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2013-10-12邬娟

中学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家庭因素游戏

邬娟

【摘要】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理论”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和最活跃、最多产的领域。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简要介绍了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的一些相关研究,如兄弟姐妹的数量以及相互关系、母亲的教养方式、家庭游戏、家庭言语交流等,最后探讨了心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建议对儿童多开展游戏活动、体验教育和混龄教育,期待着家庭和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理论 家庭因素 游戏 体验教育 混龄教育

一、引言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g)是指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推知他人的意图和信念,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它最早起源于Premack和Woodrull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Wimmer和Perner率先采用“错误信念”研究了儿童的“心理理论”,他们向儿童出示一个糖果盒,从盒子外观可以看出盒子里盛的什么东西,问盒子里盛的是什么。在被试回答是糖果后,实验者打开盒子,里面盛的却是一枝铅笔。然后把铅笔放回糖果盒盖上,问被试:其他孩子在打开盒子之前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自己一开始认为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此后便涌现了大量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在4-5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标志是成功地完成“错误信念”任务。

二、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家庭因素

1.兄弟姐妹的数量以及相互关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建构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说到儿童与他人的交往,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同伴交往对心理理论的影响。学龄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不能不说和这一时期儿童日益丰富而复杂的同伴交往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母亲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Rufman等研究了父母训练策略与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儿童犯错误时,母亲倾向于以感情温暖来对他们的错误作出反应的方式和儿童的错误信念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Meins(1997)研究表明,2岁时和母亲安全依恋的儿童在5岁时的心理理论发展得比非安全依恋的儿童要好。Fonagy等在一个横向研究中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是不一样的。VindenPG (2001)通过对韩裔美国人和英裔美国人家庭的比较发现,韩裔家庭母亲独裁的教养方式和他的心理理论发展存在正相关,而英裔家庭母亲独裁的教养方式和他们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存在负相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李燕燕和桑标考察了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三、心理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开展游戏活动。游戏,尤其是社会性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和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已有知识经验,吸引幼儿参加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社会性假装游戏,如办娃娃家、当医生、做小记者、扮警察抓小偷等,并积极诱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就易产生角色换位,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提高心理理论水平。

2.开展混龄教育。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兄弟姐妹的交往尤其是同哥哥、姐姐的交往将大大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混龄教育正好可以弥补我国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不足。儿童之间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能力差异和经验差异,这就使得儿童在交往中不得不变换角色,以应付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由于混龄教育团体的动态变化,又使角色随之发生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着的角色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从而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他人的感情、愿望和信念。为此,教师应多引导儿童在平时的活动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内心体验,在与同伴共享的同时检验并增进自己对他人信念、意图、愿望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Premack .D. & Woodruff .G.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theory of mind?[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78(04).

[2]王益文,張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1).

[3]郑信军.7-11岁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

[4]李燕燕,桑标.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J].心理科学.2003(06).

[5]李燕燕,桑标.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2006(01).

[6]李燕燕,桑标.亲子互动中游戏参与方式、情感交流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1).

[7]张长英.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对话环境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04).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家庭因素游戏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爆笑游戏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