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宣威市林地功能区主导利用方向和保护措施

2013-10-10张祖海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宣威市石漠化公益林

张祖海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生态室,云南 昆明 650200)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35'30″-104°40'50″,北纬 25°53'30″-26°44'50″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南与富源县、沾益县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水城县山水相依。全市土地总面积605 274 hm2[1]。

宣威市辖西宁、宛水、虹桥、双龙4个街道办事处,板桥、来宾、田坝、格宜、倘塘、羊场、海岱、东山、热水、务德、落水、宝山、龙场、龙潭14个镇,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西泽、得禄、乐丰8个乡,共计331 个村、25 个社区[2]。

1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宣威市地处滇东高原亚热带北部向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又受昆明准静止锋活动的影响,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干冷同期,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3]。

宣威市的植物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高原亚地区。宣威市地处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地带,植被区划属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亚区,由于人们长期经营活动,原生常绿阔叶林几乎被次生植被如云南松林等替代。宣威市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草丛以及人工植被(人工经济林)等,以暖性针叶林占绝对优势,在留存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和自然保护区中保存着国家、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树种黄杉、木莲、滇藏木兰、野八角、三尖杉、长梗润楠、银杏、中国蕨、海菜花、松茸等;还有黑鹳、黑颈鹤、灰鹳、黑翅鸢、红隼、白腹锦鸡、猕猴、林麝、穿山甲、斑头雁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珍稀动物[3]。

据2010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2009年宣威市实现市内生产总值124亿 元,比2008年增长12.5%。其中,第 1产业实现 27.8亿 元,增长7.0%;第2产业实现55.9亿 元,增长13.8%;第3产业实现40.3亿元,增长14.0%。完成财政总收入17.27亿 元,比2008年增长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4亿元,比2008年增长9.2%。财政总支出25.86亿 元,比2008年增26.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24.58亿 元,比2008年增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404.3元。粮食总产量60.02万 t[2]。

宣威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耕地面积14.87万hm2,农业资源特色明显。农业发展以玉米、马铃薯、种子粮油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等,是国家和省重要的烤烟、旱粮、商品猪生产基地,宣威火腿驰名中外[2]。

2 林地保护利用的现状与特点

2.1 区位特殊,公益林地比重大

宣威市历史上是云南省开发利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出省入滇的重要通道,是连接省内外、辐射滇东北及黔西南的重要城市。地理区位特殊,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林业发展肩负着长江和珠江下游的生态安全。特殊的区位决定了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以保护为主的特点,生态公益林在全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全市林地面积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85 166.6 hm2,占林地面积的62.0%,从比例来说,高于全省49.7%的生态公益林面积比例;从面积上来说,公益林面积已经能满足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但是另一方面,公益林面积大,需要实施保护的面积大、任务重,需要制定较为详细的保护措施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保护、建设、管理资金[4]。

2.2 林地面积增长空间不大,森林资源质量提高空间大

通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基本固定,目前实施的核桃、杨树产业发展多在农地上进行,加之宣威市人口较多、工业发展快、林烟林粮矛盾突出的特点,补充林地的来源主要是一些废弃工矿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增长空间有限。但在全市林地面积中,灌木林地面积较大,只要通过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实施生态建设项目,森林面积增长、森林质量提高的空间较大,森林覆盖率还有提升的空间[1]。

2.3 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较高

宣威市是云南省的传统工业区,工业发展快,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工业发展布局“两上山”要求,结合宣威“一中心两轴线”的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工业园区建设及旅游开发等项目,大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林地的需求较高。如何协调林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是关键[1]。

2.4 部分林地质量不高,林地生产率较低

宣威市中厚层土壤立地条件的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60%,其余部分为立地质量不高的薄层土壤。全市有石漠化土地143 666.7 hm2[5],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经营、利用、管理较为粗放,形成“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天然林多、人工林少”等现象。森林资源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全市林分平均净生长率为5.61%,乔木林每公顷蓄积为51.2 m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地生产力低,森林单位面积产值不高;中低产林比重较大,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相比工业和服务业,林农从林地中获利的途径少、能力差。

3 林地功能分布和和布局

林地功能分区规划原则是在保持行政区域完整性和地域连片的基础和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坚持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界线为主,兼顾林地经营历史、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相对一致的特性来对林地进行分区[6]。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功能分区与命名规则,结合宣威市实际情况,宣威市林地按主导功能利用方向区划为6个主导功能区(见表1)。

