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学中的理性色彩实践公共艺术专业《综合色彩研究》

2013-10-09撰文丁乙闫慈

创意设计源 2013年2期
关键词:调研色彩建筑

撰文:丁乙 闫慈

色彩,以其无限的魅力解读了光和物体之间千变万化的关系,同时,它也暗示着一种观看之道——那就是我们对世界认知与理解的视觉呈现,渗透着观念、历史与文化等深层因素。

从视觉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色彩被看作激发创作情绪的一种要素,它不仅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元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色彩与传达媒介紧密关联,新材料和新媒介的出现往往对我们既有的色彩理解力提出挑战,继而引发艺术形式革新,促成新的审美体验。

在艺术教学中,现代色彩观念的成型直接得益于20世纪上半期包豪斯的实践探索。伊顿、克利和阿伯斯等人的色彩实践不仅接续了塞尚以来让色彩脱离对形体的依附,构建画面独立主观色彩系统的观念,更以科学的方法对色彩规律进行理性分析,通过严谨的实验方式累积视觉经验,构建新的视觉原理,独创了“色彩构成”这一专业基础训练课程。

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在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色彩构成教学已然成为完整教学过程的必经阶段。但《色彩构成》课究竟怎样设计才能达成其与时俱进的有效性,避免模式化;教学执行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基础课程与最终艺术创作、设计项目的有机关联,才能使学生将基础训练中掌握的视觉原理和技巧顺利运用到今后的项目课题实践中去,这些问题仍然是今天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综合色彩研究》介入基础教学

公共艺术专业采用综合色彩的训练方法,将色彩学看作系统的、多元叠合的、综合的、更具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课题;开设《综合色彩研究》课程,以实证性、科学性为基础,旨在解决艺术创作中的调研方法问题,着重探讨专业范畴中有针对性基础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掌握色彩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独立研究能力,将《综合色彩研究》课程打造为可为多领域实际应用的带有色彩分析性质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艺术专业《综合色彩研究》共设计有前后两部分共五项训练课题。

前期课程集中于色彩关系探索,由“经典名画色彩提取练习”,“平面色彩观察、提取与分析研究”,“立体形态中色彩组合实验”三项训练构成。将色彩从写实造型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色彩不再只是传统绘画和二维视觉图像的叙述;以理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建构科学的色彩系统。我们探求有关色彩的知识,积累有关色彩美学原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但绝非概念上的公式化。对色彩近似科学的分析、对比,对色彩组合关系近乎实验的记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累积色彩感受,创造、发现新色彩关系与效果的经验。这样的研究方法贯穿课程的始终,一方面,课程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深化学习者对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打开学生对色彩原理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色彩分析的方法、色彩体验的记录为学生以后在具体创作项目中发现色彩问题、解决色彩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综合色彩研究》的主体课程是“环境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环境色彩的更新主题创作”两项。环境色彩,是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生活的一种创作方式,体现着理性色彩系统的影响力和价值作用。将前期课程中学习积累的色彩调研、采集与分析方法运用到环境色彩更新项目中去,理性的色彩调研与分析报告,为进一步提出建设性设计改进方案提供了可能。色彩,从一种设计手段变为设计目的,建筑与环境色彩改变了城市附加装饰者的身份,成为城市长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色彩关系探索

色彩关系探索是课程安排中学习者运用色彩能力获得提升的重要基础。

对色彩的准确命名依赖于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数据描述,而色彩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和文化联想却无法得出恒定的说法。色彩在不停地流动,只有环境才能给予色彩一定的限制性;色彩与环境相互依存,通过色彩关系达成视觉呈现。

色彩的分类、结构、范围、秩序、搭配、比例、调和、冷暖以及色彩与空间、时间、光、材料、表面等等的互动都存在于色彩关系的探索之中。

色卡是进行色彩研究的有效工具,一方面它避开了调配颜料耗费的时间,使研究者能够集中精力快速观察和记录色彩搭配;另一方面,色卡的标准化、数字化为大量实验研究增加了严谨性和科学性,也便于研究者将所积累的色彩模型与实施制作相衔接。

1.经典名画色彩提取与范例存储

艺术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历代绘画大师对于自然色彩博大精深的探索与表现。课程要求学生自选一幅名画图片,对图像进行网格化处理以简化图像色彩和图形,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相互关联的一组色块对原有作品色彩特征做出归纳和提取。通过学习优秀作品的最佳色彩关系组合方式,增强对色彩范例的记忆,提升对自然界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从对象中提取基本色块组成色谱系统的色彩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注重思考所选作品的色彩系统形成因素——是什么导致我们眼前的这幅作品选择此色彩而非它色彩或它材质进行表达——其所涉及的历史与文化、象征与情绪、民族与时代等多重内容;注重色彩结构分析,主导色、对比色的分配和色调提取,整体格局与局部色彩关系的研究。

2.平面色彩观察、提取与分析研究

自然界中的色彩既相当丰富又异常微妙,而传统视觉习惯使观察者难以从特定的角度深入细致地看待事物,因此也就无法发现超出“常规”的色彩。课题要求学习者选择花卉或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自身特点、光源因素、季节因素、背景比例、花叶比例等做出细致记录,提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系列化的色彩层次,对微观色彩进行有序归纳、色卡比对,确定主体色调和色块取值,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这一训练,学习者得以发现细微差别,提高微观的色彩感知力,理性地解释外部色彩印象及颜色个性。

3.立体形态中的色彩组合实验

现实世界中形体(尤其是建筑、雕塑等大体量物体)的外观色彩总与其所处空间产生互动,从而影响人们的观感。深入理解三维空间中形体的色彩存在状态,有助于学习者在未来创作中综合把握和熟练运用色彩表现技巧。

