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制剂技术分析

2013-10-09孙浩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粉体粒度溶解度

孙浩

[摘要]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粉体技术对固体药物制剂的影响,并介绍了近年来两种粉体新技术的发展,内容翔实,有助于读者对粉体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药物制剂 技术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37—01

一、降低粒径提高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微粉化醋酸炔诺酮比未微粉化的溶出速率要快很多,在临床上微粉化的醋酸炔诺酮包衣片比未做粉化的包衣片活性几乎大5倍。

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灰黄霉素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超微粉化与一般微粉化的灰黄霉素制剂相比较治疗真菌感染,其血药浓度高且用药剂量小。

很多药物是多晶型的,在粉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晶型改变,其溶解度、稳定性、疗效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应多加注意。

二、减小粒度增强疗效

临床上,药物不论以何种形式给药,药物粒径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疗效。在改善药物崩解和溶出的同时,药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可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气雾剂而言,雾化后药物粒子的大小是药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气雾剂混悬液中粒径在微米以上的粒子存在时限很短,无法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效果;但若粒子太小则不能沉积于呼吸道,易于通过呼气排出。所以一般认为,起局部作用的气雾剂粒子范围以3~10微米为宜;欲发挥全身作用,则粒子宜在1~45微米。国外学者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双香豆素胶囊抑制正常凝血酶原的活性作用时间面积和血药浓度-时间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粒度、溶解速度与疗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粒度小,溶解速度快,疗效好。

有人研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的不同粒径对大鼠胃肠道的刺激性及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萘普生的粒径从20微米减小到270纳米时,避免了大粒子在黏膜黏附而导致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以显著地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能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粉体新技术促进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制剂现代化的发展,粉体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粉体技术如中药的超细粉体技术、纳米粉体技术等。

四、超细粉体技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疗效

超细粉体技术又称超做粉碎技术、细胞级做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物料加工高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它能将动、植物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位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微米以下),提高到中位粒径为5~10微米以下,已逐渐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细粉体技术加工出的药材超细粉体,粒径<10微米,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因细度极细及均质情况,其体内吸收过程发生了改变,各组分会以均匀配比被人体吸收,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吸收时间延长,吸收率和吸收量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用常规粉碎方式由于粉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性状的药物成分会因其细度、细胞溶胀速率、从细胞壁的迁出速度、B值及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而在不同时间被人体吸收,其吸收量值也会不一,由此可能会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而且,由于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存在“固体乳化”作用,复方中药药粉中含有的油性及挥发性成分可以在进入胃中不久即分散均匀,在小肠中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可达到同步吸收。这与以常规粉碎方式进行的未破壁药材的吸收和疗效会大相径庭。

五、纳米粉体技术改善制剂多种性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米)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国际上公认0.1~100纳米为纳米尺度空间,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药剂学中的纳米药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纳米载体系统和纳米晶体药物。纳米载体系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方法间接制得的药物聚合物载体系统(即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等。纳米晶体药物则是指通过纳米粉体技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纳米级别(即纳米粉),这实际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再发展。

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n生、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从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回收得到固体纳米药物,再加工成各种剂型,如活性钙的纳米化,可大大提高吸收率,我国已能大量生产。

六、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GMP的广泛实施,粉体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对粉体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伴随着当前中药现代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高潮,粉体技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药物制剂粉体技术的若干研究,论文网,2011,07

[2]盖国胜.超细粉碎分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甘师俊,李振吉,邹健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4]胡荣泽.关于中国粉体技术协会[J]中国粉体技术,2002,8(专辑):1-2

猜你喜欢

粉体粒度溶解度
粉体静电的危害与防护
浙江丰利荣膺2019年度粉体行业最受关注企业称号
基于属性特性算法的商品推荐系统模型
情感粒度
一种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油田碎屑岩粒度分布情况测定中激光粒度分析仪应用的价值
不同粒径球形氧化铝粉体填充硅橡胶热导率研究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