表1 宣威市林地功能分区划分

4 林地功能区主导利用方向及措施

4.1 宣威北部水源涵养与珍贵树种保护区

4.1.1 区域特点 本区具有南温带气候特点,湿度大,中山地貌类型,北盘江源头可渡河、重要支流倘塘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本区。这一区域是黄杉的自然分布区,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也是珍贵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发展利用价值。因此本区重点是保护珍贵树种黄杉,同时保护水源涵养林[1]。

4.1.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优先保障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用地。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科技示范,扩大栽培面积,建立珍贵树种基地,以培育大径材、珍贵商品材为主,提高林地生产率,优化树种结构,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珍贵树种产品的需求。立地条件稍差的区域,做好生态公益林保育,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培育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源调蓄功能,保持水土[1]。

4.1.3 主要林业工程 (1)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中低产用材林改造和低效公益林改造工程。(2)实施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在最适宜区,可大力发展黄杉等珍贵树种和杉木、柳杉等速生用材林,培育大径级林木。

4.2 宣威西部重点商品林培育区

4.2.1 区域特点 本区地处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峡谷带及其重要支流小江径流区,在西泽以下为著名的“小江断裂带”,河流切割强烈;牛栏江由南向北,从务德北部出境。本区具有北亚热带至南温带气候特点,为中山地貌类型,高原面被牛栏江及其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山高谷深,地形坡度较大,而山顶面则比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林区。本区高原面上立地、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森林覆盖率高,云南松、油杉、桤木、黄杉等用材树种和珍贵树种资源丰富,是宣威市商品材的主要生产区。因此本区除了发挥生态保护功能外,重点发展用材林。另外,在本区南部的热水乡有部分石漠化区域,其产业发展要在促进生态恢复的前提下适度开发。

4.2.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重点商品林基地,以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大径材、珍贵树种培育为辅,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改造中低产林,通过科技示范,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用材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要严格保护区域内的重点公益林地,调整、优化重点水源区域公益林布局,做好生态公益林保育,加强牛栏江、小江的水土流失治理,培育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提高江河源头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源调蓄功能,保持水土;利用境内牛栏江峡谷风光、西泽天坑、西宁靖外森林、热水响宗湖等山幽林茂、地奇水秀的旅游资源,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4.2.3 主要林业工程 (1)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和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中低产用材林改造和低效公益林改造工程。(2)实施速生丰产林工程。区域中西部是宣威商品材中心产区,可大力发展云南松、杉木、桤木、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培育大径级林木和黄杉珍贵用材。(3)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工程。

4.3 宣威中部珠江源保护及石漠化治理功能区[7]

4.3.1 区域特点 本区是珠江源头地区,以石漠化土地为主,地貌类型复杂。石灰岩分布区地貌为浅切割侵蚀溶蚀中山类型,喀斯特地貌发育;玄武岩分布区为浅切割侵蚀剥蚀中山类型。以喀斯特中山地貌面积较大,土地石漠化严重,因此本区以生态修复功能为主。

区域内的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境内北盘江的支流革香河发源于沾益县马雄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经热水、板桥、虹桥、宛水、双龙、来宾,经龙场、东山、格宜、田坝、宝山、普立,向东及东北与可渡河交汇,其支流有羊场河、清水河等[7]。

4.3.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严格保护重点公益林地,优化区域内公益林布局,重点做好水源涵养林保育,加强石漠化土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配合适当的工程措施,利用本土树种滇朴、清香木、金银花、滇岩爬藤、地果等实施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着力培育生态公益林,提高珠江源头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维护和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

根据《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利用珠江源头优势和泛珠江流域合作机遇,在实验区结合人文景观、山地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等开发固定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可适当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学、考察等活动,适度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4.3.3 主要林业工程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和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以及以提高重要江河源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低效公益林改造工程。兼顾发展以核桃、金银花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工程。

4.4 宣威东北部森林生态保护(培育)及水源涵养林区

4.4.1 区域特点 本区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与贵州接壤。发源于龙潭镇的篾笆圈的可渡河,为西江水系北盘江正源,是宣威市与贵州省威宁、水城、盘县的界河,由西北向东南与北盘江另一支流革香河在普立乡的腊龙村委会汇合后称为北盘江。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切割,形成比较破碎的中山和河谷相间的复合地貌。由于双河乡、阿都乡、普立乡、宝山镇一带石漠化严重,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退化,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

4.4.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严格保护重点公益林地,调整、优化重点水源区公益林地布局,重点做好生态公益林保育,加强可渡河及其支流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培育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提高江河两岸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源调蓄功能,保持水土,维护和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商品林地,适度发展华山松、杉木、柳杉、杨树为主的用材林,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4.3 主要林业工程 1)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提高重要江河源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低效公益林改造,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工程。2)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商品林地,发展华山松、杉木、杨树、泡桐等用材林和核桃、漆树等经济林。

