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咏语言兴味长

2013-10-12程媛媛

中学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语句品味课文

程媛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实质,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想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人对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的规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揣摩、多体会、多归纳、多比较。”

一、咬文嚼字 揣摩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丰、言简意深的语句,所谓“一字千钧”“牵一发而动全身”者。善于抓住它们重锤敲打,深入剖析,可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迸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语言和思想的心灵共鸣。语言大师朱光潜说过:“无论阅读或是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由此可见,对语言的揣摩,尤其是重点语句的揣摩至关重要。于漪老师曾经在教授《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透过严肃的文字发现深藏其中的讥笑讽刺的光芒,就启发学生咀嚼玩味其中三味:“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绘其丑恶的形态,揭其可恥的下场,充满幽默感;法海想苟安于蟹壳,但人们非要“切下”“取出”“翻转”,把它揪出来示众不可,是无情的嘲笑;法海“独自静坐”“非倒……不来”等于判了他无期徒刑,诙谐到极点;最后“活该”二字,独成一段,笔力千钧,倾注作者的爱和憎,欢乐和嘲笑。在于老师的逐层引导下,学生逐渐从文字的表层深入下去,领会到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妙趣。试想,如果学生只是浮光掠影地学一学,领悟不到语言的奥妙,那么常会兴味索然。只有认真揣摩,深究其底,才能见学时之未见,闻学时之未闻。

二、创设情境 感悟体验

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受到熏陶,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让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发生共鸣。例如《社戏》一文中,“月夜归航”一段,语言优美,字词凝炼,充满诗情画意。如果只是笼统地体验,效果不佳,而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则可以使学生脑中的图景清晰起来,立体起来。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看到了什么?回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有哪些声音?是管乐还是弦乐?嗅到了什么?和生活中的什么味儿相似?远看怎样?近观又怎样?……”作者写景,读者造境,外物内情相融相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引起感情共鸣。而离开了情境,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带有探索的问题性的情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会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究兴趣。

三、反复比较 深入理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通过比较,学生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会通过对语言的反复触摸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能力。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经典句子“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中的两个“卧”字就可以采用比较法。能否分别换成“有”(“建”)和“撒”(“躺”)呢?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会发现,“有”或“建”太普通,没有任何特色,“撒”显得太凌乱,缺少美感,而“躺”就太俚俗了。两个“卧”字使语句充满了韵味,渲染了一种安适宁静的氛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小村庄和雪的可爱的情状,充满灵性,更和“小水墨画”交相辉映。

四、朗读品味 领会内涵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通过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语调及所附色彩的变化直接刺激大脑,将一个个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五、品析修辞,领略妙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文,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的确,许多文章的作者常常借助修辞方法来调整文辞,准确形象地表达情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美的感染力。学生的分析体会更能让学生准确领略主人公的真实感受。当然,只要用心发现,文章中的修辞比比皆是。学生品的多了,渐见其妙处,自己在写作中也就会模仿着运用了。

当然涵咏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好的文章的确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它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们读书应该养成细心揣摩品味的习惯。而且《课程标准》对语言的品味赏析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用繁冗的讲析和大量的训练来取代学生的品读、细思、揣摩、体悟,是不正确的,应让静态的理性的语言化为动态的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涵咏语言兴味的境界。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能重视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考试中,不管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阅读的语言品味和赏析,只要适当点拨答题技巧,相信学生能驾轻就熟,不会感觉到困难。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切切实实地回到语文最初的意义上来,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感受母语之美,既提高他们对文本解读能力,又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语句品味课文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