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上)——以洛阳市为例

2013-10-11郑朝辉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19期
关键词:洛阳市电子白板教室

郑朝辉

(洛阳市电化教育馆,河南 洛阳 471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重大支持,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2]。目前,“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现状[3]。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4]。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全有可能确保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实现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5]。

2001年起我国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 “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面向中西部的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8年以后,又启动了以“班班通”、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建设;2012年,教育部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多项面向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大力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王珠珠、刘雍潜等专家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利用“基础教育信息化调研指标体系”,针对设施、资源、素养、应用、管理五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行调研[6]。2005至2007年,方子春等对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调查[7]。2005年,冉新义等对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8]。2009年,易佳等对上海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9]。2011年,张屹团队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展开了宏观分析比较[10]。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以及师资方面逐年都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区域间教育信息化指标差距依然显著,且受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变化和学校布局影响,城乡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多个指标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小学阶段尤其明显[11]。

上述国内研究情况,大多都是对各区域进行大范围的统计分析,却很少侧重同一地区(地级市)内不同区县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现辖1市8县6区,总人口685万,在人口、经济、城市规模、文化发展上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发展型城市,研究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对于跟踪了解中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和趋势具有典型意义。本次针对洛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估,对了解我国中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探索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律,探索同一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数字教育均衡发展的办法,提高我国中部地区教育现代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同时剖析了同一区域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教育研究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案

1.调研方案设计

(1)调研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对象为洛阳市及所辖1市8县6区中小学,调研主要内容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较为全面的反应了洛阳市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应用水平、信息化管理发展水平。根据课题组对洛阳地区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情况的调查,认为当地教育信息化有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However,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the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ICT in education proceeds in broad stages that may be conceived as a continuum or series of steps.These steps,termed Emerging,Applying,Infusing,and Transforming.[12])。起步阶段,即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普及阶段;应用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表现为教师应用电子课件改进教学;融合阶段,即是信息技术整合与课程及课堂中,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创新阶段,即是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构建数字化学校。

(2)调研方式

调研方法的选择涉及到信息收集的权威性以及客观性,是调研设计的核心部分,为了能够全面、广泛、深入地了解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次调研选择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定量以及定性两种操作性较强的调研方法着手,分别采集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

除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之外,本次调研还应用了文献搜索法。文献搜索法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工具对洛阳市所有区县的中小学校的信息进行针对性搜索。其目的在于收集洛阳市各地区、各校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文件性资料以及各地区自发统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2.调查方案实施

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课题组面向洛阳市所有区县的中小学发放了电子调研问卷,共收回问卷1059份,覆盖了1042所中小学(约占洛阳市中小学总数的32.69%)。其中1042所中小学中城市地区68所、县镇地区253所、农村地区691所。为真实了解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期间课题组共进行了2次实地调研,通过与学校校长、区县教育局局长面对面访谈,真实了解洛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以下将根据调研数据,从全局整体发展的角度,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洛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三、调查结果

基于清晰展示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全貌的目的,本次调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主要划分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四部分。根据洛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筛选出洛阳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

表1 调查问卷分布状况

1.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在此次调查中,结合洛阳市目前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目标,生机比、师机比、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互联网、教育网的接入水平为主要衡量指标。

(1)师机比与生机比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市中小学校学生生机比在0-5的范围内的学校占30.72%,在5-10的范围内的学校占6.58%,在10-20的范围内的学校占12.01%,范围大于等于20的学校占50.69%。洛阳市中小学校师机比在0-5的范围内的学校占57.44%,在5-10的范围内的学校占30.63%,在10-20的范围内的学校占9.30%,范围大于等于20的学校占2.63%,如图1所示。洛阳市中小学校的平均生机比为4.34:1,根据刘延东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1年的13∶1[13],与全国生机比的数据相比,洛阳市生机比的整体水平还比较高,但是洛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图1 洛阳市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情况

(2)多媒体教室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发展“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工程,多媒体教室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的配备正在逐步开展,但是整体普及水平仍然较低。目前,洛阳市中小学校校均仅有4.27间配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尽管洛阳市中小学中有41.80%的学校已经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但是拥有3间以上多媒体教室的学校不足20%,如图2所示。多媒体教室在基础教育中尚处于推广阶段,同在各学科普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和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缺口。在中小学中,电子白板教室装备出现了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校尚未装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时拥有5间以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达到了30%左右,如图3所示。洛阳市中小学校平均有6.3间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可见在洛阳市电子白板教室比多媒体教室普及率略高,但是整体普及率还是较低。在实地走访学校中发现,造成电子白板普及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设备购入资金量大、教师培训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设备全周期使用维护成本较高,这也使得农村和城镇中小学较少装备此类设备。

