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

2013-10-12陈强

中学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现代文记忆情感

陈强

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在平时测试以及高考试卷中都占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平时测试与高考试卷中拉开分数的一项内容,学生做题时感到难以把握,教师辅导时也感到棘手。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提高这一类试题的得分率呢?对此,已有许多教师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如如何把握文章主旨,筛选关键语句,不同考题应进行如何的应对……真可谓具体而细致。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就此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阅读理解与记忆的规律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读了下一段忘了上一段的情况,等到做起题来,又要重头再读,既费时又费力。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这个规律就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尽管我们阅读的过程也不过几分钟,但这几分钟就会发生遗忘现象。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个记忆的规律多做复习,进行“反复记忆”,“温故知新”。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般先找出段中的关键词句,迅速提炼,然后对其他内容加以整合归纳,甚至有些可以暂时忽视,直到有题出现,再回到相应位置寻求答案。这时文章中心已基本明了,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归纳完此段大意之后,要回到上一段,将两段内容加以比照,找出他们的关系,是继续深入,还是转折,还是因果,还是延伸,还是升华……以此类推。这个过程看似复杂而费时,实则对经常阅读的人来说,这一过程已经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了。

二、在现代文阅读中遇到难处,如是人类情感的共性,则可以以自身经验进行揣摩

相似的身世、境遇、经历,很大程度上会产生相似的思想、感受,而此时就要适时地加以揣摩。但阅读中学生亲身体验渗透需有度。首先,以体味作者情感认识为主。有些学生在做阅读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为什么一定要想得与他一样呢?这就是做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误区。做现代文阅读的关键就是能否读懂文章,能否深入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识。鲁迅曾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句话虽然针对的是小说、文学作品的赏析,但我想对于我们现代文应试阅读来讲仍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做阅读题时不可完全沉入进去,记住,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你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在此之上才可以有自己的发挥空间。

文学活动的进行主要以作家、作品、读者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作品是作家与读者对话的媒体。作家通过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认识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读者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认识,进而进行再创造。但在现代文阅读中,这种再创造则要有一定的限制。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可适当地采取参读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把阅读课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而在精读课和略读课上都需要结合“参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形成精读、略读和参读相互配合的新的教学体制。这就是说指导学生在学了精读文章之后,推而广之,再去读一些与精读文章“相关”的文章。那些手法上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文章,就是相关的文章。这类相关文章,可以是已经学过的课文或一些参考性质的文章。在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时,我们可以采取这种“参读”方法。即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可参照之前读过的文体结构相似的、主题相似的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只是不同的是我们这种参读更多的是寻求最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以加快对作品的把握与理解,进而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质量、解题质量。换句话说,我们的“功利性”比较强。

首先是文体结构、表现手法相似的。文体相似的文章比较容易判断出来,同时在此之上,还要进一步回忆归类结构上亦与之相似的文章,加以参照阅读,从中获取理解、解题的灵感。其次是主题相似的,如思乡归家,直面苦难,歌颂爱情,赞美生命……相似主题,作者也许会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最后则是同一作者的作品,考试遇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成熟的作家都有其典型的特征、风格。同时,生活上的变动,个人经历上的前后差异,会在作者的作品中明显表现出来。例如2008年高考安徽考卷中史鐵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可参读高中一年级必修二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这里,作者就已经谈到了生、死与活着的问题,因此在做这一篇高考阅读题时就比较容易能理解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即对未来充满渴望、对人生无怨无悔、对生活满怀激情、对世界充满眷念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已有许多教师对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而本文只是在平时的教学基础上的一点思考、总结。这些思考与总结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细致化与完善化。

猜你喜欢

现代文记忆情感
情感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台上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