4.5 宣威东部石漠化治理与水土保持综合区

4.5.1 区域特点 本区东山以东受北盘江支流革香河的切割,形成比较破碎的中切割中山和河谷相间的复合地貌。以石漠化土地为主,因此本区以生态修复功能为主。

4.5.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区内以生态恢复为主。加强石漠化土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配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构建具有良好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森林植被,利用适生树种滇朴、清香木、圆柏、金银花、滇爬藤、地果等实施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着力培育生态公益林,提高区域森林的水涵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维护和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利用本区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发展核桃、板栗、水果、花椒、漆树等为主的兼用型经济林和以杉木、华山松、圆柏、滇杨为主的用材型防护林。利用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快速恢复山体植被,逐步实现土壤侵蚀、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8]。

4.5.3 主要林业工程 (1)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严禁破坏山体植被,保护天然林资源;(2)石漠化治理工程,开展小流域和山体综合治理,采用补植补播方式播种优良灌草植物,改造低效公益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度,控制水土流失;(3)兼顾发展以核桃、板栗、金银花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以杉木、华山松、圆柏、滇杨为主的用材林。

4.6 宣威中南部城市森林建设及综合治理区

4.6.1 区域特点 本区气候为北亚热带至南温带气候,是省、市、县工业发展重要布局和城市发展主要布局区域。地貌为略向东南倾斜的保存完整的高原面,高原上发育了较多的断坳盆地和溶蚀湖盆,地势起伏不大,区域条件相对较好。该区人口密度较大,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较为集中连片,开发潜力较大,但林地开发利用比例较大[9]。

4.6.2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 本区以城市森林建设为重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建立以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为主的环城市绿色屏障风景林和环境保护林;改造中低产林,提高林地生产率,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名特优新经济林。通过工业园区、矿区植树造林,以及“四绿”工程建设,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绿化城郊和工业园区面山、江河两岸、道路两侧,积极补充林地,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

同时,在该区域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属于宣威特色工业园区的即“一区三基地”(即宣威经济开发区、羊场磷化工基地、凤凰山循环经济基地、虹桥食品工业基地)的布局区,工业园区及城镇化发展建设要求为将来一些重点工程项目预留发展用地。

4.6.3 主要林业工程 (1)生态林业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2)城镇景观林建设工程:以市区、乡镇所在地、工业园区为中心,城镇规划区及周边区域为主体的“四绿”工程建设和景观林改造工程建设。(3)结合区内东山公园、湿地、浦在廷故居等“名人、名产、名居、名刹”的历史文化,大面积湿地草场风光、城市景观、森林环境等,突出生态山水园林建设,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建成滇东北重要的旅游区。

5 宏观调控措施

5.1 强化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方向,综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资源环境条件、林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规划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等约束性指标,以及林地保有量、林地生产率、重点公益林地比率、重点商品林地比率等预期性指标,强化对林地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保证林地的科学和可持续利用。

5.2 强化林地保护利用责任

林地保护利用是长期性的工作,林地保护责任重大,因此将省下达的林地保护利用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明确各乡镇的责任和目标。由宣威市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逐步实现。

5.3 落实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政策

积极配合省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切实落实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政策和差别化管理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和衔接。落实各项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政策,包括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财政政策、森林管护政策等。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资)金制度,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建议市级财政在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配套[2-3]。

5.4 严格林地用途管制

林地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发展森林资源的基础,也是实现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合理利用、保护好林地资源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资源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责。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方针,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实施林地用途管制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效防止有林地逆转和林地流失,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2)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查各类项目使用林地,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和统计,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随意调整或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违法违规使用林地等行为。

(3)强化林业行政监督、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督查力度,凡是出现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不仅要做到谁破坏、谁恢复,而且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做好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结果的跟踪监督,对所有违法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

[1]云南省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2012,8.34-86.

[2]宣威市人民政府.宣威市2010年年鉴[M].15~16.

[3]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料(一)[R].2010,10.12-55.

[4]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滇昆明分院.宣威市公益等实施方案[R].2011年11月,18-42.

[5]张丽华,唐 宏,李春源.吉林省德惠市林地保护及利用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10,39(2):20-24.

[6]陈碧良.德化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存在总是及对策措施[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57-260.

[7]阮方佑.云南省沾益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R].2006,8.

[8]刘世好,黄有文.广东韶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讨[J].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005,24(4):10-13.

[9]黄德民.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初探[J].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002,21(1):17-19.

猜你喜欢

宣威市石漠化公益林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1990~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2014-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6个乡镇吸烟所致肺癌死亡风险估算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