课程要求学生自选三至五件现成品分别进行色彩涂装,并设置一定的空间环境颜色条件实施限制,实验其在不同光源、光照角度、改装品组合方式以及改装品与背景多种组合方式条件下的色彩氛围变化。这样的形体外观色彩存在状态观察,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对“单体形态与系统组合之间关系色彩”的认识。

三、环境色彩调研与更新

经过前期对色彩的采集、量化比例、色卡比对、确定色块、色调和色谱等一系列具有实证性的色彩分析与存储方法训练,学习者对色彩运用原理和色彩调研方法有了基本了解,获取了一种深入研究色彩规律的基本途径,为未来不断储存色彩组合范例、积累色彩表现经验奠定了能力基础。其所积累的各种色彩知识和审美经验最终都是为了在综合创作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色彩控制力和表现力,在解决具体的艺术或设计问题时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色彩手段。课程最后在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和媒介中选择“建筑与环境色彩”作为《综合色彩研究》的核心训练和主题研究与创作课题。

“建筑与环境色彩”承载着《综合色彩研究》课程的多向深化考量。

首先,环境色彩调研以户外群组环境(如:建筑群、街区、商业区、厂区、社区等)为主要调研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涉及建筑单体、单体之间的组合、建筑物与地面、天空、周边建筑环境等丰富的关系色彩,为课程学习者的最后色彩能力提升提供了复杂的色彩研究综合对象。

从课程渐进式深入的教学角度看,从简单的抽象形体空间向现实环境中复杂的关系色彩进阶,调研环境色彩可望实现与课题“对立体形态的色彩组合实验”的积极有效衔接,而学习者的色彩认识与调研方法也有机会获得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生活要面对许多现实的城市色彩问题。城市快速发展,各式亭、杆、箱等公共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商业广告和店面店招杂乱等造成色彩混乱,大量新建筑的兴建并未保证视觉品质反而造成千城一面、缺乏地域特点和文化审美特征的现象,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无法和谐共存……公共艺术除了以雕塑、装置、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为城市增添视觉趣味外,要从更现实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整体美学氛围入手进行创作和更新。

“环境色彩更新创作”基于一套具有科学、实证特色的调研方法和理论模型——现场色彩特征取样与评估、环境色彩导向性因素分析与区域历史条件形成因素分析;以PANTONE FORMULA GUIDE solid uncoated 色卡中色谱系统为基本比照工具,通过调查、测色记录、色卡比对、取证、归纳、色彩编谱等步骤,完成对环境色彩现状的调研、问题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色彩更新计划和未来可行性色彩规划手册。整体规划后的理性色彩系统不仅能够重组城市色调,构建和谐、均衡有节奏感的城市空间,还可以运用光照明和数字化媒体等新科技手段带来色彩影响,使环境具有更整体的色彩传播力。

附录1

学生课程作业:《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大纲)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学生 吴韵珑

指导教师:丁乙

一、色彩调研分析

1. 目标建筑在大区域中所处位置

2. 目标建筑及环境色彩调研

东南西北墙面、地面、门的取色分析;户外娱乐设施取色分析;周围环境取色分析。(图1-图5)

3. 色彩调研总结

园内总体色彩比较丰富,操场在浅色背景下运用对比性较强的鲜艳明快色彩,提升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幼儿园主楼以中性色为主,缺少鲜艳的颜色,虽有些许点缀,但气氛显单薄。

主入口色彩过于沉闷,没有活泼、有序的色彩气氛。

外观色彩设计没有清晰表现出其办园特色。

园内绿化不少,但未有效分配土地面积,略显杂乱。

二、色彩设计建议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她认为,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而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

色彩,在幼儿的世界里无处不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到实用、经济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幼儿园建筑的形体造型往往难以实现人们的审美理想,然而色彩却具有从多方面调节建筑造型效果的功能。

建议:

1. 主建筑入口与正门的色彩更加丰富。

2. 增加暖色调,使儿童获得温暖、和谐、亲切的心理感受。

3. 用不同色彩的对比和配合,来表现各种色彩相互衬托情况下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设计分析解说

1. 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健康性原则:已有实验证明,儿童确实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幼儿园建筑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有其必然。

特殊性原则: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符合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满足儿童的特殊心理。

趣味性原则: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于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可以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与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图6)

2. 周围环境的处理

法办色彩垃圾: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

大力推广职业环境色彩规划:城市建筑的色彩运用离不开专业的指导。

建筑规划前需对周围环境进行色彩调查:建筑色彩需注重整体的和谐。创建一支保护建筑色彩的小队,定期检查、修补及维护。

3.总结

建筑色彩设计必须服从整体建筑的构成关系。

不能过分关注单体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边横向比较,尽量寻找色系相近的颜色搭配,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

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对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展——如果颜色太过于统一,会显得枯燥和乏味;在局部添加一些色彩变化,既照顾整体和谐,又使建筑不乏活力。

附录2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点评 丁乙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是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吴韵珑的课题作业。调研使用PANTONE FORMULA GUIDE solid uncoated色卡系统,通过现场色样比对、采集进行色号确认,以实证方法对色彩进行编谱分析和主体色彩的取值。

报告以图片、色标、列表、文字小结与更新建议作为研究框架,以整体建筑区域、不同立面、空间与周边环境,局部元素与设施等对象的调查作为基本的涉及面,以深入观察、分析为基础,提出“幼儿园色彩设计健康性、特殊性、趣味性三原则”;为业主提供“色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服从整体建筑关系”的区域色彩管理建议及更新计划。

该报告的论证结构和研究方法可行,提出的色彩更新建议有益。

报告结论推导的合理性、可靠性还可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调研色彩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神奇的色彩(上)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