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2013-10-17林承焰郑元超贾珍臻

特种油气藏 2013年4期
关键词:物性砂体夹层

徐 慧,林承焰,郑元超,贾珍臻,丁 圣

(1.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青岛 266580;2.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3600;3.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引 言

水下分流河道为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是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主力层[1-2],一般由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表现出正韵律或正韵律叠加特征[3]。该类砂体在平面上分布形态较为复杂,对井网及注采系统的优化程度要求较高,且平面挖潜的难度较大[4]。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田开发后期认识剩余油分布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手段[5]。因此,研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下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精细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目前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划分技术与流动单元划分技术[6-8]已趋于成熟,并且流动单元约束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具有初始拟合程度高、历史拟合时间短、模型修改程度低、能更精确地反映层内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特点[9]。笔者以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葡Ⅰ油组为例,在划分单河道砂体的基础上,划分流动单元,进而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

1.1 单河道砂体划分

图1 S29-J17井岩心分析

综合岩性、电性特征,以 Miall[10]的层次划分思想为指导,识别层次界面。其中,Ⅲ级界面为单一分支河道砂体的内部夹层,属于自旋回细粒沉积。Ⅳ级界面为一期水下分流河道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面。Ⅴ级界面为一期河道形成的复合砂体边界面(图1)。共划分27个单河道砂体,其中主力3小层划分为3个单河道砂体。单河道间夹层较薄,平面延伸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个井距,少 数可以达2个井距以上。夹层类型主要有3类,分别是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以物性夹层最常见,占57.75%,钙质夹层次之,占25.35%,泥质夹层较少,仅占16.9%。考虑到夹层精细描述的需要,垂向网格长度应小于单河道砂体间的最小夹层厚度,平面网格长度应小于30 m。

1.2 流动单元划分

大庆油田几十年注水开发的实践证实,以冲刷面互相叠置的厚层河道砂岩基本上都是多层多段水淹,垂向上的窜流并不十分严重。为避免储层描述层次的混乱以及动态分析造成的麻烦,平面上流动单元的划分应当限定在单一河道砂体内部及难以详细追溯单砂体的复合型河道砂体内部[8]。因此,以单河道砂体为划分单元,选取流动带指数(FZI)、孔隙度、渗透率这3种参数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利用流动单元约束,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Ⅰ类流动单元物性最好,主要分布于宽度大于800 m的河道中心区域;Ⅱ类流动单元物性次之,主要分布于宽度大于800 m的河道侧缘及宽度小于600 m的河道中心区域,所占储量比例最大;III类流动单元物性最差,主要分布于宽度小于600 m的河道边部,所占储量比例最小(表1)。

表1 流动单元划分结果

2 历史拟合

2.1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处理

所测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多个样品点,按照流动单元划分的标准进行归类。对归属同一流动单元的多个样品点,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反映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类流动单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区别较大。I类流动单元的两相共存区最宽,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最慢,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最慢;II类流动单元次之,III类流动单元两相共存区最窄,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最快,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最快。

图2 各类流动单元相对渗透率曲线

2.2 分阶段拟合

研究表明[11-12],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分散、迁移及其他地层微粒运移导致储层物性发生变化。总的来看,孔隙度的变化幅度不大,渗透率向增大方面变化,岩石润湿性向强亲水方向变化。因此,整个开发阶段的历史,应该分低含水期、中含水期、高含水期3个含水阶段进行拟合。一般来讲,低含水期水驱孔隙体积倍数较小,物性变化不大。如果地质建模精度高,则在油藏数值模拟时,模型中地质储量应与实际地质储量吻合,且无需做参数调整,低含水期的各指标即可达到拟合标准。储层物性与相对渗透率曲线调整主要针对中高含水期。以上一阶段的网格压力和含油饱和度为初始值,通过调整储层参数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完成该阶段的拟合。

2.3 储层参数调整标准

关于储层参数调整,油藏数值模拟工作者一般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油藏的认识来进行调整,目前尚无确定的标准,因此难度较大。笔者以实际开发数据为基础,基于系统分析法[13]定量判别井间连通性,进而确定模型中各网格的渗透率变化因子,量化参数调整值,达到历史拟合标准。

建立如下线性规划:

如果该注水井有吸水剖面资料,设各单河道砂体的相对吸水量为aj,则可在上述线性规划中增加约束条件:

利用修正单纯形法[14]进行计算,即可得到上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λij,λijkij即为调整后的渗透率。对渗透率发生变化的网格所属的流动单元重新归类,并适当调整相应流动单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即可达到拟合标准。

3 方法应用效果

利用流动单元约束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采用上述方法分阶段历史拟合(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日产油、综合含水等历史拟合曲线吻合度高,单井拟合效果好的井数比例达90.5%(表2),碳氧比解释结果与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对比结果误差小(表3、4)。

图3 各指标拟合曲线

表2 单井拟合结果

表3 碳氧比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表4 产液剖面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4 结论

(1)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应达到单河道砂体级别,垂向网格长度应小于最小夹层厚度,平面网格长度应小于30 m。

(2)在单河道砂体划分结果的基础上划分不同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采用相应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能够表征储层内部油水渗流特征的差异。

(3)通过建立线性规划,确定储层参数调整标准,分阶段历史拟合能够解决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

(4)利用该方法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吻合度高,可用于其他类似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

[1]姚光庆,马正,赵彦超,等.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1995,16(1):24-30.

[2]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84-385.

[3]陆道林,狄帮让,李向阳,等.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6):8 -13.

[4]房宝财,张玉广,许洪东,等.窄薄砂体油藏开发调整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

[5]魏兆亮,黄尚军.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03-105.

[6]赵翰卿,付志国,吕晓光,等.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方法[J].石油学报,2000,21(4):109-113.

[7]何宇航,于开春.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识别及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2):17-19.

[8]赵翰卿.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3):8-10.

[9]周贤文,汤达帧,张春书.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08,15(4):1-6.

[10]Miall A D.Architecture 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ies 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J].Earth –Science Review,1985,22(4):261 -308.

[11]邓玉珍,吴素英,张广振,等.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理特征变化规律研究[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3(4):44-52.

[12]王洪光,蒋明,张继春,等.高含水期油藏储集层物性变化特征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2004,2005(6):53-58.

[13]赵辉,李阳,高达,等.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J].石油学报,2010,31(4):633-636.

[14]唐焕文,秦学志.实用最优化方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1-55.

猜你喜欢

物性砂体夹层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