪超,杨萍萍,崔言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浅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20-22.

[4] 姜连连,林矫矫,韩红玉.柔嫩艾美耳球虫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1(5):108-113.

[5] 王淑静,郝建民,刘建柱.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农学类实验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4):73-75.

[6] 刘兴平,李冬.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农林高校“昆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2):60-62.

Exploration in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Yang Pingping, Li Hongmei, Zhao Xiaomin, Wang Fangkun, Cui Yanshu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and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A series of projects were applied for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cluding coccidia challenge, life history observation, pathogenic check and identif cation of insect species.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assessment and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students were able to carefully review the references and make suff cient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They were able to think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write reports in the form of research papers. At last, their multi-f eld experimental skills were improved, and the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scientif c research were stimulated.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loration

2013-06-06

杨萍萍,博士,实验师。通讯作者:崔言顺,博士,教授。

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放性动物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编号:2009289);山东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动物检疫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编号:201268)。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球虫开放性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