图2 洛阳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比例情况

图3 洛阳市中小学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比例情况

(3)互联网接入带宽

互联网接入带宽建设是数字校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校园各种终端设备内部之间及与外部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是目前洛阳市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洛阳市中小学校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总带宽小于15M的学校比例约为90%,接入带宽大于等于45M的学校比例仅为5.90%,如图 4所示。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到2015年,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仍有较大差距。

图4 洛阳市中小学接入网络总带宽情况

(4)教育网接入带宽

洛阳市中小学学校教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宽带情况与互联网接入情况相似,中小学校教育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宽带均值为4.64Mbps,小于5M的学校比例约90%,接入带宽大于等于60M的学校比例仍不到3%,如图5所示。该项指标也反应出教育网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研究、教师教研、教学资源推送中的应用还不足。

图5 洛阳市中小学教育网接入宽带情况

2.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其建设与应用体现着教育技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所进行的深刻的革命。本文主要介绍洛阳市基础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及常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学科的情况。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目前,洛阳市中小学资源室(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总量均值为5149册,约有45%的学校资源室未提供电子图书,约三分之一的学校电子图书少于500册,而电子图数量多余8000册的学校仅占到7.11%,如图6所示。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学校比例仅为1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在信息化建设和推动下,少数学校电子数字资源相对丰沛,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还未普及电子图书或相关数字资源持有率较低,学校之间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差异性明显。在视频类教育资源总量方面,洛阳市中小学校视频类数字教学时长均值为297.79小时,其中低于100小时的学校占60.56%,大于等于500小时的学校仅占10.93%。洛阳市中小学非视频类教学资源总量均值为190.89GB,其中小于100GB的学校占88.79%,总量大于150GB的学校占总数10.10%。洛阳市大部分中小学校的电子图书总量、视频(非视频)教育资源的总量都处于平均值以下,由此可见,洛阳市区县之间中小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均衡状况较为明显。

图6 洛阳市中小学资源室(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总量情况

(2)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

当前洛阳市学校有接近60%的学校尚未建设或配备用于教学的信息化系统,而建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学校有26.84%,网络考试系统占6.16%,网络教研系统占10.14%,教学资源制作系统占16.40%,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占15.01%,虚拟实验系统占15.01%,如图7所示。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应用系统在洛阳市中小学还未普及。同时,在已建的系统中,学校主要偏重的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其他系统平台如考试、教研、资源等系统的建设率较低。整体而言,目前洛阳市教育信息化系统主要偏重在网络教学环节,而在信息化教学其他环节,如考试、教研、实验等的系统建设率较低,教育信息化应用尚未覆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3)常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学科

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此次调查中洛阳市中小学校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学科,从最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学科排列,前几名依次为,语文占75.54%,数学占67.93%,英语占53.02%,物理占11.70%,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科目的比例均不足10%,如图8所示。信息技术在学科应用上主要在语数外等学科上,在其他学科上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偏科”情况。

图7 洛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图8 洛阳市中小学最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的学科分布情况

3.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

(1)教育信息化经费总投入

近一学年洛阳市中小学信息化经费投入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均值为13.79%。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低于5%的学校占38.52%,介于5%-20%的学校占43.91%,大于等于20%的学校占17.57%,如图9所示。当前洛阳市各中小学校逐步认识和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投入,但是各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经费占比总体不高,仍有接近40%的学校相关投入较低,难以满足学校在网络接入、数字资源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2)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师情况

截至2013年5月,洛阳市平均有70.79%的中小学教师通过了教育技术初级培训。从各学校教师培训完成情况来看,完成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小于35%的学校占20.64%,40.25%的学校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在35%-95%之间,仅有39.11%的学校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在95%以上,如图10所示。这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的“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2]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图9 洛阳市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占教育总经费支出百分比情况

图10 洛阳市中小学通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师比例

(3)通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师情况

洛阳市平均有30.41%的中小学教师通过了教育技术中级培训,达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的“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2]的目标。洛阳市中小学完成通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小于30%的学校占62.93%,26.86%的学校通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在30%-90%之间,仅有10.21%的学校通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教师比例在90%以上,如图 11所示。

图11 洛阳市中小学通过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师比例

(下转11 月上月刊)

猜你喜欢

洛阳市电子白板教室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313”教室
花开富贵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洛阳市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白板扮靓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