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德福韦酯对抗HBc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3-10-09但汉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3期
关键词:霍奇金阿德福胆汁酸

但汉卿

(湖北省赤壁人民医院内二科湖北赤壁437100)

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1]表明乙肝病毒对于机体淋巴组织具有较强的亲嗜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患淋巴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患者的70%以上[2]。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是ABVD方案,而化疗期间化疗药物使HBV大量复制,广泛侵入肝脏,导致化疗结束后肝炎发作,对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阿德福韦酯是常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可以较好地保护肝功能。本研究给予抗HBc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抗HBc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2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3±12.6)岁,乙肝病毒感染史(9.5±6.2)年,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10例,结节硬化型6例,混合细胞型 3例,淋巴细胞减少型7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9±11.8)岁,乙肝病毒感染史(9.8±5.9)年,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9例,结节硬化型8例,混合细胞型2例,淋巴细胞减少型7例。入选标准:①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 HBe阳性,抗HBc阳性;②排除HAV 、HCV 、HEV 、HIV 感染;③肾功能正常;④排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乙肝病毒感染史以及淋巴瘤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ABVD化疗方案,包括多柔比星25 mg/m2,博来霉素10 mg/m2,长春新碱1~2 mg,达卡巴嗪375 mg/m2,均在第1天及第15天静脉用药1次,持续6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观察组患者同样接受ABVD化疗方案。除此之外,化疗前1周使用阿德福韦酯进行预防,剂量为10 mg/d,化疗期间以及化疗结束后4周均需口服阿德福韦酯。

采用MEIA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4周的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 HBe、抗 HBc 水平;采用日立7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ALP、总胆红素、胆汁酸水平;采用双缩脲法以及溴甲酚绿法测定人血白蛋白以及球蛋白浓度。

2 结 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LT、AS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酶学指标比较( ±s)U/L

表1 2组患者血清酶学指标比较( ±s)U/L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ALT治疗前 治疗后AST治疗前 治疗后AL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32.4±8.5 34.2± 7.9* 29.6±8.3 33.1± 9.2* 96.5±21.3 99.3±22.1*对照组 26 31.9±8.0 67.3±15.4 28.8±7.8 63.5±14.6 95.7±20.8 135.7±26.9

治疗前,2组人血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束4周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总胆红素以及胆汁酸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4周后血清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蛋白质、胆红素以及胆汁酸代谢情况比较( ±s)

表2 2组蛋白质、胆红素以及胆汁酸代谢情况比较( ±s)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n白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球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总胆红素/(μ mol/L)治疗前 治疗后胆汁酸/(μ 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45.3±5.2 44.1±4.7* 28.4±4.5 28.6±4.0 8.3±1.9 7.4±1.6* 5.3±1.4 4.9±1.4*对照组 26 46.2±5.0 22.6±4.8 28.2±4.1 31.1±5.4 8.0±1.7 19.2±2.8 5.1±1.3 12.5±2.3

3 讨 论

化疗期间HBV病毒通常不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这与化疗期间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造成机体免疫力显著下降而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有关[3]。化疗药物可以促使HBV大量复制,并广泛侵入到肝脏组织中。何小慧等[4]认为,化疗结束后体内白细胞水平逐渐恢复,免疫应答机制启动,淋巴细胞攻击HBV感染的肝细胞,并通过诱导凋亡、补体反应、细胞毒作用等一系列机制使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肝功能严重下降。本研究中,治疗结束4周后,未进行阿德福韦酯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血清酶学指标、总胆红素以及胆汁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何小慧等观点相一致。

针对HBV病毒的激活复制,临床常用药物为干扰素α与核苷类药物。其中,干扰素α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使用后出现发热、肌肉酸痛、ALT异常升高等不良反应[5],临床上应用已较少。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姚光弼等[6]通过对42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并随访3年,发现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出现渐增性YMDD基因变异。治疗1年后,变异率高达32%以上。而阿德福韦酯是拉米夫定失效后的首选替代药物[7],故本研究中,作者选取阿德福韦酯作为干预治疗药物。

本研究中,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ALP、总胆红素、胆汁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经纬等[8]认为,阿德福韦酯在体内被细胞激酶代谢成阿德福伟二磷酸盐,后者通过和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以及与病毒DNA整合使DNA链延长终止,从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HBV复制受到直接抑制,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伤减轻,肝细胞膜通透性恢复正常,ALT、AST等酶类不能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血液,故血中浓度降低。胆管细胞排泌功能恢复,使胆红素及胆汁酸顺利进入肠腔[9]。肝细胞的合成功能亦逐渐恢复,故观察组患者人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1]郭江睿.阿德福韦酯预防乙型肝炎携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23):3665.

[2]曾民德,茅益民,姚光弼,等.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2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387.

[3]茅益民,曾民德.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61.

[4]牛奕,石远凯,何小慧,等.150例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综合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8):630.

[5]徐丙发,范清林,魏伟,等.干扰素-α及长效干扰素抗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276.

[6]姚光弼,王宝恩,崔振宇,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三年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6):382.

[7]申保生,宋新文.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82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6):1296.

[8]王经伟,荆红,荆培棠,等.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8,21(3):167.

[9]彭春仙,吴芬芝,郑晓燕,等.抗-HBc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预防肝功能损害和HBV激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1):25.

猜你喜欢

霍奇金阿德福胆汁酸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霍奇金:利用X射线解析生化物质结构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